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报和日报除了出报时间不同这一区别外,差异主要有三点。其一,整体版面风格不同。日报一般是对开大报,文章篇幅较长,版面编排齐整有序,给人感觉端庄严肃;而晚报大多是四开小报,文章短小精悍,版面活泼富有节奏感。其二,内容结构不同。日报以硬新闻为主,娱乐消遣的软新闻为辅;晚报则相反,以娱乐消遣类的副刊为其龙头产品,补日报之不足。其三,新闻写作方式不同。日报以其大文章和深度报道见长,整个版面往往只围绕一件事情进行报道,风格硬朗;而晚报则将新闻“软化”、“短化”,版面就像一个大拼盘,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2.
晚报作为一个地区的一张单独的报纸,凡是当地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或重大战役性报道,晚报记者都会不甘日报记者之后加以报道,宣传部也都要召集晚报作统一部署,而新华社播发的重要新闻,晚报更是不能漏掉。如此一来,晚报上出现与日报相重的新闻就势所难免。 对“相重新闻”的处理方法,晚报界人士普遍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对日报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不能重复报道: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士则坚持对日报登过的新闻一概  相似文献   

3.
晚报的经济报道,不同于一般日报,它应突出可读性、生活化的特色,其硬新闻的软处理和软新闻水平的提高,是增加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贴近群众生活的有效方法。因此,从经济生活中抓住社会新闻,应是晚报经济记者应具备的一种思维定式。就经济报道的本身特点来说,点和面的结合是突出晚报经济报道特色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摄影报道必须做到内容新、角度新,形式新,这对所有报纸都是适用的。而晚报由于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对这“三新”也就有着特殊的需要。晚报的“身份”特殊,指的是它不是机关报,不直接承担指导当前工作的任务。其报道内容力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可读性强,而且晚报的出报时间是每天的下午,这就要求摄影报道应有自己的特色,与日报有所不同。题材新。社会生活本来是丰富多采的,因此,新闻摄影的题材必须多样化,只有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才能常报常新。题材多样化,不是说见到什么就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新闻摄影也随着报业的发展而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各地市级党报已经基本完成从“日报”到“日报+晚报”再到“日报+晚报+杂志+网站”的发展历程。地市级报业集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形成,在中西部地区,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此期间,新闻摄影也经历了“报纸配角,美化版面”——“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读图时代”的发展历程。如何创新“读图时代”地市报业新闻摄影机构,已成为了一个摆在报社老总与摄影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6.
去年9月由原《雁北日报》改刊而来的《大同晚报》,迄今问世半载有余。我逐日阅读,产生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该报已逐步办出“博而精、趣而雅”的风格。 不可忘记,“晚报”首先是“报”,它是以新闻为主体,为基础的。也不可忘记,“报”而称“晚”必须具有“晚”的特点,它的新闻是以当日之“晚”为特点的。如何体现这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同晚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力求做到“博而精”。 《大同晚报》从自己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点不是在时效性上与日报争一日之短长,而是在内容上力求“博而精”。所谓“博”,就是努力拓宽新闻报道面,且使之具有更多的知识性。该报除重点报道当地要闻外,还报道全省、全国要闻,国际要闻;除报道经济、政治、文化新闻外,还尽力多报道社会  相似文献   

7.
增强服务性,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一种积极的探索。而作为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晚报,增强服务性,更要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多点“零打碎敲” 晚报的读者构成与日报及各类专业报有较大的区别,自费订阅的读者占很大比例。一般情况下,订日报的读者比较看重指导性;而订晚报的读者,则比较看重服务性。因此,晚报不仅要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新闻摄影也随着报业的发展而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十年来,地市级党报已基本经完成从“日报”到“日报+晚报”再到“日报+晚报+杂志+网站”的发展历程,有的报社创办的媒体更多。地市级报业集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形成,在中西部地区,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晚报和日报在新闻报道上应该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前有些晚报的新闻报道,题材大而全,面上的东西多,概括性的语言加上一大堆统计数字,像个小日报。尤其是一版上的文章,更爱犯这个毛病。本市爱国卫生运动取得多少成果,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多少成绩,架子摆得很大,内容空泛。读者对这样的新闻往往只扫一眼标题,而在有些编辑的意识中,似乎没有这样的文章就撑不起一张报纸。而恰恰是这样的文章多了,晚报便失去了其生动活泼的特色。早在三十年前邓拓同志便讲过:“晚报既然是一份小型报纸,我们就要从这个特点出发,在‘小’上作文章。”“晚报的新闻就不要求大而全。”“总结性的  相似文献   

10.
晚报报小容量大,汇天下大事、融多种知识于方寸之间,这其中充当主角的当然是各式各样的新闻。可以说,晚报新闻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晚报竞争力的大小,晚报新闻“硬”“软”与否,决定了晚报可读性的强弱。这里,笔者试从晚报新闻采写过程中的三个方面谈谈晚报新闻的质量问题。题材的选取:广泛性与单一性的统一晚报不同于日报,它面向城市、面向社会、面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形形色色的读者。它所刊载的新闻寓  相似文献   

