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数学课堂应充满情趣.我们在力求追求数学课的"数学味"的同时,也要创设课堂的情趣,让学生乐在其中.接下来我就如何让中低年级的儿童快乐学数学这个话题谈一些我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矛盾的,从哲学层面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的现象,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果一堂数学课没有"数学味",数学课将失去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知识的教学将无法达到目的。什么是"数学味"呢?所谓"数学味",应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数学,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才有"数学味"。小学数学课中怎样才能上出数学味?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应用意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体验。笔者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从渗透数学思想,让数学课具有数学味;关注学生认知,让数学课具有人情味;回归学生生活,让数学课具有生活味;鼓励学生验证,让数学课具存挑战味;重视学生实践,让数学课具有体验味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1.课堂要有"思考味"。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汲取智慧、分享成功的幸福乐园。教师要立足幸福课堂,烹制出数学课堂的"儿童趣味"、"数学味"、"生活味",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行,高效课堂的模式日益更新。数学课堂渐渐成了学生的舞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活动为中心等理念深入教师的心。可是反思、审视我们的课堂,一味地夸大生活和活动的作用,反而会让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缺失。我们不能让"生活味"取代了数学味,也不要让"活动味"掩盖了"数学味"。如何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还原数学味呢?一、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特级教师蔡宏圣提出:一个没有数学知识储备的教师,上出的数学课肯定没有数学味。在课堂上,教师无疑是主导者,在建构课堂时以本身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理性的学科,若教师没有把握数学的本质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课堂教学时过度夸大"生活味"和"活动味",数学课  相似文献   

7.
韦霞 《考试周刊》2011,(40):64-65
新课程改变了数学课堂的固有模式。教师要着力建构"大数学"的教育观,打破"纯数学课"的界限,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数学课可以≈语文课,运用感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可以≈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品德与社会,在生活体验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可以≈美术课,在信手涂鸦的过程中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却会使数学课失去本身的意味。教师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组织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让数学学习多一些"数学味",从而还数学课以"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段有些数学课堂的生活味越来越浓,数学味反倒显得有点淡。如何调和好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的比例,使数学教学既有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味道,也不缺失数学本身应有的味道,使生活味与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实验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数学味"却逐渐淡化,数学课丢了"数学味"。从数学情境中丝丝入味的"数学味",数学活动中津津有味的"思考味",数学思想中别有滋味的"内在味",数学文化中回味无穷的"人文味"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1.
让数学课多点语文味,会使数学课多点情趣,多点活力。下面是几个案例,或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13.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节好课?数学课堂的“内涵”包含哪些?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认真思考和实践,认为数学课堂必须有数学文化,有数学味,有理性精神,有人文关怀,有科学素养,有美的感受,有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被广泛运用。在数学课上很少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不少教师认为数学课指导学生“读”就失去了数学味。  相似文献   

15.
卢秀娟 《四川教育》2007,(10):20-2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负载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必须有用数、式、图形等形式表达数学思维结果的外在表现。一句话,数学教学要有"数学味"。那么,如何调动各种数学因素,使数学课凸显"数学味"呢?一、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数学教师为了体现某些新理念,一味追求形式化的东西而淡化了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追求,结果把数学课上成了"活动课"、"常识课"或"思想品德课",丢掉了数学课本来应有的"数学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返璞归真,重新找回数学课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7.
兰赠连 《贵州教育》2011,(10):32-34,38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三种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的动手实践,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上,主要是动手操作。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普遍重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但遗憾的是,当下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陷入了热闹、浮躁、低效的怪圈,数学思考味不浓,"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在让谁操作、选择怎样的操作材料、如何把握操作过程等方面偏离了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昧”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昧”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如何引导学生不仅是行为上的参与——站起来发言,还要达到思维上的参与——是否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算是真正"活"起来了。从引趣激疑,创设情境等方面,探讨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卓猷通 《考试周刊》2011,(91):76-76
数学课理论性强,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让学生疲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运用幽默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笑声中"悟其道,明其理",数学课堂就将变得生动、有趣、精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