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2.
翻开的诱惑     
周凌颖 《教学随笔》2009,(11):46-47
一直以来,喜欢用读书来打发静默的时光。 最初,每读一本书,都愿意从第一页开始,然后一字不落地把书读完,之后,才自然地开始下一本书之旅。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种习惯,而且多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3.
读自己的书     
自从书籍出现以来,读书的园地里百花纷呈、千姿百态。然而正如有人喜爱牡丹、有人钟爱兰惠、有人倾心菊花一样,各人的读书选择也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光菊花也还有“西厢待月”“贵妃醉酒”等众多个品种,这就更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因此,有经验的读书人都知道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来读,读需要的书。读自己的书,就是从自己的喜爱去读书。每个人由于性情、经历、学养的不同,形成了各人千差万别的喜爱和审美标准。因此读书就应该从自己的这一“个性”出发,才能读出自己的特色来。我自己长期以来喜爱读一些有生活意蕴…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读书     
我喜欢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我讲了《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西游记》等故事。稍大一点,她又教我一些唐诗宋词,什么“老夫聊发少年狂”,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什么“尘埃不见咸阳桥”等等,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也正是在那时,我立誓长大一定要读好多好多的书来丰富自己。岁月悄悄地流逝,我也渐渐地长大。长大的我喜欢读书,读邓皓的浪漫,读鲁迅的泼辣,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读托尔斯泰的朴实。而且,我更喜欢读名家名著,什么《红楼梦》、《茶花女》啦,什么《红与黑》、《牛虻》啦,我着实读了不少,我从他们那里寻求着来自心…  相似文献   

5.
国人对于一个小孩子是否聪明的判断习惯之一就是识字多少。时下受部分家长追捧的“早期教育”内容之一便是教小娃娃识字。识字干什么?读书。读什么书?主要是读课本。牙牙学语的小娃娃要是能在人前背上两首古诗词,那肯定是长辈们的一大乐事,爹妈的炫耀资本。在汉语里,接受教育有时简称为读书,读小学、读博士。  相似文献   

6.
“拿来主义”读书法,倡导主动选择或者说“我行我素”的读书策略。鲁迅的《拿来主义》对如何继承文化遗产的精辟论述,完全适用于读书这项最重要的文化活动。怕受污染,拒不读书,是“闭关主义”的文化懦夫;古书洋书一概不读,是“虚无主义”的文化莽汉;来者不拒,全盘接受,鸦片大麻都吸,黄书黑书皆读,是殖民地里的文化奴才。读什么书,同样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盒”!  相似文献   

7.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8.
职业学校学生到图书馆借到一本书后,常常感到不太合自己的口味,只能泛泛阅读,或者常常感到不知怎样卓有成效地阅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在此介绍几种阅读方法以供参考。读什么书书籍浩如烟海,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首先读书要有选择,不能逢书就读,“剜到篮里就是菜”。一本书选得不合适,就会耽误自己的宝贵时光,无益于自己的学业;而书选得合适,就会在治学的道路上踏上捷径,所以挑选书籍供自己阅读,这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他们课余时间充足,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也较多,选书尤其是选…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写作     
我在高校教授写作三十多年,创作时间逾四十年,这里就读书与写作问题谈点体会。我从小就欢喜读书,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也无什么目的与要求。后来长大成人,读书养成了一种习惯。但大部时间用于读中外名著,同时也读一些杂书。有些青年同志问我:“你用什么形式读名著?”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以集中为主。我在一个时间,比方说一年或半年,集中时间与精力研读某名家名作。如鲁迅全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巴尔扎克小说全集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一年或半年业余时间读完一部名著。这样读.比无目的无  相似文献   

10.
读“书”     
“书”是永远也读不完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读那生活中的“书”,去读那人生的“书”。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在读书中,你会为书中主人公的各种遭遇而担心,会为《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最终悲剧而流下眼泪,尽管你一再提醒自己那只是小说,并不真实;你也许会为《绿野仙踪》里主人公多萝茨结识新朋友稻草人、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并结束流浪生活而感到高兴,并发誓要与他们结为  相似文献   

