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类民间疾苦,其中《捣练子》四首为联章,合演孟姜女故事,各首又均可独立。其实是在一个主题下的四章,旨在借古讽今,针砭当时的社会弊端,时代背景为盛唐。公元713至755年的四十二年间,正是唐玄宗开元鼎盛时期,唐朝封建经济上升阶段,国内正处于“清平无事”的所谓“太平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好大喜功,这样的环境更助长了他的好战之心。于是破契丹、伐渤海,无所不用其极。玄宗为夺取一个无关战局的小城,竟拿数百万军卒当炮灰,简直把士兵的生命视作蚁命。玄宗自恃强盛,不断发动边境战争。内地民间无以自卫,猛将精兵都聚集在边镇上,常以侵侮边疆少数民族来满足自己的骄侈心。正是上有所好,下必尤甚。玄宗贪小利,宁愿对邻国失大信;边将往往生事邀功,谎报军情,借以入朝作官,乃至晋升宰相。由于玄宗不断对外用兵,残  相似文献   

2.
3.
敦煌新出土叙利亚文书释读报告(续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出土了一件罕见的文书,经识别,笔者认定它是一件叙利亚语文书。该文书的照片以及拉丁字母转写和译文已发表于《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的附录部分,此次发表的是释读报告的《续篇》。 《续篇》主要做出了如下的结论:一、B53:14号叙利亚语文书是《诗篇》的Shurayi类节选,供景教信仰者于平时每日黄昏祷告时唱诗之用。二、《诗篇》节选的断句依据是唱诗时轮流应答的形式,每一行末尾的句号实际上应该是休止符号。三、文书证明景教在元代在敦煌曾经有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敦煌歌辞总编》是敦煌歌辞收集与整理的一部集大成著作,是敦煌歌辞研究与整理的一个新的高峰,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白璧微瑕,书中也多有作者臆改之处。本文通过核对敦煌写本原卷,对《敦煌歌辞总编》中的“玉振”“偷泪”“怱怱”“心肠”“声哽咽”“月柱”“数珠”“酒市茶庄”等八处内容提出校勘意见。  相似文献   

5.
《敦煌歌辞总编》已于近日问世,歌辞本身固有方音叶韵问题,而歌辞抄本之讹字相当部分亦涉及书手之方音问题。西北方音之研讨既有罗常培先生开创于前,又有邵荣芬先生踵武于后,似乎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但事情并未如此简单。语言常因口形,舌位以及个人发音之特点变化而变化,复又因地域、时间变化而变化。变化之因多途,而流传下来之资料则比较有限,以有限之资料,驾驭至赜至繁之方音,必有扦格难通之处,端在研究者之善择,善于体认而已。三十年前曾注意到西北方音与敦煌文献通读之  相似文献   

6.
任半塘先生新著《敦煌歌辞总编》,已于1987年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歌辞虽仍有遗漏,但较目前他书则越出甚多。又此书集作品、校勘、考样与论述于一编,内容甚备。笔者因近年从事于王梵志诗,变文,《儿郎伟》及敦煌曲子之原卷、原  相似文献   

7.
王志鹏先生的《敦煌佛教歌辞研究》作为“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之一在2013年5月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以敦煌写卷中佛教歌辞为对象的系统研究专著,凝结着作者十多年的心血。全书三十多万字,分为七章,开头有“引言”,书前有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先生写的总序和我国著名学者孙昌武先生为本书所作的序言。  相似文献   

8.
敦煌佛教歌辞的形成及其调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歌辞是魏晋六朝以迄隋唐五代乐舞流行的产物,也是唐代歌辞的一部分。而敦煌佛教歌辞在敦煌歌辞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是敦煌歌辞的主体。由于佛教在对广大民众的教化过程中十分注重声乐的作用,佛教与歌辞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敦煌佛教歌辞的调名较多地采用民间乐调,形式多为长篇联章,内容重视铺叙,并表现出较强的音乐性。从敦煌佛教歌辞对民间流行的俗曲乐调的大量应用来看,唐代佛教教化的对象重在民间。  相似文献   

9.
《敦煌歌辞总编》校读记蒋冀骋任半塘先生的《敦煌歌辞总编》著录歌辞1300馀首,收罗之广,用力之勤,迄今为止,当以此书为最。尤其是歌辞下所附各家的校勘成果,更可以视为一部敦煌歌辞的研究简史。是研究敦煌歌辞的必备参考书。誉为敦煌歌辞之功臣,殆不为过。然智...  相似文献   

