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二现象"是高二学生进入"心理断乳"高峰期的集中表现.开展化解"高二现象"的对策研究,有利于建立基础道德系统,构建学习系统,完善心理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体裁分析的方法,从社会交际心理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大学生个人陈述写作中过于频繁的运用推理顺序和情感诉求的方式来打动读者的现象。作者认为,该现象是中国大学生习以为常的使用母语即中文里惯用的议论文写作手法的结果,其社会交际心理根源在于中国文化中强调的"意会"而非"言传"、"绕弯子"而非"开门见山"和以情感交流为目的而非传递信息。该研究意义在于探讨了社会心理对二语写作学习的影响,这种超越文本本身的解释手段对更清楚了解二语写作中出现的文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在高二生物会考复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令人困惑的现象:开始复习阶段,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效率高,收获大,进步快。但随着复习的进一步深入,即使保持与原先同样的甚至更努力的学习状态,有时候却觉得原来熟知的概念、知识点不再清晰,头脑中缺乏应有的整体的知识体系,有茫然失措的感觉,成绩停滞不前,甚至下滑,心理焦虑。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种现象非常正常,它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心理学上称为"高原滞留现象",简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  相似文献   

4.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宽,学习负担的加重,他们各科学习成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其中英语学科尤为突出,往往会产生大面积的分化,许多学生成绩下降,出现了英语学习的"高原"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随着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句式越来越复杂,学生对英语学科失去了新鲜感,产生了畏惧心理;二是教师单调、千人  相似文献   

5.
一、有效心理监护系统的界定有效心理监护系统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师生的心理状态,对师生的心理状态实时了解、有效维护的心理保健系统。一方面要及时发现师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心理发展;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潜在的或现实的心理问题,有效干预。"监护"有三层含义:一是优化性监护,心理监护着眼于心理是否健康,让每个人拥有好的心态;二是预防性监护,如考前焦虑问题,可以  相似文献   

6.
进入高二下学期, 被贴上"压力大""课业繁重""生活枯燥"等标签的高三便近在眼前,很多人也因此将高二下学期称作"准高三",以凸显高二下学期在整个高中学习中的重要性. 从为高三做准备的角度来看,高二下学期这几个月是一个很好的缓冲准备期.毕竟心理状态、角色定位、支持系统等心理资源的建设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和积累.如果等到真正进入高三才开始做调整,学生往往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期,势必会干扰到高三的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7.
二胎时代下"老大"的心理困境是当前亟待关注的热点话题。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为探寻二胎对一胎心理冲击的形成原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视角。通过对一个二孩家庭的研究发现:微观系统中幼儿的气质、亲子依恋、父母婚姻质量、同胞关系,中间系统中父母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外层系统中父母的工作情况,宏观系统中重男轻女的文化和时间系统中独特的幼儿期是"老大"心理困境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养育,发展"老大"的安全依恋;亲子沟通,消除"老大"的危机感;民主教养,培育"老大"的独立性;家园合作,优化"老大"的养育资源是预防和化解二胎对一胎心理冲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36-140
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表现为:使用手机的时间长、进行手机娱乐的频次高、对手机的关注度高等。造成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有个体心理、个体对于手机技术的错误认识以及教育管控缺失等,可以通过社会政策干预、学校教育的良性引导及理性的自我管理来缓解此现象。  相似文献   

9.
词汇熟悉度和频率效应:动态的二语心理词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不同熟悉程度和高低频二语词汇的联想反应,探讨二语心理词汇在构建中受两者影响的程度及映射出的词汇习得问题。提出母语介入是导致非语义联结和英语搭配知识薄弱的重要原因,二语心理词汇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系统。  相似文献   

10.
社会日益进步,人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心理孤儿"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因素,寻找消除这种现象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这种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日益进步,人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心理孤儿"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它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因素,寻找消除这种现象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分析"心理孤儿"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消除这种现象的对策,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者在二语产出中,常会出现带有母语痕迹但却符合二语表达规范的表达,这一现象被称为"隐性不地道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决定因素是母语的影响,具体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语语境的介入、外语语境的缺失给二语学习带来了外部的阻碍:二是母语概念系统的根深蒂固严重妨碍了二语概念的正向迁移,形成了二语学习的内部困难。  相似文献   

13.
在体罚现象越来越少的今天,心理惩罚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暴力,二是冷面伤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日前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花园路径现象"是语言处理过程中的一种暂时的局部歧义现象。本文回顾国外"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历程,概述基于心理语言学和句法分析的"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同时介绍了国内关于"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对"花园路径现象"的研究做出思考,指出今后的研究应朝着将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相结合的实证研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升入大学二年级之后,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奇特现象",即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大减,运用语言的能力减慢,"学习能力退步"及大二考不过大一等等.对此,笔者从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对此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全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于2014年正式实施,但近一年现实表明,二孩申请远低于预期。本文认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存在"东亚现象"可以作为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同时,决策前期的生育意愿调查受政策的逆反效应、舆论的助推效应和"搭班车"的社会心理效应的影响使得二孩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偏高。本文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在北京市东城区进行的三次生育意愿调查中双独家庭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适用群体的生育行为进行了预估,并对生育政策进一步调整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心理"紧张"现象普遍存在于比赛中的运动员身上.这种现象使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如何摆脱心理"紧张"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320名中学生的调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存在心理"紧张"的体验,且随着比赛的临近,这种体验加剧.为推动有关内容的理论探讨、研究和科学训练,本文对心理紧张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丁克"家庭作为多元社会必然的社会现象,背后反映的是现代人价值观的变迁,其存在有相应的外在社会条件,更有内在的心理根源。"丁克"们选择"丁克"家庭模式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伴生出来的种种特殊心理动因的驱使。现试图深入"丁克"们的内心世界,探究"丁克"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以期增加对"丁克"现象的理性理解。  相似文献   

19.
近来来,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考试焦虑现象大量涌现.如何系统、准确地克服紧张的焦虑心理,进入考试的"最理想竞技状态"是我们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孤儿"的现象不占少数,本文试从一个听障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殊行为表现来分析该生所存在的"心理孤儿"现象,并进行案例分析及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