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鲁晓丽  王恒 《现代语文》2006,(12):79-80
20世纪占据主流的各种形式主义学理论批评,主要是一种“语言论转向”,而对学的历史之维却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学理论再度关注历史,这便被命名为“历史转向”。新历史主义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并成为这一转向的中流砥柱。新历史主义使当代批评家开始告别解构的差异游戏,转向新的历史意识的回归,实现了艺批评话语新的嬗变。它反对唯本主义,消解秩序、中心和权威,这对西方,乃至中国影视本的影响是及时和普遍的。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家、历史主义者、新历史主义者分别把“历史”作为研究对象时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后者的研究方法与前两者的也大不相同,更能体现出新历史主义的阐释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主义于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对传统历史主义以及统领西方学术界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的挑战与颠覆。新历史主义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对于把握事物本质,看清历史发展有所裨益。本文首先简述了新历史主义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而后阐述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具有十分深刻而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文科学、文学批评自身发展创新的内在原因。后现代主义淡化“历史”,后现代人厌烦“历史”又需要“历史”,人文科学的“文化研究”转向和“语言学转向”,文学批评希冀摆脱形式主义的长期称霸局面,旧历史主义已是老态龙钟而不适应时代需要,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登上后现代文学舞台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5.
论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真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主义以其独特的"历史真实观"在众多文艺理论思潮中独树一帜,备受瞩目.其将所有的历史编撰视为一种文学式的叙事写作方式,充满虚构想象,认为人们只能找到关于历史的叙述,或仅仅找到被阐释和编织过的历史,而历史真实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阐释背景,从而质疑和解构了以往的历史真实观.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小说对知识分子的描绘,总是在浓重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凸现他们的精神孤独状态,或揭示他们在特定文化语境中人格理想与生活世界的错位。农民形象在小说中往往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来运作,使农民的幽暗人性、灾难命运与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表现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压制,则神入到受害者的内心世界,从她们畸形抗争的行为方式中映射其主体意识和自然和性的失落。  相似文献   

7.
中国80年代末期文化激进主义的失败,反过来促成了保守主义文化的迅速崛起。中国近期部分电影和电视表现出对道德权威的冷漠,对激进理想的疏离,以及对于当下利益毫不掩饰的追求。20世纪90年代之后,许多学者对西方新历史主义对中国新时期影视的影响表现了一定的担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文学评论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二者的互动。有预见的文学文本能参与历史的发展和建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以真实的描写和直呼的说教,唤起人们对包含种族问题、女权问题等社会变革危机的警觉,从而推动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英美文论界的新兴批评理论,新历史主义是在当代语境下对历史文本重新进行文化阐释和政治解读的阅读诗学。中西方学界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也呈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本文以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为研究个案,在回顾新历史批评发展历程的同时,总体把握中西方学界对新历史主义的研究现状,重新把握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崛起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本文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界定与概况 ,新历史小说的背景与渊源 ,新历史小说的理论根据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意识等方面 ,结合具体作品 ,阐述了当代中国新历史小说历史意识的嬗变与转型  相似文献   

11.
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历史主义,自上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经经历了近30个年头,其一度在中国掀起了新历史主义研究的热潮,至今仍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后所彰显出的是其巨大的理论优势和话语空间,这里试图着眼于新历史主义理论优势和当代意义的梳理和挖掘,进而辩证思考当下学术界对它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新历史主义把文本写作、阅读、传播看作是受历史决定并影响历史的文化活动形式,它努力还原文学文本最初的历史境遇,同时受制于特定历史时代的意识形态并保持鲜明的文体意识,它发展了“文化诗学”观并不断形成“新历史诗学”。它促使中国批评界对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进行改造和整合,创作上的影响主要是民间情结的显露与文体虚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于新历史小说和新历史主义兴起后数年的《尘埃落定》,虽反映了藏区土司制度覆亡前的最后一段历史,可是其对历史的叙述,却已迥异于往日的历史小说。对土司家族日常生活的描写,第一人称视角的独特效果,似傻非傻之间的不可靠叙述,都使其具有浓厚的新历史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ses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In the first part, by explaining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background to the creation of Jane Eyre and the influence of characters i...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解读《白鹿原》 ,依次从三个方面展开对作品分析 :小说的意义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显现的 ;小说本身是历史文本性的一种具体体现 ;小说中异己意识形态因素的存在与化解 ,起到了加强主导意识形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主义批评在西方学界崛起的背景是后现代主义,它对后现代理论既有批评方法论的沿袭也有理论论本体的反叛。正是在与各种后学理论的交锋中,新历史主义明确了文化诗学的学术理想。从文化诗学的批评方法论和理论旨趣两方面,对新历史主义与后现代理论的话语关系作出适当清理,是正确理解新历史主义话语特征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诗学的谱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之下,翻译已经不再是单纯语言转换的游戏,而已经开始强调翻译文本的权力与政治 功能,蕴涵着一种由边缘走向中心的谋略。  相似文献   

18.
文本复译是翻译领域里很常见的现象之一。围绕文本复译现象,折射出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翻译活动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处于语言层面,而且存在于文化、社会、政治、伦理、经济等各个层面。文本复译有时是经济利益驱动使然,有时是语言表达符合时代主流所需要,有时是对原著文本的进一步阐释的体现。凡此种种都是适应或符合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对原著生命延续之必要。新历史主义的"文本历史性"为文本复译现象提供了新的依据,故就此作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新历史主义关于文学功能中颠覆与包容的概念来分析《豆棚闲话》的内容和叙事风格就会发现:在内容方面,作者对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确立的历史、社会观念进行颠覆之后,总会陷入虚无而重新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容;在叙事风格方面,叙述者作为商讨者,着力进行解构的夸张、颠狂、荒诞的叙事总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允许的冷静、克制、理性的叙事所消解.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在其长篇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深入探讨了两性关系、等级制度以及工业文明与人性的关系,以深刻的历史意识关注了作为边缘群体的女性和下层民众,揭露了他们被压抑扭曲的处境,用边缘的声音质疑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同时,通过描述女性和下层民众婉转表达自己意志的方式,曲折展现了边缘话语重塑社会秩序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