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建忠 《考试周刊》2012,(86):158-159
本文探讨了应用文写作的现状及应用文写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汪玲 《成才之路》2013,(23):70-71
本文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入手,研究了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职校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3.
浅谈新形势下档案兼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了提高档案兼职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设备管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设备管理的历史,分析了国内外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企业设备维修与更新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现代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立足国情,走中国式的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高等院校人事档案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出发,论证了完善人事档案材 料收集工作的必要性及收集途径。  相似文献   

7.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重点研究的四类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植物病毒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化学治疗的现状及意义;探讨了化学治疗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软件产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情实际探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途径、措施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水安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与环境退化等.文章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对洞庭湖水安全总体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水安全形势最好的是东洞庭湖,最坏的是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介于二者之间,说明洞庭湖区水安全状况从东向西逐渐恶化.再从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与环境退化等具体水安全问题的表现看,三者也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说明洞庭湖的水安全问题是全湖性的.但不同之处和差异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该文根据2003-2013年洞庭湖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对洞庭湖的水质及富营养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截流十多年来洞庭湖水质以Ⅳ类或Ⅴ类为主。洞庭湖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其浓度值分别高于1.0mg/L和0.05mg/L。湖体水质劣于出湖口水质,出湖口水质劣于入湖口水质。全湖的营养级别为中营养,东洞庭湖在2008-2011年出现了轻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13.
构建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洞庭湖区三市在内的湖南省14个地州市2009~2011年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实证评估,结果表明:近三年来,洞庭湖区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得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与位居四大版块首位的长株潭地区之间的差距呈扩大之势;湖区产业绿色发展面临要素供给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产业绿色增长效率较低的矛盾。因此,洞庭湖区必须加大产业绿色发展的宣传力度,强化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理念;优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和金融环境;提高产业绿色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力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前后洞庭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以及重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发现三峡工程对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体理化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水体含沙量下降,透明度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减小,水体流速减缓。近年湖体氮、磷等营养盐污染负荷有所加重,洞庭湖的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洞庭湖局部区域已出现了轻度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15.
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5年5月~2007年4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共纪录到鸟类164种,隶属16目42科96属,其中冬候鸟84种、夏候鸟30种、留鸟38种,旅鸟12种,分别占51.22%、18.30%、23.17%、7.32%;古北界种类87种(占52.5%,另有新北界种类1种),东洋界种类43种(占26.9%),广布型种类33种(占20%);国家Ⅰ级保护种类6种,国家Ⅱ级保护种类29种。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为3.991 0,均匀性指数(Pielou)为0.542 4。通过对该区的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摸清了南洞庭湖湿地鸟类生存现状、类型、分布,从而研究洞庭湖的鸟类资源及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极具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目前,整个洞庭湖一湖三地,其生态旅游资源被人为分割,缺少科学的总体规划。本文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现状,阐述了制约其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构建环洞庭湖生态旅游经济圈,走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生态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立协调机制、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和品牌旅游产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56-1999年湖南省洞庭湖区和湘中丘陵区各三个站点44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对1956年以来两地区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年变化来看,两地区年气温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是洞庭湖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达到显著性检验,而湘中丘陵区只是一种随机振动;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两地区气温都呈下降趋势,但湘中丘陵区变化幅度大于洞庭湖区。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区因不合理施肥导致稻田水体中氮磷含量偏高,以致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适合在洞庭湖稻区推广的水稻侧条施肥技术为水稻环保型施肥技术,掌握该技术的有关理念、技术要点和技术优势等,可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为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洞庭湖区水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以其恢弘的气势被历代文人所传颂,有的甚至将其与云梦泽混为一谈。那么,到底洞庭湖是不是云梦泽?它与荆江有何渊源?它的兴衰的原因是什么?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云梦泽的衰亡缘由,依据古代地理和史料,判定洞庭湖并非云梦泽,并对洞庭湖的演变进行剖析,揭示洞庭湖与荆江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0.
三峡截流前后的2000-2006年的7年洞庭湖共监测到鱼类111种,其组成结构与上世纪70's的资源调查相比有较大变化,明显以鲤、鲫、鲶、黄颡鱼等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高达92%;“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所占比例降至7.4%,刀鲚等洄游性鱼类已极为罕见,7年间尚未监测到白鲟、鲥鱼、湘华鲮、白甲鱼、稀有白甲鱼、中华倒刺鱼巴等品种;平均渔获量为2.89万t,三峡截流前在3万t左右徘徊,三产截流后渔获量逐年下降,现已降至2.1万t,且多以1-2龄鱼为主,亲鱼补充群体严重不足,池塘化趋势明显,这与三峡等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洲滩垦植等因素密切相关。三峡截流后洞庭湖北水来源减少,南水上涨,污水倒流,渔业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水体自净化能力降低,经监测初步认为三峡工程已对洞庭湖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必须采取相关对策进行洞庭湖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