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6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大学哲学系学生亚瑟——个满头黑发有着一对深蓝眼睛,长得非常漂亮的青年,来到比萨神院向院长蒙太尼里请教。他们在图书馆待了一阵,来到装饰整齐、开着各种鲜花的园子里。当蒙太尼里得知亚瑟已参加秘密的革命活动后,紧紧握住他的手十分惶恐地说:“事情对我来得太突兀……我完全没有料到……但目前我要你记住一件事:如果你为了这件事搞出麻烦来,如果你……因此而死,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怀着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把很大精力倾注在教育工作上。 鲁迅把教学工作作为他毕生从事革命事业、培养和教育青年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热爱青年,他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培养教育青年,并把中国革命的希望与未来寄托在青年们的身上。 伟大的革命目的,产生巨大的革命动力。在那连红包封面的书籍都要禁阅、取缔的白色恐怖下,鲁迅满怀革命激情,冒着生命危险,一直高站在革命讲坛上,教育青年学生在现存的“荆棘丛中”,要努力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他坚信“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为此,他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上,“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以教育革命先驱者的姿态,高声呐喊着,提出“救救孩子”的口号,并决心把“青年幼苗抢救出来”,让他们为“光明的将来”去奋斗。鲁迅这种爱护中国“火种”的坚定革命精神,是我们每一个革命教师认真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不沉的船     
这是一个关于船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小不点”,从小到大我都是这么叫他的。“小不点”是在他九岁那年和妈妈坐一辆拖拉机来到我们这儿.飞扬的尘土中我没有见到他的爸爸。后来听“小不点”说,他的爸爸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在“五四运动”一文里说:“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讲演里,毛主席解释上面一句话时,又着重指出:“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标准,我认为是唯一的标准。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由此可见,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是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八九三年,二十三岁的列宁从萨马拉来到彼得堡进行革命活动。在彼得堡,列宁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他频繁地活动于彼得堡区和维波尔格区的工人群众之中,向工人讲课,给革命培养骨干。彼得堡的马克思主义者,用“大旱逢甘霖”这个字眼,来表示他们对青年革命家列宁的欢迎。就在这沸腾的革命日子里,列宁曾给母亲写过这样一封信:“现在,我在圣彼得堡已开始记流水账,看看自己实际上要花多少钱。结果,在八月二十八日到九月二十七日这一个月里,一共花了五十四卢布三十戈比,……显然,我过得不够节俭,例如单是乘有轨马车一个月就花了一卢布三十六戈比。以后对环境渐渐习惯了,我就会少花些钱。”这封信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情况:伟大的列宁在他十分紧张的革命生涯中,还拨出了时间来记生活上的“流水  相似文献   

6.
《伊索寓言》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有位饥寒交迫的穷人来到富人家门口,对看门的仆人说:“你让我进去吧,我在你们的火炉旁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认为这点要求不算什么,就让他进去了。然后这个可怜人请求厨娘借给他一口锅,以便让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很惊讶,“我倒想看你怎样将石头做成汤。”  相似文献   

7.
在乎学生的“在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暴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注意到在沙滩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它们被困在浅水里,再也游不回去了。这时,男人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小男孩儿,他在捡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看了很久,男人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那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男孩儿指着那些被他扔回大海的小鱼说。这则故事让人陷入沉思。面对成人眼中熟…  相似文献   

8.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他停下来,看这个小男孩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男人问:“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我知道。”“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小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条,这一条……”我突然觉得我就是一条在乎的小鱼。作为一种生命的形式,我像一滴在乎阳…  相似文献   

9.
“五四”断想闻一多旧的悠悠死去,新的悠悠生出,不慌不忙,一个跟一个,──这是演化。新的已经来到,旧的还不肯去,新的急了,把旧的挤掉,──这是革命。挤是发展受到阻碍时必然的现象,而新的必然是发展的,能发展的必然是新的,所以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  相似文献   

10.
柔石小说二题单元在二十年代末如繁星闪烁的左翼青年作家群中,柔石是具有个性光彩的一个。作为一个青年小说家。他的作品少有早期“普罗又学”常见的以空想狂热为特征的“革命浪漫谛克”通病,却是以对知识者心灵的执著剖析和对下层社会人生的沉痛写实而见长。他表现.,...  相似文献   