11.
傅秀武 《新闻实践》2005,(11):55-55
晚报与日报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空间。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在新闻时差和报道深度上比日报类报纸有着明显的优势。打好晚报国际新闻报道这张优势牌,已成为许多晚报人的共识。 利用时差优势,狠抓当天新闻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晚报和日报类报纸在出报上的时间差,使晚报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上处于优势。 由于时差关系,美国比我国北京时间晚了13个小时,英法德则晚了七八个小时。也就是说,白天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新闻,相对我国来说刚好是当天夜里至第二天凌晨的消息。新华社驻外记者采写的新闻稿,通常要在第二天早上才能发给国内各新闻媒体,而日报类报纸一般在晚上12点左右就截稿了,这些消息对他们来说已是“相见恨晚”,但对通常中午才截稿的晚报来说,刚好是一道新鲜出炉的“早餐”。这也意味着,在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12.
如果晚报像日报那样刊登经济工作部署、企业工作典型,势必失去晚报特色。于是,以软新闻为主的晚报,既把握政治方向,又坚持晚报特色,就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新晚报》编委会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了“硬件软做”的报道方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一、可读性原则晚报在选择新闻稿件时,必须体现这一特点。否则,办报就会偏离方向,报纸就成为“官”不看、“民”不读。《南鄂晚报》在选择稿件时,要求编辑从本地市民群众关心的角度、本地市民读者接受的形式、本地社会生活有益的内容来选择新闻稿件。注重新闻的信息传播功能,切忌把新闻淹没在大堆的空话、套话之中。群众关心的生活小事,日报难以持续地进行关注。而晚报则可不惜篇幅,作为一次战役来进行报道。如《南鄂晚报》《嘉棉职工吃水难》连续报道,历时三个多月,派出多名记者采访多个部门,共发稿数十篇,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14.
出新四招     
出新四招陈礼章随着新闻传播手段的日益改进,在新闻业务上产生了一个新的课题:各新闻单位的报道怎样出新?比如重要新闻和晚报的看家报道,电台、电视台马上播出,或日报占先刊登了,晚报还登不登?不登,失却了报纸的新闻性和晚报的特色;登,容易重复,显得陈旧。怎么...  相似文献   

15.
同城同一事件新闻发生后,在报道发布这一新闻的过程中,日报和子报的时效性往往不分伯仲:而日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在权威性上还要优于子报:那么,子报限于版面(一般晚报多为四开版),又不可能在消息类的报道体裁上用于过多的篇幅。这样,子报如果只局限在一般性的报道上就处于劣势。子报如何将同城同一事件新闻的报道变劣势为优势,笔者认为应打“特色”牌。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政务新闻",即党政领导人的活动、会议和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等文件,这是不是新闻?里面有多少是新闻?日报的一般做法是多刊登让领导满意、让职能部门满意的政务新闻,晚报则把精力放在"社会新闻"上,放在为读者的生活服务上。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晚报也在更加重视政务报道,以期提升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2013年1月起,《苍梧晚报》新一轮调版,尝试着将政务报道民生化操作,遵循新闻规律,及时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职能部门的政务活动中,获取老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民生  相似文献   

17.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地市级晚报,是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起家的。这是晚报的传统优势项目和看家本领。在目前的地市级报社中,大多是一张日报办一张子报(晚报)的格局,许多晚报也就很少做或有意识地淡化时政报道,认为那是日报的事儿,搞得不好一是重复二是挤占有限的版面,晚报就是要主打社会新闻,把这个搞好就行了。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面对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变革,新闻改革也必须确立相应的市场经济新闻观念。那么,怎样搞好晚报的经济报道,便成了晚报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扬长补短,充分发挥晚报的特色、风格和优势,搞活经济报道。人们常把日报比作一天不可缺的正餐,而把晚报比作正餐中的一碟别具风味的菜肴,从中品出社会味、知识味、消遣味、服务味、人情味等等。这些风味和特色,就是晚报的生命和优势,也是读者喜欢晚报的原因所在。因此,晚报就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经济的报道中,拓宽报道领域,增加信息容量,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开辟“短、广、软”的路子,充分发挥晚报与群众衣、食、住、行紧密相连的特点,搞活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9.
评晚报办日报和晚报早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报办日报和晚报早出,是中国晚报界的两大新景观。如何看待这种变化呢?一晚报办日报始于兰州晚报,至今已有5家晚报生出了日报。办日报的晚报都是机关报晚报。中国141家晚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机关报,在兰州晚报撤离之前,约有22家;二是日报办的子报,多达110家;三是独立的晚报(晚报界有人称之为纯晚报),仅有寥寥数家,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即是其佼佼者。如果从报纸的定位来说,后两者其实同属一类。中国的大多数晚报是以“日报的补充”面目出现的。本来,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报纸,凡是有新闻价值的新闻都可以也应该刊发,…  相似文献   

20.
延缓式导语就是回避时间要素,突出新鲜有趣东西的导语,写法迂回曲折,重在增强新闻的可读性。由于新闻报道的传播与新闻事件的发生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不同类別的新闻传播工具,在报道同一事件上,彼此不尽在同一时间。比如,日报与晚报。在许多重大新闻,日报大都采用直接式导语迅速作了报道之后,晚报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发掘出新的材料,是很困难的,但又不能与日报报道重复,因而只能通过延缓式导语,以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不然,导语索然无味,是很难吸引读者花时间去看报道同一事件的新闻的。延缓式导语有什么特点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引用报道同一事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