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杰 《华章》2010,(31)
董仲舒对于先秦儒学的附会在其对于先秦阴阳学说、道家学说、法家学说的糅合,其主旨是将阴阳五行的思想加入到对"天"的论述中,创造性地将政治力量的本源上归于天,并将这种神学化的天道儒学通过政治力量成为国家与人民的信仰.  相似文献   

2.
一、生平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汉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我国汉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经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和儒学大师,有“汉代孔子”之称。董仲舒生在富贵之家,7岁就上学堂念书,少年时酷爱学习,读起书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无论在政治、哲学和教育各方面,他的思想都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董仲舒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及教育政策,设立学校、兴办选举、统一学术。  相似文献   

5.
一、董仲舒的生平和时代董仲舒,大约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卒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是西汉最大的儒家,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尊为“汉代孔子”。他青少年时代专攻儒经《春秋》,有“三年不窥园”的钻研精神。他特别精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与董仲舒的神化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登位之初是怀疑天命的,也不知如何实现天下大治,多次征集贤良文学问以治国之道.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吸收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天命观及阴阳五行学说,从而使儒学神学化.汉武帝肯定天命、大一统观,部分地吸收了董仲舒的"春秋决狱"思想,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董伸舒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董仲舒继承了孔孟学说,并对本学派思想进一步发展,形成对教育的诸多认识。 作为众多儒生的老师,董仲舒切身体会到教师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故提出“置明师”,并论述“为师之道”。 《对贤良策》应汉武帝招贤良问答而产生,是董仲舒的代表作之一。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兴太学和选贤才三大文教改革政策,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们历来把董仲舒视为正宗经学家,却忽视了他对儒家学派以外思想的吸收.本文试图从董仲舒思想出发点、灾异学说及爱利观与逻辑方法论的探讨入手,以剖析董仲舒对墨学的吸收.作者认为这种思想上的承袭是通过肢解来实现的,它反映了儒学为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所作的努力,并且与秦汉学术思潮合流的趋势一致.董仲舒吸收墨学既增强了儒学为适应性,也使之更具排它性.这一历史悖论是发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9.
儒学本是一个学术流派,但是在政治运作中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政治工具和统治者的意识形态,这可以从《史记》和《汉书》的相关叙述中得以观察到。儒学在汉代教育制度下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这种转变的关结点是汉武大帝。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是汉代极具代表性的儒家,他的“天人感应”学说在汉代乃至以后的儒家文化发展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今天从生态美学现的角度来进行审视,董仲舒的思想理论仍然闪耀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智慧之光。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董仲舒的思想学说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和谐关系上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卜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战国时代魏国的儒学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创立了三晋儒学。卜子夏的儒学教育思想包涵有:师者有兼才、有教无类、以德育人、博学而笃志、循序渐进、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等观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对两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学术界对其进行的研究涉及到了许多领域。而作为大一统专制体制的理论根据,其影响最为直接的当在教育领域。兴学和察举是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主张。而大一统的教育政策则为之确定了方向和标准。同时董仲舒的名号思想、人性论以及教育教化等,也都是研究董仲舒教育思想所应关注的。董仲舒以其天人观构建了儒学教育理论,使儒学从村野走向殿堂,也使中国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儒学是汉代必修的官学,官吏选拔以德为尚,兴廉举孝,被推举的“孝廉”们,在被“试职”以后,有功、有能、有绩、清廉者,才得以委任。汉代官吏选拔尊崇儒学,对否暂且不论,但以德论功取人,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发展到战国末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与经学结合,使经学变作儒家的经典而儒家化,从此丰富了儒家的思想内容,而使它成为长期封建社会中的正统派思想,影响或者说支配我国人民的思想达两千年之久。秦统一后,虽经秦始皇帝之焚书坑儒,儒家濒于危殆,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汉初表彰经学而儒家复活。及董仲舒出而新儒家成立,儒家一统思想局面形成,汉朝大一统的天下也逐渐形成,遂成我国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四人帮”利用批儒评法进行反党阴谋活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扬抑,不要科学态度,不要史料依据,挦扯割裂,唯“帮”是用,信口雌黄。在他们的恶劣影响下,一些历史人物被“神化”,另一些历史人物被“鬼化”。“鬼化”的主要手法之一是不顾事物的演变过程和历史条件,一提孔孟之道,就指为搞复辟、搞分裂。在《人民日报》1974年8月19日刊载的《评柳宗元和韩愈的论战》这篇文章里,韩愈就是在这种手法之下被“鬼化”的一个人物。韩愈“道统”说,是“坚持孔、孟的复辟、倒退之道”①,还是封建制上层建筑演变的一个历史进程?韩愈一生活动,是“制造分裂”,还是维护了唐王朝的统一?这是还韩愈以本来面目需要弄清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是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位大师,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又是一位争议颇多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学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育实践这几个方面.董仲舒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秦汉间的大变局中与时俱进,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常道”,如崇尚道德、仁爱精神、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等等,同时也有所“损益”,实现了儒家文化与“汉承秦制”的整合。这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且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作出创造性的诠释和创新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黄朴民同志的力作《董仲舒与新儒学》,作为“大陆博士论文丛刊”之一,近日已由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该书约20万字,主体内容共分七章,前有绪论,后有结语,系统地描述了董仲舒与汉代新儒学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理论体系、自身特征和历史命运等。同时对其历史价值、意义及其相关问题也都作了较为公允和实事求是的评价。例如:作者将“新儒学”理论体系的要点,分析为一大支柱、三重层次,论据充分,很有说服力;再如:作者通过对《春秋繁露》一书多元结构的分析,指出了董氏学说在儒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  相似文献   

19.
韩愈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地位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学思想包括道统观与心性观两个部分,并是其教育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在道统观的基础上,韩愈作《师说》,大力倡导师道尊严;在心性观的基础上,韩愈提出了以教传道、育才兴国、因材施教、兼采众家等一系列教育思想主张。  相似文献   

20.
汉代儒学的社会政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时期,其与两汉封建政治也是相始终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被封建统治者尊奉为官方哲学的儒学,究竟在两汉政治沉浮中起了什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