11.
柔石1929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有人认为是中篇小说)《二月》,是描写一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生活道路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撰写了《柔石作<二月>小引》一文,以推重这篇作品、奖掖这位青年作家.作品描写的是一个叫肖涧秋的知识青年,从杭州省立师范毕业以后,由于他在第一次大革命历史时期,不愿向工农群众靠拢,不愿投身革命洪流,只好到汉口、广州、北京等大城市风萍浪迹.这期间,因为他对旧中国世态炎凉感到愤懑,对自己的流浪生活感到厌倦,所以他应一位老同学的邀请,来到浙江乡下一个叫芙蓉镇的中学担任教员,想在这个所谓的世外桃源里过几年清心寡欲的平静生活.殊不知,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世外桃源”,芙蓉镇只不过是黑暗旧中国的一个角落,他并不能安心住下去.特别是他仅仅为了救助一位既是  相似文献   

12.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苏格拉底问道。“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青年答道。“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苏格拉底最后说道。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创设这  相似文献   

13.
正当亿万人民在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乘胜前进,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反党集团展开深入的揭发和批判的时候,重温鲁迅关于防止革命由内里蛀空的论述,对我们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革命最怕由“内里蛀空”,这是鲁迅在长期斗争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他对于那些隐藏在革命营垒内部而起着破坏作用的人物是极为憎恨的,为了引起革命人民的警惕,他形象地称这类人物为“自己营垒里的蛀虫”。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主张学文的也要学点自然科学。他对爱好文学的青年说:“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后来,他指导一位文学青年读书时,把他这一主张说得更具体,他说:“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鲁迅这一主张,是鲁迅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鲁迅提出这一主张,在当时主要是为了打破封建思想对青年头脑的禁锢,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具有革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谈到对青年作家的关心和支持时,说自己始终有一个殷切而坚定的希望,就是“愿有英俊出于中国。”他为了革命,为了中国,对待青年满腔热忱,全心全意,充分表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在他的热情关怀和细心哺育下,许多革命青年得到了健康的成长,积极投入了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对待革命青年的态度,对于把自己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对于当前反击右倾翻案风,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幸福的真谛     
传说中,原本在人世间,只有一个路口分成的两条路供人们选择:一条路通向光明幸福的天堂,另一条路则通向黑暗痛苦的地狱。一个年轻人和许多人一样,为了寻找天堂,也来到了这个路口。这时,已有许多人堵在了路口。这些人中有年轻力壮的青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都在路口徘徊犹豫着。这个年轻人在众人疑惑的目光里,没有一刻停留,径直朝其中的一条路走去。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上前一把拉住了他:“年轻人,你知道通向天堂的路?”年轻人摇了摇头:“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你怎敢冒失地乱闯?你就不怕走到地狱里去?”“与其在这…  相似文献   

17.
朱克家同志写的《我深深爱上了边疆的一草一木》,是一篇总结四年插队落户的心得体会的好文章。它以生动的事实热情地歌颂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读来亲切感人,很受教育。朱克家原是上海海南中学初中毕业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搏斗的时刻,他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于一九六九年五月,满怀革命豪情,从繁华的城市来到艰苦的西双版纳农村插队落户。短短四年,他深深爱上了边疆的一草一木,同少数民族的贫下中农建立了血肉相连的阶级感情,从一名普通的青年学生,锻炼成长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了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决心。他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确很有必要”,“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的确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8.
小贩波利坐着他的马拉车,来到了故事城。“我很高兴又回到了故事城,”他说,“这是一座人人都会讲故事的城市!”小贩波利将他的马车停在城市广场上。“你好,小贩波利。”波利的耳边传来一个悲伤的小女孩的声音。“噢,是我的老朋友彭妮!你有什么好故事可以卖给我吗?我很高兴用我大车里的东西与你交换!”彭妮开始一边呜咽一边撸鼻涕。“我几乎连一个故事也没有了!故事城里没有一个人有故事了。我们全都将故事遗失了!”“你们将故事遗失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讲完一个故事之后,它就不见了!我们再也想不起来了。你今天下午来故事交换处,看过之后…  相似文献   

19.
叶松涛 《天津教育》2005,(10):11-13
在约定时间过去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在办公室里见到了杨局长。每天7点30分,他就来到单位,但今天,他“失约”了。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告诉我们,今天杨局长显得特别疲惫,来到单位后不久就去了医院。9点多,杨局长从医院回来,我们来到他的办公室,一进屋,一股刺鼻的药味袭来,杨局长正打开一个药瓶准备服药。屋内一张宽大的办公桌被书籍和文件占去了一半,我一眼看到了那本《第五项修炼》,讲的是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整个房间浸漫着文人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张闻天同志的若干重要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张闻天早年著作 1924年11月至次年5月张闻天在重庆任教,并创办和主编《南鸿》周刊,虽仅有半年时间,但这却是他早年革命活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他在“死人之都”的重庆与黑暗社会中种种恶势力处于正面冲突、进行激烈斗争并教育和发动青年向旧制度、旧思想、旧道德发起猛烈抨击的时期;也是他在革命实践活动中,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