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魏晋南北朝“文以气为主”向唐代“文以意为主”的转化过程。认为“以意为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开始孕育、生长。而“以气为主”向“以意为主”的转化 ,实质上是中国古代艺术范畴体系的元范畴——道 ,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表现形态。同时 ,论述了唐代“以意为主”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力图见出艺术范畴及其体系的本性之一斑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亲亲相隐"思想出现于先秦,制度正式确立于汉,沿用至清,新中国成立时将该制度废除。该制度以儒家"孝道"和法家"忠君"思想为理论基础、以维护社会秩序为价值追求。我国新刑诉法规定的"亲属拒证权"只保留了容隐制度的外壳,而内部精神实质完全是现代法哲学理论,因此前者不是向后者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青春形象一直是文学书写的主题之一。《绿如蓝》以"历史倒置"的叙事策略及传统武侠小说的书写模式塑造了以章第中为代表的青春群体形象。他们在高考的压力下努力拼搏、勤奋刻苦,盲目认同现实,缺乏批判精神,可谓"单向度"的青春形象。在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这种形象与以《小时代》为代表的身体化、物质化的"青春形象"截然不同,从重建中国文学青春形象的角度来看,无疑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各”之为“略”,更有可能是抄者以“理”改之,而非编撰者“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困难程序”,才“用‘略’表示出某种灵活性”。至少,目前是难以据日本所传古抄白文本《文选序》而遂定今传《文选序》中的“各以时代相次”,原本是作“略以时代相次”的。杨守敬《日本访书志》的此古抄白文本《文选》“原于未注本”说,虽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然是说实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空间均衡发展关乎个体公平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基于2005-2016年主要年份省级数据的研究发现,2010年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学前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各类教育资源的省际均衡度普遍得到改善,政策补偿性功能彰显。但中国学前教育仍为低位均衡,大部分省份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资源匮乏,且城乡差距较大。未来应动态调整财政经费的空间配置,继续向落后地区和乡镇地区倾斜,并对经费使用情况实施监管;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各省要优先发展本省最薄弱的环节,在补充各类教育资源时要尊重其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6.
陈晓华  江凤兰 《考试周刊》2011,(49):225-226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历程,造就了"中国奇迹"的产生。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采用"套种"的方法、"求同存异"的开放方式、政治体制改革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进行,这是造就"中国奇迹",避免陷入前苏联及东欧国家因改革而政治混乱、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其著名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以文章标题的形式,把魏晋士人生活的总体风貌概括为“魏晋风度”,这是现代学人关于魏晋人文精神研究的起点。文章重点从鲁迅的著名演讲出发,重点考察了他从文学史、精神史层面对魏晋风度所进行的奠基性开创性研究,从而揭示这种研究的思想文化价值和重大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8.
9.
在古代中国,怎样进行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历史的不同时期和社会的不同阶层有不同的思考和措施.从隋唐至明清延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以其不问出身只问成绩的相对公平的规则吸引着无数士子投身其中,满足了社会选官的需用,也对我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古化中,游仙和游园是密切相关的。游仙思想对园林的造景布局和建筑设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园林化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仙境想象和游仙热忱。在学领域,游园学和游仙学,无论在表层还是深层,都存在着同构或共生的现象。对园林与游仙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古化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1.
上古的发俗,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审美感受而且也成为正统文化信息传递的载体.氏族社会的形成,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这一古老的发俗,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它显示出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人的凝重的循规蹈矩的要求,它把个人意志归纳到统治意志的范畴.作为传播正统文化的载体,使统治意志浸透在人们生活的每一细枝末节,以期达到使人们对统治的心理认同,从根本上消除被统治者的反抗意识.这种文化现象在若干年中一直产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安徽的音乐从古至今,不仅在音乐理论上,而且在音乐形式上也在各个发展阶段发生了嬗变。安徽音乐文化体现了一种开放性和融合性。它逐渐吸收了别的区域的音乐精华,推动了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在近代的音乐文化嬗变当中,既有外部力量的推动,又和本身的地域文化特色息息相关。同时,独特的徽文化也给安徽音乐文化乃至中国音乐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主谓谓语句是贯穿古今汉语的一种基本句式,它在《诗经》中已有表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主谓谓语句在保留其基本特征和类型的基础上,淘汰旧的类型,产生新的类型,从而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主谓谓语句系统.  相似文献   

14.
清末的教育改革始于戊戌维新运动,光绪帝在“定国是之诏”中明确宣布停废八股文,改试时务策论。这一举措虽因变法的失败而不得行,但庚子之变后,在张之洞等人的建议和要求下,清廷不得不对教育和科举制度进行改革。1905年,清廷最终废止了科举制,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清廉、清白做人的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者就对廉洁的道德规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从西汉末年引入我国的佛家糅合了儒家和道家等学派的思想,亦对廉洁思想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学派的思想为我国古代廉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廉洁文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塔吉克人的文化变迁:从牧民到农民的身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吉克阿巴提镇牧民搬迁工程在政府的主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塔吉克牧民逐步适应了新型的生计方式,进行着文化转型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不仅要关注牧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关注塔吉克牧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变迁。  相似文献   

17.
梅山地区的人们十分迷信鬼神,崇尚天命。他们认为人世间的一切都取决于鬼神和天命,所以祭祀活动较为频繁。其目的是为了求得鬼神的福佑,免去灾祸。在梅山地区,一年之中祭祀活动最普遍最集中的时间是在农历七月半,俗称鬼节。关于鬼节的来由,传统上有道教的“中元节说”和佛教的“孟兰盆节说”两种观点。鬼节文化是儒道释多元文化杂交的混血儿,古代的秋尝祭祖仪式是其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