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满族和蒙古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金马驹故事有着深刻的联系,它们体现了相互继承和借鉴的关系。在蒙古族民间流传的“金马驹故事”是故事的原型,在满族民间流传的这类故事则是“金马驹故事”在不同民族和地区流传中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分析了灶神的来源、功能、形象的基础上对中国的灶神信仰与〈分手的夫妻再逢〉型故事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岁末的追傩、送灶、跳钟馗等祭祀驱邪活动与灶神信仰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分手的夫妻再逢〉型故事大概在唐宋时代首先在中国南方与灶神结合起来的,后流行地区逐渐扩大,故事的主题也结合当地社会情况而传衍变异。该类型故事的传承与演变反映出一般民间故事传承变异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出与民众生活和思想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3.
《搜神记》中搜罗了众多的变异故事,它们折射出先秦至汉魏时期的哲学、宗教、政治等思想文化。对这些变异故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特定时期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对宗教的执着信仰,以及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维护;也可以发现中古人们对于王朝兴废更替的朴素解释,以及君权至上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的柳毅传书故事和日本的浦岛太郎故事中找到了"凡人访问龙宫"、"龙女报恩"的相同母题,但是具有相同母题的故事由于各自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得出截然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的柳毅传书故事和日本的浦岛太郎故事中找到了"凡人访问龙宫"、"龙女报恩"的相同母题,但是具有相同母题的故事由于各自社会文化因素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得出截然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虽然在新历史小说中存在《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但由于小说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不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成规不同,以及小说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不同,使《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中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7.
虽然在新历史小说中存在《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但由于小说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不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成规不同,以及小说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不同,使《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中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8.
蒋东伟 《中国教师》2013,(22):14-15
"变异理论"强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变"与"不变"进行合理组织,使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获得概念,发现规律。笔者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尝试运用"变异理论",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为英语知识和技能训练与学习语言文化及其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然而,对于故事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词汇或句式等语言训练,如何适时引导  相似文献   

9.
虽然在新历史小说中存在《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但由于小说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政治环境不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成规不同,以及小说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状态不同,使《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中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
蛇郎故事是一则被民众口头传诵上千年的优美童话故事,它流传甚广,在亚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故事圈,在其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由于社会和文化生态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异,但其核心母题没有变。通过中国与缅甸蛇郎故事的比较研究,探寻两国对同一母题故事的各自文化表达以及不同文化的共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9,(4):14-17
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地区流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与我国传统的"梁祝"故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传播变异与大瑶山地区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境遇、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审美习俗密切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的变异传播也是民间文学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张旭 《太原大学学报》2015,(1):68-70,76
从《心坚金石传》到《霞笺记》,同一故事在不同文体当中发生的变异体现在人物的设置和扩容、情节结构的改动、主题思想的变化上。故事结局的易悲为喜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正是中国传统戏剧对于大团圆结局的热衷。  相似文献   

13.
文化在传递中往往会发生变异。这一变异的发生通常是在"不正确理解"基础上的想像与重构。这在中越"翁仲"的流传中有着典型的表现。人们误以为,越南传说中的"李翁仲"故事直接来自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翁仲"和"阮翁仲"。实际上,"李翁仲"是越南人"不正确理解"中国古籍里的"翁仲"而想像创造出来的传奇人物。而出现于中国明代的"阮翁仲"也并非是中国的传说,而是源自于越南传说中的"李翁仲"。从中国古籍到越南的传说,在"翁仲"、"李翁仲"与"阮翁仲"的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借由"翁仲"故事的衍变这一事例,从其流变生发的模式或可以探究文化如何借助阐释、变异,终而完成重构的道路。这一事例也说明了民族文化从其诞生之时,就处于与外来文化融通创新的发展变异之中。  相似文献   

14.
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着"讨饭骨头圣旨口"的罗隐秀才传说,从石城县的传说在地化调查中可见,各地民间传说相似性、稳定性的表现主要有二:一是创编思维的相似性,只要社会条件、叙事目的、思维逻辑三者相似,虽说是各自创编,但故事的结构思路是相似的;二是接受心理的相似性,故事传播中,相似的生活逻辑导致流传地民众毫无障碍地接受了这些故事,并使之在地化为本地传说。民间传说的变异性也有二种表现:一是记忆偏差导致的传说变异,大凡故事中核心设置相似的人物传说,尤其容易发生情节互渗,共享一些由该设置而派生的情节类型;二是判断偏差导致的传说变异,主观意愿和情感偏向,会影响到传播者的判断偏差。  相似文献   

15.
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但在湖北“故事村”的传说中,其人物形象、口语艺术、故事结构等方面出现了许多富有地方色彩的变异;其传承背景及总体评价也别县风趣,折射了化的丰富内涵与悠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拟古典主义作家幸田露伴的早期短篇小说《一口剑》,讲述的是职业匠人正藏在逆境中铸剑成名的故事,其中“剑与铸剑”的隐喻,以及铸剑名匠、侠义、王的形象等,都受容了中国古代的干将莫邪故事。《一口剑》中,单剑是干将莫邪故事中“雄雌”双剑的变异;正藏这一人物是去神圣化了的干将,其妻子阿兰这一负心女子的形象与干将之妻莫邪形成对照;因夫妇关系而追求“立身出世”单一故事,取代了干将莫邪故事中渗透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复仇故事。  相似文献   

17.
许多民间故事往往与历史相结合,其中历史成分与史实相符合的可以称之为"历史认同",与史实不符的可以称之为"历史改造",尤其是故事中历史人物定位对史实完全认同而仅是某些历史细节有所偏差时,可以将这类民间故事称之为"变异的史篇"。浙江省宁海县《白龙救主》这则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南宋末年名臣叶梦鼎受奸相贾似道迫害致死的故事,其中既有"历史认同",亦有"历史改造",塑造了两个与史学评价相符的人物形象,很好地体现出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变异的史篇"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敦煌写本《韩朋赋》记录有非常完整的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故事。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列异传》。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韩朋故事比较完整。但《搜神记》所记的韩朋故事与敦煌本是两个系统,前者是文人案头文学系统,后者是民间韵诵文学系统。1979年,敦煌出土了西汉后期的韩朋故事残简。汉简韩朋故事,在情节体制上接近敦煌本,而不同于《搜神记》本。《说苑》中保存了一则先秦时期敬君夫妇的婚姻悲剧故事,其情节单元及体制与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及敦煌本韩朋故事接近,是同一类型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以“非凡伙伴”母题构成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我国“黑马张三哥”型故事就是典型代表。本文以大量详实的资料,勾勒出“黑马张三哥”型故事的流传变异情形,并就该类型故障的五个母题进行分析,在合乎历史和现实逻辑的基础上,考证出中国该类故事的源流。  相似文献   

20.
《隐形伴侣》是张抗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叙述视点的“向内转”,运用意识流尤其是梦境的表现手法,对小说言语编码作出新颖独特的设计,以怪诞的方式对前故事进行再演绎、后故事进行预演绎和当下故事进行变异演绎,使读者常常从清醒的理性状态突然跌入混沌的虚幻梦境,在正常与怪诞的言语对比中,感受到小说叙事的张力与审美的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