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以提醒最高统治者,要记住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千万不能像唐玄宗那样为所欲为、荒唐可笑。  相似文献   

2.
杨妃在华清宫食鲜荔枝乃误传,从荔枝所产的地理位置和运送工具、保鲜技术方面考察其所食的荔枝实为荔枝蜜饯或荔枝干。再从历史角度考察玄宗和杨妃游幸温泉均是冬天或孟春,不可能食到鲜荔枝。其所以误传,乃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同吃荔枝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0,(10):F0002-F0002
唐宋时人称“怒”为“恶”,称“发怒”为“恶发”。这里的韩魏公是指北宋名相韩琦,他曾任资政殿学士。韩琦有一次回老家邺县参加一个亲戚的宴席,偶然从果盘中取了一只荔枝,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荔枝皮色素的提取及性能作了初步研究,该色素颜色鲜艳,易于提取且稳定性好,它是一种有开发应用价值的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5.
“南州六月荔枝丹”,虽然不是岭南人,我们也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在惬意地享受这果品时,我不禁对《杨贵妃能不能吃上新鲜荔枝》中的结论:“可怜的杨贵妃是吃不上新鲜荔枝的,她可能只是背上了一个骂名而已。”(见《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2期34页)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6.
我教<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创意如下: ●激趣--苏子难舍荔枝味 1093年,天才诗人苏轼被贬至南岭惠州.较之于京城,惠州是个蛮夷之地,然而苏子却似闲云野鹤,落得逍遥自在;甚而口占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好个"长作",荔枝竟有如此魅力?据说,此诗传到京城,当朝宰相章悖慨然道:"苏子瞻竟然如此快活?"于是一贬再贬,贬到海南儋州.浑不知,儋州的荔枝比惠州更甜,差点让苏子忘却了贬谪之苦.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荔枝的产地、属性及千百年来形成的荔枝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对荔枝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家乡的荔枝     
我的家乡在东莞市黄江镇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群山环绕,果树成林,是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我的家乡有"荔枝之乡"的美誉。一眼望去,高山上、田野上到处种满了一棵棵高大粗壮的荔枝树。春天,细雨如丝,一棵棵荔枝树正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荔枝树的叶子长  相似文献   

9.
"红颜易逝"的秘密别看荔枝的外壳(果皮)就像一身铠甲,事实上,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给它们提供保护,还会带来不少麻烦。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看似可以提供额外的防护,实际上,它们不仅很薄且其内部组织之间有很多空隙,很  相似文献   

10.
贾祖璋在《南州六月荔枝丹》中为了说明荔枝不易贮存的特点时,引用了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讲授这一课时,笔者产生了一个疑问,杨贵妃能不能吃上新鲜荔枝呢?  相似文献   

11.
试从荔枝的文史流传、各朝代的进贡概况、荔枝贡品的制备与运输途径以及荔枝埋藏的社会影响等方面总结荔枝的朝贡基本情况,为荔枝形成的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文化增加说服力。为我国相关的荔枝产区充分利用荔枝的文化内涵打造荔枝文化品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荔枝     
荔枝的个头不大,有点像草莓,只是没有草莓那样鲜艳。拿一个荔枝在手里,感觉上面有许多小疙瘩,有点刺手。捏一捏,软软硬硬的。剥开荔枝的外皮,  相似文献   

13.
荔枝(Litchi chinensis)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果树,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为亚热带常绿乔木,主干粗壮,树型高大,可达20余米,多为圆头形树冠。其叶片为偶数羽状复叶。每一复叶有2~4对小叶。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柄较短,叶面革质、浓绿、有光泽,叶背灰白色,侧脉不明显。花多为雌雄异花,也有两性花。在一个花穗中,雌雄花混生。每个花序有小花20~4000朵,每3朵小花组成1个小穗,簇生在花枝上。花序大多由上年生枝梢顶芽及其以下的腋芽抽出,少数花序由老枝或主干上抽出。果实有小瘤状突起,颜色鲜…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荔枝冷藏、速冻和真空冻干过程中的有关热物性参数等问题,根据荔枝果肉的成分和已有的数据,用理论及经验方法确定了荔枝果肉的初始冻结温度、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等热物理性质和比焓,给出了荔枝果肉的密度ρ、比热c、导热系数k的分段拟合计算式及其ρ~t,c~t,k~t,h~t,t~xice/xw 0曲线;并由结冰量的公式获得了确定中心冻结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荔枝红色素的吸附分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AB -8树脂对荔枝红色素的吸附效果最好。被吸附的荔枝红色素用 80 %乙醇洗脱 ,流速为 1.5BV/min。AB -8树脂非常稳定 ,使用 18次后 ,交换容量仅降低 2 .3 % ,再生后其吸附能力无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6.
"荔枝道"这一称谓在古代文献中非常罕见,大概晚清吴焘的《川中杂识》中才正式出现,但今天学界所谓的"荔枝道"则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学界及舆论界虽普遍使用这一称谓,但理解往往有偏差,和史实不符合,故应当谨慎使用。洋州越大巴山而南的道路用"洋巴道"指代更准确。"荔枝道"成为驿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专为杨贵妃贡鲜荔而开,它和当时唐国力的强大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贵妃:荔枝罐头 广告场景:杨贵妃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吃着罐头,甜甜地说:“来自广州的荔枝罐头,味道确实不错。”  相似文献   

18.
今天读了《荔枝》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买了在北方较为昂贵的荔枝想给母亲尝尝,可母亲虽然也喜欢吃,却舍不得吃,拿出来招待突然来访的客人,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一种水果,能像荔枝,可以轻易就赢得那么多的赞誉。白居易形容荔枝:“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苏轼则希望:“日啖荔枝三百颗”。海南著名文人丘浚评价它是“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美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但是荔枝不能长期保鲜,是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后就色香味尽去。所以即便是杨贵妃,要想吃新鲜荔枝,也不得不借用驿马飞驰到长安,弄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似文献   

20.
是啊,我们真应该想一想:“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也许我生长在农村,对外界接触有限吧,我切实感受到的是“民生改善”的变化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