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许多老师正在潜心研究语文“情感型课文”的教学。“情感型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一块,但是语文教材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资源,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新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2.
现在,许多老师正在潜心研究语文“情感型课文”的教学,这无疑是迈出了正确而重要的一步。正像戏剧演员练好“唱、做、、打、哭;口、眼、身、法、步”等基本功一样。“情感型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一块,不可设想一位语文教师连“情感型课文”也教不好的事实。然而语文教材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资源,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思维训练,每篇语文教材中的训练点是无处不在的。新课“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就提“到……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十条总目标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从听自然课中发现,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培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以各种形式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其表现:一是“满堂灌”。有的老师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有的老师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某些词句标出来死记硬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复述内容。二是“满堂问”。有的教师把课文中准备灌输的知识,分成若干问题,一问到底;有的老  相似文献   

4.
冯璐 《语文天地》2010,(11):54-56
时下.在许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个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为了使课堂显得学生活动丰富,有的教师将动画片、课本剧引入课堂.而实际效果只是徒添了笑料而不能引起深思;有的教师不管什么体裁、题材的课文,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搞机械式的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5.
纵观当今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王崧舟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诗意的课堂”;窦桂梅老师让学生用语言的直觉来触摸多彩的人文世界;孙双金老师着力采撷个性解读的艳丽花朵;于永正老师倡导为学生留下解读的空间;勒家彦老师鼓励学生品味缤纷而鲜活的语文生活。在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都突出了品读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只有品读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着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品读,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6.
“以读代讲”是通过老师的导读.使学生明文意、悟文理,并受到情感教育的一种教学结构。导读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再读课文,理解词意;三、精读课文,解决间题;四、品读课文,以声达情。朗读技巧的运用有利于促学,使学生快捷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改革热火朝天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那种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支离破碎的零散知识的教法使学生一头雾水,发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那铺天盖地、泛滥成灾的文言文助读资料让学生得以在老师的“喋喋不休”下安然入梦。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生效。“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真正改变教学思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情感教育,创设宽松课堂环境;深入挖掘课文,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巧设课堂活动,拓展学生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和完善外语教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宗雄 《甘肃教育》2009,(15):39-3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老师们为了体现教学新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通常会安排大量活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有的活动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  相似文献   

10.
现在,许多老师正在潜心研究语文“情感型课文”的教学,这无疑是迈出了正确而重要的一步。正像戏剧演员练好“唱、做、呛、打、哭:口、眼、身、法、步”等基本功一样。“情感型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一块,不可设想一位语文教师连“情感型课文”也教不好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情感型课文”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暨全国小学语文实力派名师精彩课建教学片断赏析会已于11月4日至7日在杭州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小学语文老师和教研员有幸享受了一顿非常丰盛的语文教研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12.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要通过自主读书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心灵碰撞,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感召与影响,最终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交际经验。其次,学生还要通过合作学习与同学、老师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13.
王敏 《教育文汇》2012,(3):41-41
近几年听了不少课,印象最深的还数去年在“名师赴皖北送课”活动中听的一节示范课。这节课由马鞍山二中特级教师盛庆丰执教。当时听课的老师很多,快要土课时,却出现了意外情况:盛老师准备讲的课文是《我有一个梦想》,但学生却带错了书。我想这下糟了,  相似文献   

14.
口述是语文教学上的新课题,我们对它的看法各有不同:有的老师以为口述就是过去的说话课;也有的老师认为儿童口述能力差,难以搞好,产生畏难情绪。通过“小学教学计划”的学习,我们初步明确了“口述在使学生练习口头语言,做到能正确地、善于表达地说话,并为笔述打好基础”。可是这是一件新的工作,困难是有的;但是有利条件也不少。我们在语文教学上已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儿童复述课文,有表情的朗读课文,有系统的回答问题及口头造句等等练习,加强了儿童的口头发表能力。同时儿童们已有了读书看报的习惯,他们的语汇也渐渐丰富起来,儿童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复述课文说话的态度都是很大方的。因此茅寿山同志有勇气  相似文献   

15.
《老王》一文,在授课的时候,老师传统地都偏向 讲老王形象、“我”的形象、分析“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愧怍”。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流于表面,文本内容未使之动容。 故而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老王的素养”、“杨绛的素 养”、“你的素养”,用素养带动思维品质。“老王的素养”意图让 学生知其人、明其德,了解老王友善的品质;“杨绛的素养”通过 分析“心上不安”来剖析杨绛的自我反省品德;拓展活动“你的 素养”旨在让学生在具体学习情境中,实实在在体会文本情感,并迁移至自我体悟中,从而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素养。  相似文献   

16.
不忘“主体”——在尊重主体中感悟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别人无法代替,也不是由教师单向可以决定的。不同的学生即使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各不相同,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对同一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也会不甚一致。其实,学生不尽相同的个性主张是对话的丰富资源,而肯定学生的个性主张是对其主体地位的最大尊重。如在古诗《江雪》一课教学中,学生对“独钓寒江雪”一句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通过对话表达了六种意见,有的认为“作者是在磨炼意志”;有的认为“作者在等待春天”;还有的认为“作者在…  相似文献   

17.
陈颖 《语文天地》2009,(12):65-66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小学阅读教材中,许多课文的情感都是极其丰富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特点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朱作文教授说:“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以下是笔者训练学生语感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其中,走进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难度尤甚。作为教师,面对写景类的课文我们要思考: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这首先就涉及到写景类课文的一般教学价值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一般的写景类课文,突出的教学价值有三:意境、语言、情感。那怎样紧扣这三者进行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应有机利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美好形象,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做到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人文互动”,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伴随自己的认知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改变“应试教育”现状,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不少教师本着“文道统一、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富有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并给其思维活动以合理的施展余地。其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精心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特别是把课堂提问的设计作为现代文教改的“抓手”,作为开启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突破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呢?在教学过程中,我常以以下几种方式试之: 1.标题引入式。一般说来,课文的标题总是提纲挈领之言,它常对课文起着制约的作用。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揭示了课文的结构层次;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