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最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对对联”试题经常出现,对联在形式上要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必须有关联,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2.两联字数要相等,相同位置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对联 下面的每组歇后语又可以看作上下对仗的对联.请把它们补充完整。 1.耗子啃铁——嘴硬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断](大屏幕上以对联的形式一个词一个词一一对应呈现《绝句》这首诗,直到诗歌完整呈现为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此诗由两副对联构成,进而回忆曾经学过的对联。)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大屏幕上以对联的形式一个词一个词一一对应呈现《绝句》这首诗,直到诗歌完整呈现为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此诗由两副对联构成,进而回忆曾经学过的对联。)  相似文献   

5.
对联又叫对仗,俗称对子。对联长短不拘,长一点的也可以算作一篇文章。对联有以下几个特点:1、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2、上、下联的意思相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3、读起来音调铿锵,悦耳动听。初中生对联知识趣味挑战赛,请你参与:  相似文献   

6.
对联又称为“楹联”,是一种应用文体。它要求两个分句字数相同,声调和谐,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相连或相反,有独立、完整的意思,有实用价值。你可知道,有不少成语都能组成回味无穷的对联呢!以下的成语对联,你不妨先细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7.
“对联”亦称“楹联”(楹,yng,厅堂的前柱,对联悬挂于上,故称)。俗称“对子”。“对联”由两句对应的语句组成。上句称“上联”,下旬称“下联”。上下联语义相关,字数相等,句式相同,而字音则平仄相对。“对联”语义完整,以对称、凝练和韵律取胜,充分表现汉字“音、形、义”兼具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不  相似文献   

8.
对联小知识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联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相似文献   

9.
对仗的基本规范对联的灵魂与精髓就是对仗。所谓对联的对仗,即是上下联语言的对偶,把同类的、相关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称、平仄相对、内容相关,共同构成一个特定而完整的意义。换句话说,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对联。  相似文献   

10.
对联,俗称楹联、联语、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格律严谨,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蕴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引用对联,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巧借对联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知识入门的向导。利用对联,可以使乏味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如在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一课中“护国运动”这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对袁世凯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笔者给学生出示了一幅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然后引导学生从对联的基本常识入手分析:此联中的“千古”对“万岁”,符合对联要求,而…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对联,正读、倒读文句都通顺,意思都完整,这种对联称为回文联。例如桂林有一副风景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这就是一副回文联。又如,最近海南省海口市望海国际大酒店的征联也是回文联:  相似文献   

12.
梁晓燕 《初中生》2017,(24):15-16
明、清时期,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对联有了长足发展.那时,皇帝不但倡导写作对联,自己还带头写对联,并且科举考试也要考对联,这对繁荣发展对联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对联高手如云,众星璀璨夺目,极大地鼓舞着人们为之努力学习,深入探讨.有时,人们为了对出半边对联,或是写好一副对联,往往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大有二句多时得、一吟双泪流的顽强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根据命题目的与命题形式的不同,将2015年中考对联题大致分为考查对联特点、考查对联内容赏析、用对联考查文学常识、给对联进行配对、考查撰写对联能力等五类,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类研析.2015年中考江苏苏州卷对联题出得非常精彩,很值得研究推广.2015年中考吉林卷对联题难度最高,是否适合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和用途,并学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习对联,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和各地高考命题中连续出现“对联题”这种新形式,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格式:从格式上看,它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 缺一不可。第二,对联要求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第三,要对仗工整,即字数相等,诃性相对,句式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句式中一致的位置上。第四,要熟悉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赠联、勉联等。最后,要把握对联内容。对联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内容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联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对联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课中进行对联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将对联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诵读对句中了解知识;引导学生先填补对联,后尝试创作.  相似文献   

17.
《绿》是朱自清先生早期颇负盛名的记游散文。作者抓住梅雨潭的绿来做文章,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它已是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了。如何设计导语,是我备课时着意考虑的问题之一。我确定了。对联”导入法。授新课之初,接着标题板书我便写下了这样不完整的对联——潭融蓝□,美色无妙物□□;水泛皱□,醉人有□□离合。则写罢,便听下面有学生说:这不是对联填空吗?又有学生搭腔:  相似文献   

18.
一、趣识对联 1.趣引对联. 师:魏老师是个男生,请一位女生跟我站在一起,这就有了一副对联.谁来加个横批?  相似文献   

19.
五、续写题:在原对联的上下联之后再续写若干字,使对联仍成一个完整意思,并且语言通顺,合乎对联要求。例如: ①明期有一权臣,深得里上器重,曹在门上写了一刹对联“君 忍深似海;臣节重于山”,以表白心迹。后降清,有人在其上下联 末尾各续一字,承认“君恩”,否定“臣节”,续写的二字是: ()、() ②明学者、丈学家解绪,自幼聪撅。五岁那年,他来到尚书门 前,见竹一片,丢茂,后见书备书颇多,诗兴起,乃作对曰:“家 藏书万卷;门对竹千株.”尚书见之,甚喜,欲试之,于是命人砍 去竹子。后来解见之,又续对曰:“家藏书万卷();门对竹千株 ().”尚书更悦,欲…  相似文献   

20.
讥官联清代光绪某年,许多地方发生灾荒,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当时李鸿章、翁同龢都是朝廷大员。有人就写了一副对联讽刺他们:“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___世间荒。”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 翁同龢是江苏某地人。这副对联的妙处在于把二人的官职、籍贯嵌入,如上联“合肥”的“肥”字与句末的“瘦”对比鲜明,讽刺深刻而尖锐。那么,你能据此在下联画横线处填入翁的籍贯,把对联补充完整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