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古代学者还是现代教育家都认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疑则无思。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我们这里所谈的“设疑”就是指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溶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炉的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设疑解疑法”就是设置疑问,解答疑难的教育方法;设疑解疑的操作要经过各疑─设疑─问疑─解疑四个环节;设疑解疑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职数学课设疑就是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契机、途径和重要内容.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有责任使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解疑,解疑而心悦.  相似文献   

4.
<正>"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意识地设"障"布"疑"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自己质疑与解疑的能力。通过质疑与解疑,来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  相似文献   

6.
①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教会学生自我质疑、思疑、解疑。②针对预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自议、互议、小组讨论,从而达到思疑、解疑。③在阅读教材和讨论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说。④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并能运用。  相似文献   

7.
语感训练也是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过程就是设疑——思疑——解疑—验疑的过程,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思维过程。学生的语感训练便贯穿思维过程的始终并得以完成。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感训练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置疑、思疑和解疑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一种教学艺术。通过置疑、思疑和解疑,能激发学生求知与深思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设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宁一中赵芳规○中学语文教学○“学而不思则罔”,“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设疑、质疑、解疑,进行启发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汲取—讨论”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疑—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激疑为准备,以讨论为主线,以教师适当的点拨、概括为支点的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四个教学环节,具体是复习导入—设疑激思—讨论解疑—掌握运用,其中以设疑激思、讨论解疑为核心。近几年来我们运用这种模式深感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  相似文献   

1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谓“设疑”,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提出学生未曾想到或虽有认识但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谈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疑是求之源。正如古人所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到底,读书无疑还不如不读书。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要通过巧妙设疑、引导质疑、合作解疑,充分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  相似文献   

13.
质疑,是思维广阔而深刻的表现,解疑又是进一步探索的开端。没有疑问,则不思、不得。反之,只要多读、勤思,就会有疑。那么,怎样解疑?一是要问,二是要思。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读中质疑,读中解疑。  相似文献   

14.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可见,思是为学之本,启思是为教之本。课堂设疑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设疑不当,必然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氛围,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设疑得法,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实施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结合绘本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标题、提问、品读、续尾设疑,让学生在好奇、参与、感悟、创编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讨论、辨析和解疑,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灵活、深刻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设疑     
设疑,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因为疑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疑难问题的解答,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一、于无疑处,导其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就会积极思维、努力探求;解疑,就能有所发现,增进知识.有疑和解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课堂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教育学生敢于寻  相似文献   

16.
王建忠 《物理教师》2009,30(2):20-2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谓“设疑”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动地提出学生未想到或虽有认识但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某特级教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李晾 《考试周刊》2010,(56):71-72
所谓设疑.就是把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在编制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编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相似文献   

18.
“设疑、对话、延伸’’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包含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设疑。设疑就是设置问题,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精妙设疑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不断解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二是对话。对话就是师生、生生借助历史语言的形式进行平等的有意义的交流,它是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是学生能否提升解疑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考提问,都要经过设疑一解疑一领悟创新的过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综合素质。本文从注重提问策略的方法、原则等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朱志德 《甘肃教育》2011,(19):75-75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师在设疑、解疑的过程中,首先应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思善思,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