11.
喜欢读书,却很盲目,书店里随意买来的,同学处借来的,老师推荐的,都会读到深夜。回头数数,也算读了不少书,却似乎都如烟云而过,没留下什么痕迹。“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于是开始四处搜索可以照亮我读书之路的向导。众里寻她千百度,终于找到了这本推荐书目。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读人     
读书和读人,是一个优秀教师一生的事业。太炎先生曾说:“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他的意思很明白,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看来,对读书人来说,除了读书本,还要读人生,读社会。书本和人生其实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的读书很容易变成死读书;忙碌的人生如果没有书本的温润,人的心地就会变得浮躁、狰狞。前人曾讥讽“刘项原来不读书”,虽然贵为帝王,但胸无点墨,刘邦是历代读书人从心底里最瞧不起的。还是黄庭坚说得生动:“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有人说读书人是社会的良心,这话其实是读书人自己对自己的过高评价,有很多人并不买读书人的账。不过,人总归要读点书,只有“书卷气”,才能让人远离“铜臭气”和“市侩气”。有一个问题已经争论很久了:读什么书,怎么读。我的主张是,读书不要划框框,定界限。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想读什么就可以读什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搞专业研究的,即使教语文,也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语法专家或语言学专家,更不一定要成为作家。我自己的读书路数就是比较驳杂的。这种“杂”,对我大有好处,课堂上信手拈来的妙语,...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读书受到社会趋向和传媒的影响较大,商家出版什么书就买什么书。商家炒作《还珠格格》时,校园里就兴起读《还珠格格》的热潮,加上电视连续剧的播出更是火上加油。其次,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喜欢看有争议的书,如池莉的作品《来来往往》;喜欢看书名奇特怪异的...  相似文献   

14.
吴艳梅 《学周刊C版》2014,(3):192-192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可见,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让一个人受益终身。从事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二十年来,我始终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作家肖复兴目前在一个征文颁奖仪式上谈到当下大众的阅读习惯时建议大家,读书时不妨下些笨工夫,不要追赶时髦。“现在很多人看书追赶潮流,到书店一看什么书流行就买什么。”肖复兴说,其实书不一定是新的好,读书不要追时髦,买书时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点。他建议读者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住在书里,真是一种幸福而又乐趣无穷的生活。我真想有朝一日能把所有的藏书都堆砌在一起,围成一个小小的堡垒,过着“四面环书”的生活。早晨醒来,手一伸,就能在散发着油墨香的书里打发一天悠闲的时光。如果能实现这个梦想,我愿做一只彻头彻尾的小虫。因为住在书里,我就住  相似文献   

17.
对一向有读书传统的日本民族来说,鼓励少年儿童读书并不算什么新闻,但设法让1、2岁,甚至仅几个月大的婴儿也爱“读”书则算是新鲜事了。自去年开展“婴儿爱书运动”以来,在日本至少已有80万婴儿在父母的带动下爱上了“读”书——平均每周“读”书4次,人均拥有图书24册。美由子常常让只有6个月的女儿坐在自己的膝盖上,听自己朗声读画册。平时好动的女儿每到这时便会顺从地依偎在妈妈怀里,虽然尚不能用语言表达任何感情,但眼光中却充满了渴望。美由子不能肯定孩子究竟听懂了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每次的读书时间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期间让美由…  相似文献   

18.
读书八字诀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读书,先贤们不但强调要“苦读”,还提倡要“善读”。西汉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那么,怎样才能称得上“善读”呢?一曰勤。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读书也是如此。没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没有孜孜不倦的态度,是不可能把书读好的。南宋大诗人陆游形容自己读书的情景:“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翻断韦编,磨穿铁砚,口里吟诵,手上抄写,其读书勤奋之状可以想见。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介绍过自己…  相似文献   

19.
你会读书吗?可能有很多同学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而事实上,他们或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或只是见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才随手翻阅一下。其实,这样不得法地读书,只会耗费时间和精力,收获不大。如想读有所获,必须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愉快地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是屈服于某种压力,不是为着应付差事,而是自觉地读,愉快地读,甚至是如饥似渴地读。可以一天不吃饭,不可以一天不读书。无需别人提醒或催促,自己就会有滋有味地读起书来。养成这种习惯的人.总会觉得书籍比面包更能“充饥”。二、思想训练与语言文字训练有机结合的习惯。读书时,要把“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写”结合起来思考。不是依赖老师的讲解,不是等待现成的答案,而是借助作者的语言去揣摩作者的思路,研究作者表达的目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