10.
11.
敦煌歌辞是融诗乐歌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显著的叙事特征已为许多学者注意。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其叙事性研究仍停留在玩赏精警语句层面,缺乏系统分析。而敦煌歌辞的民间文学性质,讲唱文学、声诗与戏弄对其创作的渗透等,则是形成敦煌歌辞鲜明叙事色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志鹏 《家教指南》2005,(6):96-101
敦煌写卷中体现禅宗的歌辞,既有南宗的,也有北宗的,还有表现二者融合的,这些都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禅宗的历史发展状况.从敦煌歌辞来看,唐代敦煌地区的禅法思想总体上表现为南北杂陈、兼容并包,而且有调和发展的倾向.敦煌写卷中的禅籍资料虽不乏高妙深奥的掸理,但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特别是作为宗教宣传的敦煌佛教歌辞,主要是面向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13.
敦煌偈赞文学在本质上应属于音乐文学范畴。本文试从音乐方面探寻偈赞的歌辞特点。偈赞歌辞明显的音乐特征是;这些偈赞歌辞载有"平"、"侧"、"断"、"吟"等呗赞声法的标识,具有吟唱性质;和声的加入,是齐言偈体向杂言赞辞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偈赞文辞形式的差别,应看作曲调音乐形式的变化。偈赞体的流变,即是偈赞的谣歌化和曲子化,梵音的歌调化。表明敦煌偈赞在隋唐五代兴起的俗讲、唱导的发展中不断地俗乐化。这个通俗化又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即胡化与华化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敦煌歌辞中有一类在同一句话中双音节词语和单音节词语同义对用的语言现象。本文对这种同义词对用的特点、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简略谈了理解和掌握这种同义词对用规律对敦煌歌辞语言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述在敦煌歌辞研究中,由于人们对歌辞的用语习惯,尤其是对俗句法的认识不够,校录中易出现剥离、肢解原文的现象。其中有不识"状语隔开式前移"句而误校的,有误读"共用"句式的,还有错把"三字连文"分割开来注解的等等。指出尊重原卷,谨慎地分析、系统地归纳敦煌歌辞语言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句法对敦煌俗文学作品的整理校勘,对准确理解作品内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香港人绝不“加塞” 香港人多地少,常常给人拥挤的感觉。然而香港人又格外文明有序,很少看到混乱现象。火车是香港人的重要交通工具。九广铁路纵贯九龙半岛与新界地区,地下铁路遍布九龙与港岛。每天大约有200万人乘坐火车。我的突出印象是,香港人不管多急多忙也绝不“加塞”,男女老少都十分自觉地排队上车。在上、下班高峰期,虽然人如潮涌,然而各站月台上仍然井井有条。朋  相似文献   

17.
《前》4、17、3: 贞:勿桒年于(?)土。王国维认为(?)土即邦社,“《说文解字》邦之古文作(?),其字从(?),不合六书之旨,乃(?)之讹。(?)从田(?)声,与邦之从邑丰声,籀文(?)之从土丰声同。邦社即《祭法》之国社,汉人讳邦,改为国社,古当称邦社也。”(《殷札征文》,遗书二集) 按(?)乃地名,卜辞说:“甲申卜,亘,贞:(?)(祟)(?),不于(?)八人,(?)五人。”这是因有祸祟之事而行祭的卜辞,(?)与(?)是两个并列的地名,(?)乃祭名(为了避免重复,在(?)后面省略了(?)字。)。故此辞贞间,是否于(?)(?)祭八个人,于(?)(?)祭五个人。既然(?)系地名,  相似文献   

18.
<正>缘缘堂构造用中国式,取其坚固坦白,形式用近世风,取其单纯明快。一切因袭、奢侈、烦琐、无谓的布置与装饰,一概不入,全体正直。(为了这点,工事中我曾费数百元拆造过,全镇传为奇谈。)高大、轩敞、明爽,具有深沉朴素之美。正南向的三间,中央铺大方砖,正中悬挂马一浮先生写的堂额。壁间常悬的是弘一法师写的《大智度论.十喻赞》和欲为诸法  相似文献   

19.
杨晓霭 《家教指南》2001,(4):152-155
人物品藻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现象,魏晋时代成为一种审美活动,而对仪容的欣赏几近登峰造极。唐人承魏晋风流,也非常注意评价人物,但相关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选取敦煌歌辞所展示的女子情感世界的一个侧面,揭示了唐朝品藻人物的主要特点:看重英雄气度,倾慕侠士风流,追求俊美容貌。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鲁迅世系考全文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已在本刊1991年第5期刊登,现续刊第二、第三两部分,作者认为:鲁迅也同样是宋代周敦颐的后代,鲁迅与周恩来是本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