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人格的黑暗面是指人格的异化和非功能性。藉人格的黑暗面视角,论述了完美主义对运动表现、动机、焦虑、自尊和锻炼的非适应性影响;解释了体育情境中的"完美主义悖论",认为形成悖论的原因在于完美主义人格内部存在非适应性因子、体育情境的特异性及其他因素的中介效应。从个体差异、认知机制、应用领域等9个方面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112名大学体操运动员(男68,女44)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检验运动领域完美主义与饮食障碍、运动动机及赛前情绪的关系.结果表明,体操运动员饮食障碍、运动动机及赛前情绪与运动员运动领域完美主义有密切关系.研究认为,运动领域完美主义作为运动员的一种人格特征,在运动员的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应该引起教练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特质完美主义与状态完美主义的概念,观察两者在体育运动技能学习中对成绩的关联效应,旨在验证完美主义的特质与状态在具体事件中存在着效应差异的假设,从而解释目前相关研究发现完美主义的悖效应问题.研究采用Frost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1990)和Stoll、Lau、Stoeber的<运动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Multidimensional Inventory of Perfectionism in Sport,2008),测量特质完美主义和状态完美主义,随机选取了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女大学生126名组成研究样本,被试学习一组体育舞蹈"恰恰恰"的3个步形.学习测试分为4个纵向单元,分别获取完美主义与学习成绩的数据,对其进行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特质完美主义与状态完美主义在定义上一致,但是两者对体育舞蹈学习的关联效应存在着差异.4次成绩测试中,特质完美主义与学习成绩无关,而状态完美主义的消极情绪反应维度与其中3次的学习成绩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第4次测试的状态完美主义的积极方面表现了任务导向的延时效应.研究认为,尽管特质完美主义与状态完美主义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但任务导向特征表明,只有状态完美主义才能影响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乐乐 《网球天地》2012,(9):94-95
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力不从心,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这是完美主义的一把“双刃剑”。有人会问,具有完美主义性格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什么才是完美主义者?如何成为完美主义者?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最好对完美主义者的概念和特征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由此教练和运动员才能认识完美主义与网球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连文杰  毛志雄  闫挺 《体育科学》2007,27(2):54-57,85
对国内、外运动领域完美主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对完美主义的心理结构、完美主义与目标定向、竞赛焦虑、整体自尊的关系研究进行了评介,同时介绍了完美主义的主要测量工具,以及完美主义研究中的跨文化观点;对国内该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理测量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普通专业及其一、三两个年级层次的6组被试(共904人)的人格特征及其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专业和不同受教育年限学生的人格特征的差异,以及体育教育、运动竞技对学生人特征质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休闲体育:现代人理想的休闲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方式,对现代人提高健康水平、丰富化生活、满足个体需求、展现自我个性、塑造健全的人格、端正人生态度、提升道德品质和情操等,有着重要作用,是现代人理想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8.
女子篮球运动员16PF常模标定及人格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部分女子篮球运动员16PF人格因素测试结果研究得出女子篮球运动员与全国成人女子在16种人格特征比较中有多项存在着显著差异,反映了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独特性;女子篮球运动员人格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高,希望成就超过普通人;运动健将与一般运动员相比,有5种人格特征存在差异,其中,稳定性、恃强性等因素差异显著,运动健将具有比赛所必需的人格心理优势;成为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需要通过多年努力,最佳运动年龄阶段在23~27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运动成瘾的心理影响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运动成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1∶1配对设计对90例运动成瘾大学生和90例非运动成瘾大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测量了2组大学生的锻炼动机、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强迫症状、感觉寻求、社会支持、完美主义、人格等心理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成瘾大学生具有高自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高感觉寻求、锻炼动机水平高、社会支持良好、强迫症状轻、高外倾性低神经质等心理特点;外倾性、去抑制、能力动机影响运动成瘾的重要心理变量,是运动成瘾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休闲体育是指将体育和休闲整合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是当代文化人格养成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休闲体育所独具的弱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消遣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等特征,正是当代文化人格教育适当的切入点.休闲体育与当代文化人格之间的关系研究,不仅对个体主体人格构成意义重大,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形成亦有着巨大的助益.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修身养心功效而为世人所瞩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合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探讨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从而为大学生通过太极拳健身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绘画投射技术对在校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图型是女大学生潜意识中具有代表性的运动意象,投射出女大学生充满朝气、崇尚力量、自由自主的体育运动精神。三种类型的"太阳"图纹投射出各自不同的运动心理特征,对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行为意向有宽泛的辐射。女大学生对运动环境有较高的心理感受性,对竞技性小、娱乐休闲类的运动情感认可度较高,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功能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自我认知度较高。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具有较高的心理活跃性和自我效能感,追求时尚和高品质运动。绘画投射技术能够反映健康人群的体育运动心理特征,尤其适合对个案体育运动的内部心理现实和主体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此文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从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为更好的组织篮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提升高校篮球课程质量提出若干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大学生健康认知能力及培养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认知主要体现在体质健康方面,在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健康状况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健康认知能力的发展应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亟待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思路,积极调节自身功能定位,重视学生健康认知综合能力培养,深度推进面向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体育宣传工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校体育宣传内容与形式的增加,宣传的作用和效果日益明显,体育宣传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宣传对象的大学生在接受高校体育宣传的同时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章对山西省本科院校体育宣传工作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以期为相关部门加强和改进高校体育宣传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调查结果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客观反映,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因此,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已为许多国家所重视。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的调查,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深层次分析中日两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诸多差别形成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期望达到对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有所启示的目的。比较结果显示:1、日本国女大学生体型、发育水平好于中国女大学生;2、中日两国男大学生体型、发育水平相同。3、中国女大学生身高、体重、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形态匀称程度好于日本女大学生;胸围、肺活量指数差于日本女大学生;4、中国男大学生体重、肺活量、下肢力量、柔韧性、形态匀称程度好于日本男大学生;胸围差于日本男大学生。5、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心理中国大学生都好于日本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李华 《体育科研》2010,31(6):68-7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各学年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入学新生体质水平逐年基本保持了稳定;有体育课程的年级学生体质水平明显提高;三四年级课外锻炼和体质水平情况不太理想,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而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意义重大。文章在阐明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大学生健康人格要求的基础上,论述了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作用,并说明了高校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对天津市的68名大学生运动员和64名专业队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在应对策略上分别以集中解决问题和集中处理情绪的直接应对为主,且在处理情绪维度上大学生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运动员的应对策略在集中处理情绪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在遇到应激时,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运动员更加注重对情绪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试论残障体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提高全民的素质是我国的发展目标。随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公平,大中专残障学生的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如何使残障学生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体育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