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当人类从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继而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过程中,主要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劳动工具便由“锄头”向“机器”过渡继而由“网络”取代。与社会存在互为促进的人类思维形式也便由“宗教理性”向“科学理性”继而向“拟像理性”转变。相应地教学范式也有过宗教型、机械型与拟像型三种类型。教学范式转换的内部力量来自当下教学范式与拟像时代对教育要求的矛盾性。如果说拟像时代是教学范式转换的社会依据,那么科学革命观则是范式转换的重要理论基础。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根本上摧毁了科学的传统形象,认为科学不是连续的、积累的进步过程,而是范式转换的结果,每次科学的新发展都是新的范式取代旧的范式,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由此预示着范式转换是革命性的,否则就无法完成旧范式向新范式的转换。科学革命观的提出对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环境的开放以及师生关系的质变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拟像时代必须建构适合拟像时代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话语的界限意味着思想的界限,当下教育范式主要存在意识形态话语和科学理性话语两种话语体系,也是教育学话语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教育学话语创新的逻辑是“撒播、补充和实用”,其创新路径是让教育学话语成为生活话语,成为民族性话语,成为平静的话语,成为多元的话语。由上可知,拟像时代将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将使教育教学活动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因之,我们在此呈现一组关于拟像时代教学范式转换与创新的文章,抛砖引玉,以期使更多的人来关注拟像时代的教学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2.
思维新范式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突破历史教学思维旧范式,培育历史教学思维新范式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解放思想,掌握求异思维、求同思维、反向思维、相似思维、分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善于搭建自主思维舞台。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多次的转换与整合,其中,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意义重大."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当中,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发挥",成为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由唯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转变;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实现由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是原有的社会发展范式的核心理念,但是按照这一理念所展开的发展实践却导致了社会发展场阈中人的缺失,以及众多社会问题的凸显,很多国家陷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为了走出发展困境,构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实践的新的发展范式,弗朗索瓦.佩鲁、阿马蒂亚.森和保罗.谢弗等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分别提出了价值本位、自由本位和文化本位的社会发展范式。以马克思实践论的双重维度——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为理论视角,辩证吸收已有的关于社会发展范式转换的研究成果——由"重视经济增长范式"到"重视人-文化-价值进步范式",审视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可以发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发展范式转换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其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世界各国普遍发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其特殊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性层面——市场经济、工业化、科学技术和分工等——还没有发育成熟;第二,中国社会发展范式转换是由党和政府主导、主动完成的。中国的社会发展范式转换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因此在发展范式转换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有独特的发展对策,应当建立适应发展范式双重维度转换的应有机制;虽然当前批判并制约社会理性层面发育的时机还尚早,但还是要将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政府制定各项政策和法规的核心价值诉求,尽力避免市场经济、工业化、科技和分工等的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实施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在实践基础上的观念变更、理论创新和思维范式的创新。必须实现由两极单向度思维范式向双向度多极思维范式的转变,由绝对人类中心利己型思维范式向人与自然互利型思维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曾嵩 《广东教育》2003,(11):34-35
一、问题的提出高中历史进入综合复习阶段,适当引入新的观念和新的提法,对课本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对知识的升华及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根据近年的教学实践以及结合历史高考动向、史学研究新成果,笔者认为把现代化范式运用到高中近现代历史的复习教学中是极有价值和值得提倡的。范式是史学研究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观点、范畴和方法的集合体。现代化范式就是把现代化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转变过程,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把现代化作为观察人类历史发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价值观念的转变基于人类对自然界、对自身的深刻认识,反映了人类理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和自由自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文明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完成价值观生态范式的转变即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目标。这不但是实践的体现,更是智慧的结晶。生态文明价值观是包含自然价值的新价值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互惠共生。工业文明状态下的生态危机,就是那个时代由人类生存范式所引发的环境危机。要想化解这种危机,就要反思过去人类的生存范式,实现生存范式和社会关系范式的生态转向。  相似文献   

8.
