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推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牧村社会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在发展道路上面临诸多困境,有待我们探讨。笔者以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卓逊村为田野调查点,通过对田野点的实地走访调查,试图从微观层面展现民族地区农牧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同时探讨农牧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试图为民族地区农牧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推进农牧村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国家推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牧村社会也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在发展道路上面临诸多困境,有待我们探讨。笔者以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卓逊村为田野调查点,通过对田野点的实地走访调查,试图从微观层面展现民族地区农牧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同时探讨农牧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路径选择。试图为民族地区农牧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推进农牧村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陈栋  章淑敏 《考试周刊》2014,(75):18-19
本文以江西省鹰潭市西门村的村落龙舟为例,通过访谈法、个案调查法和田野法分别从传统时期的西门村落社会(1949年以前)和转型协调时期的村落社会(1978—至今)两个时期,对龙舟构造、组织形式、参与动机等三方面进行村落龙舟的个案考察与分析,得出:流变的必然性;传承主体的变迁;经济的变迁对龙舟竞渡作用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州市“百校扶百校”活动调查为契机,调查和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帮扶工作的经验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行教育信息化帮扶的建议,以求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做好教育信息化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农村正发生着村民的盖楼运动这一场"大革命"。本文以LSZ村为个案来考察村民的盖楼运动及其引发的居住模式变迁,认为LSZ村居住模式的变迁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石屋"、"钢筋水泥式楼房"和"别墅式楼房"。而且,这种居住模式的变迁与村庄的社会文化习俗和农民价值观念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九溪的历史形成过程,将九溪的宗族与中国农村传统的宗族进行比较,从发生学及历史变迁的视角说明九溪宗族特点及其与传统宗族的不同。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苏北房庄的个案调研为基础,探讨区域性的村治模式。以行动单位为理解村庄生活的切入点,考察个体同家人、村民以及村干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来理解村庄的性质,同时分析契合型村庄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5,(5):76-79
通过汉中市S村的调查访谈发现,传统村庄中的村民,对信任维护主体、对熟人以及陌生人的信任,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由经济、文化、劳动力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并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要将现代社会信任与传统村庄信任相融合,重构村庄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的"打工潮"冲击着乡村社会的每个角落,精英的离村直接影响着乡村的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呼唤"国家在场":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乡村教育,建构乡村文化网络,倡导精英返乡等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村落语境下的音声作为民俗文化文本下听觉域的空间,指民众日常民俗活动所习以为常的发出与接收的声音,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临时性音声在村落中最具有传播能力,是村落民众所关注的音声,也是一种民俗展演。音声的出现有其特殊需求,无论是国家下达指令还是村落中的葬礼仪式,以及民俗仪式用品的爆仗,皆传播着村内的大小事宜。生活于沂蒙山区高都村的村民敏感于临时性的音声,以此来认知、传播信息,强化身份认同,表达特殊的民俗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庄是比地名更小的地方行政单位。一个地区村名的命名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苍山、洱海间的大理镇等5个镇为例,对村庄的名称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白语和汉语对村名命名产生的影响,对村名命名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村名中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村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在行为出发点和理论基础上的根本对立 ,乡村股份公司与村庄集体不可避免地会在运行规则与运行逻辑上发生矛盾和冲突 ,但集体产权和村庄社区意义上的同一性 ,又决定了这两大社会实体必须实现有机的衔接和统一 ,在本个案徐东村中 ,这种衔接和统一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来实现的。这无疑向人们展示了一道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村治景观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一个叫温江的村子,在出去打工的青壮年里,有100多人因为抢劫而被抓。村里人这样介绍:这是阿显家,这是阿山家,他们都在服刑,一个死缓,另一个判15年。这是阿星家,他正在被劳教,死缓。  相似文献   

14.
公田制这种农田体系使农民形成一个个以村庄为地理单元的共同体.相对于庄园制,从村庄共同体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时期的乡村社会,可以看出,村民集体在农牧生产管理中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他们可以制定关乎村庄共同体利益的村法,这些村法涉及到耕作、放牧、拾穗以及整个村庄农田的调整等经济事务,这样的乡村基层呈现出很强的"自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分析了由于股份合作制的崛起,导致村治模式的重要变化,其主要特点为:(1)社区行政型的现代法人团体;(2)党村企一体化的领导体制;(3)能人主导-大众参与的治理结构。随着具有“草根性”的股份合作制的规范化,村治模式呈现出三种发展趋向,一是社区行政型法人团体向更具有自主性的现代法人团体转变;二是党村企一体化领导体制向社区和公司相对独立的体制转变;三是人治性的能人治理向制度化民主化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6.
品牌价值在于其创造财富的巨大潜能,而在品牌的塑造中,个性化的理念已经成为日趋关键的要素。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品牌设计中,要想脱颖而出,就不能没有个性。这些个性化的形象使之区别于同类产品,便于人们识别与记忆。百武西以它独特的品牌理念和坚持自我的品牌个性,塑造出一个自然、简约、和谐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7.
在"村民自治"和税费改革的大背景下,村庄水利、交通等公共物品需要通过"一事一议"来筹资,但"一事一议"往往无法达成一致。在没有外部资源输入的情况下,村组干部失去了人民公社时期那种体制性经济和政治资源,不能有效承担建设、维护村庄水利的责任,村庄水利这样的公共物品陷入了无法自拔的供给危机。要想有效提供村庄水利,必须实行强制性收费并能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外生型农民合作。  相似文献   

18.
《村治月刊》由“村治派”于1920年代末创办,旨在推动以农村为基本单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并从“村治”逐级达到“国治”,在全国引发村治运动思潮。《村治月刊》最初吕振羽负责编辑,随后梁漱溟担任主编,并将刊物改名为《村治》半月刊。《村治月刊》的更名并非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人事变动,这背后昭示着一个社会思潮与组织演变的序列。村治思潮经历了由激进到保守的转向,其间所蕴藏的各种命题亦是1930年代知识分子群体面临传统与西方抉择时的写照。作为该刊物的组织筹办机构,村治月刊社不但是一个弘扬村治建设、挽救社会困局的组织,各种人物以一致目标交织活动于其间;而且它还是一个由多元话语形构起来的群落,“民主”“科学”“传统”等思想在其中碰撞与交锋,附丽于“村治”这一具象化又颇有深意的符号之内。  相似文献   

19.
由个案调查,到区域研究,再到区域比较,是农村政策研究的基本进路。农村政策基础研究中的个案调查的核心是撰写村治模式。村治模式的撰写,可以克服目前以人类学为代表的个案研究的代表性困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变迁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现代性也通过电视这一途径向村庄社区扩散.通过对豫东付村的田野考察,展现了电视在付村的普及过程以及与之同步的村庄公共生活的变迁--这种变迁通过村庄公共空间的退化,公共话题的转移与公共品的短缺等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