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电教》2003,(11):48-48
自古以来,老天爷一直是高兴下雪就下雪,不高兴就不下,有没有办法使老天爷根据人类的需要,让它下雪就下雪呢?办法是有的,这就是人工降雪。天上的水汽要变成雨雪降下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主要与温度有关),另一个是必须有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雪首先必须天空里有云,没有云就像巧妇难  相似文献   

2.
百科快餐     
为什么秋冬的早晨时常有雾白天,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就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在秋冬季节,地面散热较夏天要迅速,以至地面温度下降得非常快,这样就使得接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所以,秋冬的早晨时常有雾。  相似文献   

3.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露与霜一样,大都出现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附着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但是,露与霜不一样的是,它形成时的温度在0°C以上。在0°C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的夜间,地面物体逐渐冷却,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也慢慢下降,当温度降到“露点”以下,空气中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C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气温升高,它就蒸发消…  相似文献   

4.
“露”、“雾”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在物相变化中都属凝结(液化)现象.在气象学中,“露”、“雾”都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的现象.它们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要达到这个条件,必须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水汽压增大,或者降低气温,使饱和水气压减小.自然界中绝大部分凝结现象都是因为气温降低,饱和水气压减小而产生的.常见的使大气中水汽冷却降温的过程有辐射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和绝热冷却等几种形式.其中又以绝热冷却为最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气象学中,霜和霜冻的概念是不同的。当近地面的温度下降到。屯左右,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后而在物体表面形成小水滴,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至0℃以下时,就会形成白色的冰晶,这就是霜,它是一种天气现象。霜的出现既与温度有关又与空气湿度有关。应该指出的是霜本身对作物并没什么危害,而生成霜时的低温冻害才是危害作物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6.
夏季气温高,大量的水分蒸发为水汽进入空气中,空气的湿度增大。水管中水很凉,使水管本身的温度比环境温度要低。当空气中的水汽接触到温度低的物体时,就会在物体表面冷凝成水珠。水汽的冷凝也叫做液化,是物质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烧水的热锅中蒸发出来的水汽,在锅盖上凝结成密集的水珠,也是因为温度较高的水汽接触到了温度较低的锅盖后发生了液化。  相似文献   

7.
<正>天气变化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和航运等行业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准确预报天气十分重要。可天气变化复杂,想准确预报并不容易,不过海洋里却贮存着许多天气变化的信息。天气的变化与空气温度的高低以及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很大关系。广阔的赤道热带海洋里的暖流,是空气中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温暖的海洋表面源源不断地把大量热  相似文献   

8.
霜=霜冻吗?     
统编中师《物理学》第二册第100页说,“知道了露点可以预报夜间有无霜冻。如果露点在0℃以上,那么结霜的可能性就小。因为存这样情况下,气温还不到0℃时水汽就开始凝结,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将会阻止气温继续下降,从而气温可以保持在0℃以上,不会有霜冻。”(重点行号是笔者所加,下同)这段话不仅不严密,还认为霜就是霜冻。在另一本《物理》中又这样写道:“出现霜冻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空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因为只有水汽达到饱和以后,才有水滴出现。第二是要气温低于0℃,因为在0℃以下才能凝固成霜。”这段话在  相似文献   

9.
由于夜间近地面气温下降,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在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叫露。如果温度持续降至0℃以下,露滴冻结成冰珠,称为冻露。霜指的是气温降至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表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也称为"白霜"。霜冻是指农作物在气温迅速下降到使其遭受危害时的温度。发生霜冻时不一定见到"白霜"。  相似文献   

10.
凝结现象在地面和大气中均能产生,不同的大气形势下形成的凝结物,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雾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雾的形成条件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风力微弱、大气层稳定,并有使水汽发生凝结的冷却过程和充足的凝结核,其下层与地面相连接。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雾就由过冷水滴和冰晶组成,温度愈低,冰晶所占的比例就愈大。雾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妨碍交通运输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对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影响显而易见。如机场有雾,飞机在起落时均会受到影响;随着汽车业  相似文献   