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探索的历史足迹与时代反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建东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4):14-17,21
文章对中外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的探索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前人的探索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者摆脱传统实证研究"单向度"的思维模式,开启多元取向的研究进路,扩展研究对象的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但同时文章也对研究结论中形式上的"综合运用论",研究思路上脱离学科范式就方法而方法、"主义对垒"的分析框架等方面的不足进行了时代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崇尚"终身教育"的知识社会中,教育领域发生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换.在这种范式转换的启示下,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着重于该课程学习范式的建立,并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哈贝马斯的理性类型学中传统理性观是一种追求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理性,它的范式缺陷是远离生活世界,脱离人的言行和具体的社会生活,属于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哈贝马斯对此理性观的批判建立在他的回归生活世界的范式转换之上。回归生活世界是他的哲学范式的"源头活水"和对传统理性观批判的范式尺度。然而,若与马克思的回归社会现实相比较,哈贝马斯的回归却是一种普遍语用学的回归,他的交往理性的根须并没有扎进现实的生活世界的土壤之中。他的"范式自觉"帮助他在语言哲学主体间性的范式轨道上推进了理性,但他的范式的形式主义停留使他的理性重建仍然属于马克思所批判的观念革命。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与教学理论互动演变过程中,技术革命及其在教学场域中的应用,推动了教学理论形态转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倒逼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教育的勃兴反衬教学论范式滞后,教学论面临人工智能时代理论范式的转变.但是数据算法的确定性与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矛盾,人工智能技术可计算性以及技术陷阱,决定教学论范式转变是有限度的.以"变"促"不变",智能时代教学论必须坚守"不变"的价值立场,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12.
栾玲 《成才之路》2013,(18):68-69
"范式"是著名哲学家库恩创用的术语,出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范式"指的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库恩认为范式的本性是革命的,它存在于常规科学中。科学家用一定的范式解释疑难问题,当科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足够多时,科学革命便发生,继而产生新的范式。随着新范式的产生,科学便得到发展。由库恩的观念看,课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改革实质就是课程范式的变迁。课程范式存在于常规课程之中,当常规课程出现了足够多的问题,课程改革随之发生,在改革中萌生出新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价值思维的师德教育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体思维影响下所形成的师德教育的"培训范式",导致了师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去生活化和功利化,使师德教育陷于困顿.从实体思维向价值思维的转变,开启了师德教育范式的变换.在价值思维中,师德教育的范式应从"培训范式"转变为"交往范式".与实体思维下的培训范式相比,交往范式凸显了主体的生命意义.其转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价值目标定位上,要从社会本位为主转向社会需要与生命意义的兼顾;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对生命的处置方式上,要从规训与抑制转向对生命的尊重和激发;在师德教育方法上要从独白转向对话.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个体具有"即时性动物"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个体性的尊重与对动人叙事方式的追寻。德育范式的转型要着眼于学生的主体性和德育的趣味性。在德育思维方式上,要由"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在德育过程上,要由"过度理性"转变为"适度理性";在德育内容上,要由"一元化"转变为"多元化";在德育方式上,要由"严肃性"转向"趣味性"。  相似文献   

15.
从18世纪古典经济学产生以来,经济学家就形成了把"自私人"作为人类经济行为的范式.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古典主义的分析范式在不断得到修正,并推动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认为在社会生活和教育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学校德育也应完成自身的范式转换,即由以割裂、知性和技术化管理为特征的德育范式转换为生活德育的范式。这种转换包括德育目的、内容、过程、思维和主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学科范式”是指某一时期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元素的集合.学科范式具有规范性、共同性、历史性.随着人类知识形态由“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变,作为“某种知识理论体系”的学科必然会发生重大转变,学科范式转型不可避免.在新的学科范式尚未形成之前,高等教育学研究者要坚定学科信念,坚持学科内部承认;高等教育研究要面向高等教育实践,坚持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要取众学之长,坚持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在总结传统官僚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性官僚制。由于理性官僚制创立于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后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中表现出了许多不适应性。理性官僚制强调的是非人格化的管理模式及工具理性。在工具理性遇到困境时,只有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出发,从官僚体制内组织成员价值范式的转变上来革新官僚制。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学研究范式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成熟学科的标志应该是某个科学共同体围绕某一学科或专业所具有的理论上或方法上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科学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其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依"范式"标准衡量来看,高等教育学并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但是在研究中存在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研究范式,从最初的经验体系研究范式向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的转变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在未来的发展中则应逐渐向问题取向的研究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代的大学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有着不同的发展范式。现代大学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创新创业只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目标。伴随以要素和投资规模为驱动的经济-技术范式向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技术范式的转移,高等教育将面临创新创业失灵的挑战,大学的发展范式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变迁。在信息技术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通过理论引领变革大学发展范式以应对创新创业挑战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基于知识的社会里,大学是创新的引擎和创业的孵化器,唯有以创新创业为发展范式的大学,才能保障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