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法制已有了二千多年经验的积累,中国自夏朝开始正式确立法制之后,每个朝代都确立自己的法制,而且还不断总结经验,推进法制的发展。自战国时《法经》六篇,经过汉朝《九章律》的演进,到隋朝的《开皇律》十二篇及其篇名,再到《武德律》以及以后的《永徽律疏》三十卷。《唐律疏议》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中华法系的巅峰,唐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议》对世界法制的发展,尤其是亚洲地区各国的法制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唐律疏议>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完整、最早的一部古代成文法典.它将儒家伦理化思想全面法律化实践,完成了以礼入法、礼法结合的全过程,结束了自西汉以来"引经决狱"、"以经释法"、礼法并举的局面,使礼与法紧密结合,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3.
唐朝统治阶级较为重视犯罪预防问题,<唐律疏议>中关于犯罪预防的规定亦颇多.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唐律疏议>之犯罪预防特色鲜明,理论上可形成完整严密的犯罪预防机制,实践上极具可操作性,因此在唐朝前期有效地控制了犯罪的发生,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实际上,<唐律疏议>在现代社会的犯罪预防上也有很高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在《唐律疏议》中的表现,发现其对立法指导思想、司法活动、立法诸方面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有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华法系的风格与特征。通过对《唐律疏议》儒家伦理化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其中一些有益的法制及法律思想,为当今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制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义征分析法对《唐律疏议》中法律词语的法律义位进行语义特征分析,探索研究古代专科词义微观语义结构的思路。将一个法律义位分析为主体义征和附加义征,前者包括类义征和表义征,后者主要包括评价义征。  相似文献   

7.
《唐律疏议》是研究唐代词汇不可多得的宝贵语料,有500多条用例可以提前《大词典》始见书证的时代,对完善《汉语大词典》的编撰也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唐律疏议》中法律词语之间的反义关系界定为反义谱系关系,分出点点对立、点阵反对、梯度反对三种类别进行分析,以探讨法律词语义位之间的系统联系。  相似文献   

9.
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由来已久,《唐律疏议》对容隐制度规定体系之完备、种类之齐全,为后世留下了典范。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容隐制度匿迹,《唐律疏议》对容隐主体、容隐行为和容隐不适用犯罪的规定,为我国刑法容隐制度的重新回归提供了渊源并指明了方向。同时,容隐制度的法律规定体现了现代刑法的价值追求,为保障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上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由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吸引了大批外国使节、商人、僧侣、留学生等来到中国.处理好与外国人的关系,保证唐朝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是唐朝制定涉外法律的一件大事,也是解决好唐朝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者杨廷福等曾认为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郑显文先生最近在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基础上又提出新证,力证《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不谬。但检讨郑显文先生的各项证据,发现并不足以支持现存《唐律疏议》为《永徽律疏》的观点,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现存《唐律疏议》并不是永徽四年(653)的《永徽律疏》。  相似文献   

12.
《唐律疏议》中多义词语的内部多义住构成微观词义系统。本文结合西方的词义谱理论和训诂学的引申义列理论细致整理、分析、描写微观词义系统中各义位的语义联系。对于在法律语境中存在的具有相反语义关系的法律词语主张要采用语用对举、细化语境、语义合成等方式进行分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制已有了两千多年经验的积累,每个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法制。《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于《唐律疏议》编写时期的说法,却是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探讨了《唐律疏议》完成的真正时期。  相似文献   

14.
从《唐律疏议》的局限性看中华法系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律疏议》的制颁主要是袭用隋《开皇律》,以及存在着内容停滞僵化、颇多具文等局限性,反映了中华法系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制颁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出于“标榜自身政权合法性权威性的政治考虑”,胜过“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法律考虑”。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对《唐律疏议》进行文本解读,指出其包含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即由礼所实现的道德法与实在法之间的统一性和古代律学在法律方法论上对于内部解释与外部解释的兼顾。  相似文献   

16.
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文本是《唐律疏议》,其中的十恶、八议、官当等,特别是准五服以制罪制度,体现了儒家的礼观念,是一部礼法共用的具有宗法性特征的法典。  相似文献   

17.
刘俊文先生《唐律疏议笺解》笺释《户婚律》186条《监临娶所监临女》之律及疏议,认为监临官枉法娶人妻妾及女概徒三年。笔者以为枉法娶人妻妾及女处罚应不同,枉法娶人女,徒三年,而枉法娶人妻妾应流二千里。  相似文献   

18.
亲属相犯是指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中外刑法通常要给予不同于常人的惩罚。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唐律疏议》中有着关于亲属相犯的详细规定,后来的宋、元、明、清朝的法律基本上因袭唐律。对于亲属相犯实行“同罪异罚”包含着很强的社会伦理基础,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不认可亲属相犯的特殊性,但亲属相犯的伦理理论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儒家孝道伦理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这一原则贯彻落实在古代法律大典<唐律疏议>的司法条文中,既表现为立法思想上对儒家"不孝入罪"司法原则的继承与发展,更表现在制定缜密完备的刑律条文对不孝犯罪行为实施严格的防范控制.由于儒家"孝治"施政的总体原则决定了"孝"对"法"的必然干预,因此,<唐律疏议>付诸封建国家"孝治"施政的法律实践,必然出现"孝"与"法"的矛盾冲突,并由此形成古代法制史上以孝枉法、屈法徇孝的常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物权行为的研究中,着重讨论物权行为是公示要件是成立要件还是生效要件。对物权行为的概念、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公示要件的性质应当类型化之建议。公示要件本身就可类型化分为动产交付和不动产登记。两者性质上有重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