11.
说明文     
(一)迷雾探踪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雾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雾称为浓雾。大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的时候,大家肯定能看到锅上方总是有雾气产生,大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愈多,反之愈少。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甲种本第二册《沸腾》一节中。为了研究什么是沸腾,给盛水的烧杯加热(见课本98页中5—6图,课本中告诉我们:)原来吸附在杯底和杯壁上的空气以及溶解在水里的空气就分离出来,形成一些(?)气泡,由于周围的水向气泡里蒸发,所以气泡里包含的是饱和水蒸汽和空气。杯底受热温度升高时气泡膨胀,当体积胀到一定程度时,气泡就脱离杯底浮起,在达到沸腾温度以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是逐渐缩小的,这些小气泡升到液面破裂时,放出的主要是空气。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绝大多数同学都  相似文献   

13.
小朋友们听天气预报时可能会注意到,预报员有时会提到空气湿度。那么,什么是空气湿度呢?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含水汽的多少即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湿度的大小常用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和露点温度等表示。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是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4.
    
我的名字叫“雪”,也许我长得像花吧,我们降水家族的成员都叫我“雪花妹妹”!其实我们并不是春姑娘撒下的花,而是由于气温较低,水气在空中直接凝结所致的。当云层中同时存在着冰晶和过冷的水滴时,我们就更容易产生。不过,叫我们雪花也是很切实际的。由于过冷的水滴比冰晶蒸发得快,当冰晶上的水汽达到饱和时,过冷的水滴仍在蒸发,蒸发的水汽在冰晶的表面上凝结,我们的体积也逐渐增大,成为六角形的小冰花。由于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及温度高低不同,因此,我们形状多样,结构复杂,已经发  相似文献   

15.
普遍认为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参数。通过对湿球温度测量、空气绝热降温增湿及连续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的变化深入分析首次提出:对于任何体系,湿球温度都等于绝热饱和温度,并不是本质不同的两个状态参数。当空气——水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时,湿球温度是平衡体系中水相的温度,而绝热饱和温度是空气相的温度,二者数值相等,是同一平衡体系不同物相温度的表示。  相似文献   

16.
云、雾、霜和露等都是水汽凝结的产物。如果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发生在空中 ,就形成云、雾 ;发生在地表面或地表面的物体上 ,就形成露、霜、雾凇和雨凇等。前一类凝结现象 ,产生空中凝结物 ,后一类凝结现象 ,产生地表面凝结物。所谓水汽凝结是指水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汽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则称为凝华。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凝结核或凝华核 ;二是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或超过饱和状态。大气中饱和水汽与气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参见教材“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所以大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有两条途径 :(1)在一定…  相似文献   

17.
“焚风”顾名思义,就是火一样的风,是山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在山岭的一侧是高气压,另一侧是低气压,空气会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空气在移动途中遇山受阻,被迫上升,气压降低,空气膨胀,温度也就随之降低。空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雨雪落下。空气到达山  相似文献   

18.
喷气式飞机制造的白色云朵叫做飞行云迹。喷气式飞机向后方喷出废气,如果废气变冷并和周围的空气混合,恰好空气的湿度足够大,温度足够低,就会发生水汽凝集。一般在对流层的上部会出现这种环境,那里正是飞机穿行的位置。在这样的条件下,飞机排放的水蒸气浓缩成小水滴,在飞机身后  相似文献   

19.
测量温度的最早仪器是伽利略大约在1592年发明的气体测温器。它的构造是:把一个带有一根长窄颈的大玻璃球状物颠倒过来,插在一个装有着色的水或者其它液体的碗里。使一些空气从球状物中排出,从而使液体在颈里上升一小段距离。温度变化时,球状玻璃容器中的空气就膨胀或收缩,长窄颈中液体的高度就随之下降或上升。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于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