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理解鲁迅作品,关键在深刻领会作品的语言。本文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从语言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3.
4.
以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样本,探讨了文言到白话语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揭示了语体演变对于语文学科及语文教育的意义,同时对当代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语体选择和"当代经典热"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原因,鲁迅作品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已与现在有所区别。为了保持鲁迅作品的原貌,在再版及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时并没有按现在的语言习惯和规范进行改动,广大师生在阅读教学时必须引起注意,学会鉴别,并藉此提高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运用各种修辞技巧,如和谐的声韵、畅达的节律、生动的摹声,使其作品音顿匀称、气韵流动、势贯通、人物形象、感情强烈、并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使书面语更加生动活泼、灵活,使我们的现代汉语更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7.
8.
任小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10-14
中国文学语言从文言到白话的转换,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它还涉及到了支撑语言的整个话语系统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白话取代文言,是具有现代性的启蒙话语体系取代传统的伦常纲纪话语体系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知识分子取得话语权,建立现代知识体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在锻词炼句、辞格运用等方面独具特色。鲁迅小说中将虚词也赋予强烈情感,运用在特定语境下构成临时同义关系的词语传情达间 ,因人因情设喻,以加强主题表现国力度与深度,这些和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鲁迅作为语言大师,其作品的语言是典范的。但鲁迅的时代毕竟过去了六十多年,语言的使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必要用今天语言规范化的要求对鲁迅作品中的有关用语作一些规范。这对于当今学习鲁迅作品的中学生来说,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事情。规范鲁迅作品中有关用语的使用情况,依笔者之见,该从如下三方 相似文献
12.
一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的伟大,核心在于他用自己的全部作品确立了以人的个体生命为价值中心,从个体生命生存发展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的观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慧勤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4,(8):13-14
一、教鲁迅要有“立体感” 鲁迅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以及国内外的思想潮流、文学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尤其与同时代作家作品更是密不可分。我们教他的作品,首先要注意上下左右的纵横观,即有一定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立体感。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作品里刻画了许多孩子形象。令人回味无穷,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关注着孩子的命运,寄希望于孩子,表现了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他还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法,把孩子形象描写得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5.
贵刊去年刊载的《鲁迅作品字句岂能轻易改动》一文(作者高风云、刘瑛莺)所持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我认为将《鲁迅全集》中的“我在十八日早晨,我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改为高语第一册《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妥当。着一个“才”字可谓锦上添花,妙笔传情。 相似文献
16.
17.
学习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怎样教学鲁迅作品,是本文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现状的思考 长期以来,在观念的制约下,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改革习惯于在方法、模式上探寻,希望有一种简单便于模仿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文教学的捷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鲁迅作品教学的探索中,也过于重视教学行为方法的革新.很少注意到作品主题意义的重新挖掘,长时间地沿用一套固定的、与鲁迅研究的前沿成果相去较远的主题话语,过于重视对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高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14-124
清末民初汉语是文言文与白话文两种语言通行,文言文处于主体地位,白话则越来越成熟,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则有很多中间形态比如半文半白、浅近文言文,即“近代汉语”。语言是思想的深层基础,文言文特别适合表达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国语”表达现代思想则准确而有效,清末民初汉语“二言”现象是近代思想文化活跃的表象也是原因。在思想的层面上,近代汉语及其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在宋之后的状况和发展变化。汉语在清末民初时期越来越趋向以白话为主以文言为辅的局面,并最终发生转型即从古代汉语转型为现代汉语。清末民初汉语在构成上非常复杂,白话与文言共生,既矛盾冲突又和谐互补,表面上“混乱”,其实是多元、包容、张力、丰富、复杂、生机以及多种可能性的表现,“混乱”其实是这一时期社会上思想文化活跃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马德强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30-131
<正> 一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树立了用白话文写作的典范。然而,在他的白话小说中他却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文言句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而且文言句式与以口语为基调的语体风格之间显得自然、融洽,起到了特殊的表达效果。本文试就鲁迅小说中有关塑造人物方面的文言句式的运用艺术作一番考察,探讨其使用规律,以期为我们在文言句式的选用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