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景谈》是茅盾先生在特殊的年代里写成的一篇较特殊的散文,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是茅盾先生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对付国统区国民党的书报检查官,使文章免遭“斧削”之灾。采用曲笔形式写成的。整篇文章写的比较隐晦,没有明确指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茅盾先生的良苦用心和真实用意。 翻阅《风景谈》全文,通篇看不到“延安”、“解放区”、“共产党”等字样。然而你若再细心一点,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弄清了文中所描绘的景物指的  相似文献   

2.
《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当时作者从新疆途经革命圣地延安返回重庆不久,写了不少记事写景散文,均收于《见闻杂记》.作者曾说,在写这些作品时,“国  相似文献   

3.
当前正在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活动,重读茅盾《风景谈》有助于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通过对《风景谈》中景与人关系的分析,揭示出景与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学习弘扬延安精神结合起来,以加强今天人们的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4.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谈起风景,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常常是匡庐奇峰、西湖春色,或者长河落日、晓风残月,或者南国花木、北国冰雪……有的为其雄奇秀逸而倾倒,有的为其瑰丽旖旎而心醉,有的为其凄清迷离而怅惘.而革命文学巨匠茅盾,却从素不以风景著称的地方发现了胜景——从单调平板中看出了庄严妩媚,从质朴无华中看出了美妙可爱,从平凡中看出了伟大,并且满怀激情地讴歌赞美它.这便是他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风景谈》.  相似文献   

6.
吴海法同志:来信敬悉,所提问题,简答如下: 一、“天下最难走的路”为当时流行语,暗指赴陕北(延安)之路;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边区四周通道设置了无数的特务机构,绑架赴延安的青年。这句话既为当时流行语,特有所指,故加引号。教科书编者不明情况,去掉引号,是不对的。二、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者选取此文,又加删改,事先都没有同我商量;我根本不知选用此文。今读来信,始知之。可是我亦懒得找教科书来核对,究竟删了那些字句。  相似文献   

7.
信手翻开搁置案头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似一幅幅清新淡雅的乡村风情画赫然印入我的眼帘,初读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受这种心情的极度诱惑,我忍不住再次一字一句地阅读起来。呵!好深邃的意境呀!在文中,作者只是坦言:“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自然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伟大者!”出于这样的观感与认识,作者在文中不仅强调人是“风景”的构成者,而且特别勾勒了一幅幅人物活动的剪影,其中尤其有几幅独特而意蕴深厚、美好无比…  相似文献   

8.
9.
《秃的梧桐》节选自苏雪林的散文集《绿天》,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文章描述了一株濒临枯死的秃的梧桐,即使在遭到“风和雷雨的劈折”、“蚂蚁的啃蚀”后,在春天到来时,树上仍透出许多绿叶,但是这新的生命又遭到风的侵袭,遭到了蚂蚁的伤害。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作者赋予梧桐以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该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第一,托物言志。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寄情于梧桐,梧桐一贯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  相似文献   

10.
看到“风景”一词,读者头脑里闪现的往往是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大多是些清新明丽或苍莽道劲、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现代诗人辛笛笔下的《风景》却迥异,向我们展示的是旧中国一派萧瑟颓败的病态景象,很是令人扫兴。诗歌标题给予读者的阅读预设与诗歌文本所蕴涵的主题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11.
茅盾同志四十年代初期写的《风景谈》是和《白杨礼赞》一样驰名的散文。看这篇散文,如入画廊,一幅幅具有特色的西北黄土高原壮丽优美的风景历历地呈现在眼前。 第一幅进入我们眼廉的是猩猩峡外的沙漠风光。这儿炎热单调——“强烈的返光会使你眼睛不舒服”,一望无边的沙漠竞“纯然一色”、连“半间泥房”也没有。这种地方,自然算不上什么“风景”。可当画面上出现一队队排成整齐方阵的昂然高步的骆驼向你走来的时候,这不就是一幅别有风味的风景画吗?紧接着从第二幅起我们看到的是西北“黄土高原”的画面。第二幅“画”的是三两个掮着犁晚归的种地人,牵着牛,带着小孩,愉快地唱着粗朴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它语言优美,语句朗朗上口,意蕴深刻,特别是孔子论水的一番言论,发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走近并最终走进这样一篇富含深刻哲理的文章中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选择教法时进行深思熟虑。著名特级教师孙  相似文献   

13.
阅读原野的《月光·手帕》,需要读者。心存一份空灵,唯有空灵才会感受到其间的清纯。清纯是一种美丽,因为她来自。心灵。少许的不经意,少许的浮躁都会使其从你的眼皮底下溜走,从而失去一次美的愉悦。首先,文题富于诗意。“月光”和“手帕”是两种截然不同、毫无联系的事物,却又都是美的象征,作者把二者自然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文章顿生诗意,同时也造成一个悬念。读者看到文题往往会产生疑问:“月光”和“手帕”怎么凑在一块了?他们究竟要告诉人们什么?待读完文章才会恍然大悟,作者叙写的不正是有关月光和手帕之间的一个美丽…  相似文献   

14.
茅盾同志曾于一九六四年就《风景谈》一文选作教材的几个问题,写信答复我省语文教师吴海发同志(复信原文已在上期  相似文献   

15.
<正>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崇祯十年(1637)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相似文献   

16.
《橡皮》是新小说派代表作品之一。它触及到法国政治舞台上不同势力之间的激烈斗争,在“新小说”中是少见的。《橡皮》运用了侦探小说的框架,却又不象侦探小说那样注意故事的完整与统一。它实际上是一部内涵深刻的哲理小说。作者意在表明:作家在观察和描写时,不应动真情,而刻意去表现物对人的“中立性”和“陌生性”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四五年,中国人民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反共反人民的罪恶行径。一直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中国这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存在的两个战场、两种地区,各向着相反的方向发生急剧的变化。作为一个革命作家,茅盾在这一段时间里虽然经历了极其动荡颠沛的生活,但他始终与人民的斗争紧密相连,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他以锐敏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力攫取现实生活中最尖锐、重大最有意义的题材,用手中的笔一方面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和他们卖国投降镇压人民的无耻罪行,另一方面热情歌颂人民的抗日斗争,表  相似文献   

18.
《泊秦淮》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因其忧国忧民的思想与琅琅上口的韵律而广为流传。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为"绝唱"。在晚唐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杜牧的这一首可以说是上乘之作。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时揭露了晚唐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也正因如此,多年来它一直入  相似文献   

19.
孙犁在他的《淡定集·与友人论传记》中说: “古代史家写个人物,并不只记他的成败两方面的大节,也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汉语大词典》“细节”条,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史家笔下的细节,并不是那种琐碎平庸、可有可无的闲笔,而是精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一篇容量有限的作文中表现较为深刻的主题,这是许多同学感到困难的问题,我认为“大题小做“不失为一种方法,正所谓“借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