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那么,如何才能把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点。从现实角度来说,就是对教学实践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重认知、轻感情的教学现状的矫枉。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就像一阵春风吹来,给外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为之振奋,同时也为之困惑:如何才能把关注学生情感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呢?  相似文献   

3.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新课程首次把情感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研究情感策略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已经…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它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5.
刘菊红 《考试周刊》2015,(12):87-88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新课程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观念。作者根据多年英语教育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激发积极情感;和谐师生关系,保证情感沟通等几方面,论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冰  魏霞 《教育革新》2008,(3):45-46
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张忠芳 《考试周刊》2010,(30):139-14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应该把"舞台"还给学生,由学生当演员、唱主角,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快乐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语言运用得体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浅谈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语言运用得体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其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本文将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三方面论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其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本文将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三方面论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情感伴随着学习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全中英 《考试周刊》2008,(53):122-123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作为五大课程目标之一,是影响学生学  相似文献   

16.
项芸 《教师》2010,(36):104-104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素养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中提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潘淑梅 《新疆教育》2012,(18):111-111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基本规划和要求,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未来国民的综合语言素质和整体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如何建立适应英语课程理念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是当前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机制是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界跨世纪的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情境学习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在英语课改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情境学习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