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收集、整理、分析荷塘纱龙的历史渊源、特征与自然传承谱系.荷塘纱龙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与高超的舞技、表演特色,成为联结港澳、华侨的文化纽带.分析认为,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充分理解和认识民俗体育属地社会语境、民众的日常生活现状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  相似文献   

2.
莱芜市地处鲁中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被称为“伯夷封地,嬴秦故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山东钢铁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历史文化资源也极其丰富,嬴秦始源、一鼓作气等历史文化传承以及莱芜梆子、莱芜锡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加了莱芜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章从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手,阐述和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文化,从中不难发现,传统体育文化处境堪忧。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在"非遗后"时期背景下,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非遗保护的研究中汲取灵感,为当今及未来的体育非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对市场的过分投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变异;政府的"功利性"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政绩砝码";城市的迅猛扩展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受到侵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认同危机;传承人的渐渐老化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建议:保护传承主体,营造活态传承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奖惩鼓励制度;做好非遗项目分类工作,加强市场准入鉴别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突出体育非遗保护的整体性;提高对体育非遗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分类、目前保护的现状与措施等,结果认为:成立专门的申遗机构,与学校体育联合,保护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重新思考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与归属问题,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武术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武术的发展,不仅需要保护,而且需要传承;不仅需要理论,而且需要实践。武术的发展仅停留于"理论"保护却不能付诸于实践传承。武术的被"分解"使武术传承陷入了尴尬境地。武术拳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播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武术的发展需要遵循: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相结合,拳种模式与其他拳种相结合,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民间力量与学校力量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结合高校武术教育工作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文化理念缺失、教学内容竞技性过强等进行了反思。基于以上反思,提出高校武术教育的"文化渗透"应以"文化理念"引领高校武术教育,以传统武术文化贯穿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以"从外到内、身心合一、悟练结合"为主要教学路径,重新定位高校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学、民俗学、社会学等追捧的熟点,随着螳螂拳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螳螂拳理论研究也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视角入手,分别对螳螂拳的历史沉淀性、流变性及活态传承性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历史文化与螳螂拳形成和发展的联系,为螳螂拳研究方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前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成为体育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体育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异性及一般规律尚认识不足。因此,应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特征的认识,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构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了解“遗产”所含有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将是体育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起源、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传承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龙舞"具有鲜明的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同时具有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特征;其传承方式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传承,主要包括群体传承、社会传承和学校传承等;新形势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为"人龙舞"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舞龙舞狮运动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高校体育改革的形势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高校开设龙狮运动的必要性,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而且能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2.
实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要厘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并按其固有规律对其实施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保护好传承人、处理保护与经营开发的关系并加强法律保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进入了保护的关键阶段,让"非遗"真正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是"非遗"保护进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本文运用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分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所呈现的诸如授予者所拥有的相关知识背景的欠缺,学科体系构建、教学团队、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对高校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选择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其传统武术的抢救和保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形态特点决定传统武术保护的中心在其"传承","文化空间"特点决定了传统武术保护的基本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样性决定了立法保护传统武术的实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从保护与传承研究、区域性研究、个案研究、传承人、法律保护、校园传承、传媒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借助媒介传播方式来提升公众自觉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校的教育中来深化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引入到体育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下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国各地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民族学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岩鹰拳的基本概况、传承谱系脉络进行梳理,了解其传承内容及传承价值。研究结果:岩鹰拳与其他拳种不同,归属于杂技与竞技类,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主要传承路径是以政府立法为保障、家族传承为核心、媒体传承为载体、校园传承为推广、资金筹集为支撑等方式进行保护,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其成为民族精神推进现代社会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武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传统武术文化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也随之消失。文章结合当前我国传统武术赛事的开展现状,分析传统武术赛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的意义,并对如何通过传统武术赛事的开展,推动我国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提出相关建议,以强化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如何辨别和协调相关者利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通过实地调研,以"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视域,辨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的类别。研究表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各主体因角色不同,利益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文章提出以责任、诉求和能力三个维度,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核心、蛰伏以及边缘三类利益相关者,并对利益相关者管理提出了若干思考,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