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16(1):3-3,56
本文认真回顾思考创办院刊学报15年来的经验,总结在农村基层办教育学术期刊的特殊规律和做法,并指出此类杂志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20年来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成绩. 在此基础上, 就如何进一步发展学报提出了建议. 指出重点报道主办学校的优势学科、吸引高质量论文并给与优先发表权、出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专辑、缩短论文发表周期及实现编委国际化等是提高英文版学报质量、扩大其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系统化的、现代化的家族研究起步于20世纪,但1900至1948年北朝家族研究乏人问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内,由于政治环境的影响,北朝家族研究成果寥寥。文革结束,进入新时期之后,北朝家族研究进入新阶段。成果数量明显增多,关注程度由冷趋热,家族研究方法有所创新,家族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视角与思路更为多元化。北朝家族研究在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忽视家族经济状况、家族习俗、宗教信仰等。北朝家族研究领域仍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林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1):116-123
传统观念把舆地之学仅视为史学的附庸,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脱胎于舆地之举的历史地理学茁壮成长,五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成历史学中的一门显学,学科理论逐渐莉到完善,学科基本建设初步完成,历史人地理研究方兴未艾,高质量的论层出不穷,在历史政区,疆域,产业,人口,城市,军事,交通,社会化,古代地理学家与地理献等领域均有所突破;同时居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方面也是成就喜人,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研究日益兴旺,这一切均昭示着该学科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将20世纪中国美学作为具有普遍联系的整体进行全程贯通的历史研究,这个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多年来,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应客观完整地展现百年美学的历史图景和理论格局,深入探索和揭示中国美学从古代转向现代的发展规律,纠正当前普遍存在的将现代性等同于纯审美的理论偏差,为理解当代美学和艺术的现状及未来走向提供全面真实的历史参照,为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来自历史主脉和生活深处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镜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启蒙教育学阶段、救亡教育学阶段、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和非意识形态教育学阶段。从共时态的角度来看,教育学是否是一门科学的追问一直响彻20世纪;教育学基本理论何以存在的探求一直在代代教育学者群中构成追问。因此,如何使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因子”在引介西方教育思想的背景下得到激活是2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再一主题。 相似文献
7.
黎文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83-85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在不断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学院教学科研的窗口、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办刊经验,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所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所源及其特征。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集中表现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首先来自党的事业的崇高性以及人民的认同与支持,离不开对党的历史的科学认知与评价、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把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是以政党自信为本质的自信,也是与“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相统一、与现实和未来自信相贯通、与历史清醒相结合的自信。 相似文献
9.
Laura W. Perna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8,49(7):589-606
10.
王瑜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6):109-11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1.
杨美群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14(2):108-110
作为反映高校学术水平窗口和教学科研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报,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坚持不断创新.分析了在高校学报发展中影响其创新的三个因素:对学报重要性认识不足,办刊宗旨僵化,办刊机制乏力.提出了学报发展创新思路:明确办刊宗旨,更新办刊理念,以特色办刊,建立创新机制,建造充满活力的编辑队伍,建立学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述设置辅导员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设置辅导员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构想。文章认为,实施辅导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仅可破解辅导员专业化不强的难题,而且能从源头上解决辅导员专业化的实现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傅修海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6):6-11
20世纪以来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是伴随着瞿秋白就义后的相关纪念活动展开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基本上呈现出从政治评价到政治纪念性评价再到文艺思想史观照的转变路径,而且整体系统的瞿秋白文艺思想研究仍有待开掘和建构。 相似文献
14.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纪念碑和奠基石型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狂人"形象蕴藉极其丰富。它以直面残酷生存环境与地位的自觉性和思辨力,独立思考、重估一切的胆略和勇气,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的忏悔意识和赎罪心理,追求"真的人"世界的高远志趣为内核和特征的人格精神,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高标和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5.
宋增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2):39-41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的曲折发展历程。通过对杜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认真剖析和总结,可以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动力同题;(3)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问题;(4)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同题。解决好这些同题对于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我国企业职工培训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3):38-41
20世纪,我国的企业职工培训由个别传授技术到进行规模培训,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到20世纪末,我国企业职工培训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wo types of community colleges are described, one serving as a miniuniversity and the other as an opportunity center. The academic progress of 750 students from four community colleges, two classified as miniuniversities and two as opportunity centers, was compared in terms of (a) persistence, and (b) success after transferring to a senior institution. Institutions classified as opportunity centers were found to graduate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their students than did the miniuniversities. Academic performance after transferring to a senior institution was equivalent for students graduating from either type of institu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large numbers of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unnecessarily discouraged and thereby deterred from higher education by community colleges that operate as miniuniversities and that the needs of most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are better served by the opportunity center. 相似文献
18.
LU Dao-kun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4)
中国师范教育在其110年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10年来师范教育发展的教训有:未能形成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理论,导致师范教育行而不远;速成师范过多,影响师范教育长远发展;对基础教育研究过少,导致毕业生无法适应教学;管理制度弹性过大,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9.
史识 ,应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种品格。论文意在对 80年代以来关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性”的研究作一次全面的省思与梳理 ,并在此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作为一种文学观念 ,“2 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是一种近、现、当代文学时间形式上的简单整合 ,而是个文化与艺术审美意义上的完整体。这种“整体观”,同时亦应体现在对这百年文学发展的内在关联与脉络的探赜索隐上。由于受制于各自的历史观 ,80年代以来不少论者关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性”的研究 ,都难免其缺漏与偏颇。科学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 ,既应看到本民族几千年历史传统的潜在制约与 2 0世纪渐进西学的外来影响 ,同时 ,亦应看到 2 0世纪中国社会具体的历史情境 ,尤其是政权的交替与政体的转型对这百年中国文学的政治主导作用 ,看到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的文学内在规律在这百年中国文学中的衍化过程。从这种意义上说 ,纵观 80年代以来的研究 ,理想的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观 ,或许应是对有关个体化的“整体观”的扬弃与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引入网络化心理健康辅导系统,既迎合全球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又符合大学生心理及专业发展的特点。该文通过与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相比,指出网络化心理咨询在条件上更便捷,在内容上更多样,在形式上更灵活,在反馈方面更及时等特点,并提出人机对话、人人互动和自助咨询三个具体的实施途径。最后提出利用网络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不仅可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也可以开展心理普查,完成心理测量,收集数据,最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