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莞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的发展,加快产业基地建设,使得东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迅速崛起。同时,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是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的因果关系图和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Vensim PLE对所构建模型进行仿真。采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模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规模和创新的发展。对模型的调控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提出了扩大集群规模和加强集群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机制入手,分析了产业创新机制的作用过程,深入探讨了创新体系中五方面创新内容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福州市产值比重最大的产业集群,在福州市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然而,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一些挑战。文章分析了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对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艳霞  殷仲民 《情报杂志》2006,25(4):82-83,86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陕西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建立和运用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对陕西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周智佑 《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21(6):374-375,362
根据韩国电子工业振兴协会(EIAK)的资料,1993年的韩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为62 186亿韩元,比上年增加了15.9%.按其下属类别,硬件为47 345亿韩元,比上年增加了7.6%;软件为2 911亿韩元,增加10%;信息处理9 986亿韩元,增加56.2%;信息服务1 944亿韩元,增加227.8%,信息处理及信息服务增长明显,详见表1.  相似文献   

7.
彭桂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183-186
阐述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的意义,论证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分析东莞发展创新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慧玲  吴秉勤 《情报科学》2004,22(2):250-253
通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进行界定、结构划分,建立起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对近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产业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已落后于实践。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实践出发,定义了产业创新体系的内涵,用网络结构的分析框架剖析了产业创新体系的特征,将其形成过程归纳为横向联合、纵向联合、竞争与合作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从形成原因、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等方面对产业创新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李晓钟  杨丹 《软科学》2016,(11):19-23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征—内涵—维度—指标的逻辑思路,在突出生物医药产业对集群环境的依赖性和政府政策导向的依赖性两大特征基础上,对其内涵深入挖掘,进而从宏观国家层、中观区域层及产业层和微观企业层这一全景视角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产业创新能力划分为企业层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层网络创新能力、区域层集群创新能力和国家层政策创新能力4个维度,通过每个维度的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选取指标,构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IT产业条块分割、配置不均的格局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第三增长级的快速发展。分析了京津冀IT产业大集群模式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由此界定了京津冀IT产业大集群模式,依据钻石模型分析了京津冀采用大集群战略发展IT产业的可行性,运用因子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我国三大IT产业集群区的产业发展状况,明晰了影响京津冀IT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要素,提出了IT产业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并据此探求了IT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最后,针对京津冀IT产业大集群战略给出了发展路径、策略与详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图基于产业创新理论中最前沿的领域——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对安徽省动漫产业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并在明确问题、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探索安徽省动漫产业的发展方向,促进安徽动漫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LED产业政策文献进行量化分析,测算并描述了LED产业政策组合特征的演化过程。通过负二项回归探讨了2003-2017年期间LED产业政策组合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组合的综合性和一致性增长迅速,均衡性波动较大,增长趋势不明显;政策组合的特性对LED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综合性和一致性对发明专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均衡性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并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与前两者还存在方向性的差异。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与主流产业经济学不同,近年来部门创新体系概念以全面反映产业内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为特征,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研究实践,并对制定创新政策产生深远影响.述评了部门创新体系的源起、构成要素和动态演进,分析了其在OECD国家的应用情况,并在剖析我国产业创新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0—2015年专业镇相关管理办法、专业镇重要会议的决议、历年专业镇项目指南等三类政策文件以及笔者的调研,对广东省专业镇15年的政策变迁进行长时序的整理,并针对当前专业镇面临的趋势、问题提出对策和政策展望。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创新政策差异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区域创新政策显得愈发重要。以往制定的区域创新政策多参照成功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创新发展良好地区的做法和经验。说明了因为不同地区创新行为具有差异性,所以没有全能的区域创新政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前提,以分析其创新网络和创新瓶颈,进而提出其相应的创新政策和战略。  相似文献   

18.
朱伟珠  李春发 《现代情报》2017,37(5):137-144
区域技术创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两者的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对探讨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全局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4-2013年)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借助GeoDa空间分析软件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两者的高水平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呈线状分布。自东向西即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呈阶梯型递减趋势;②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加强,高协调度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③高协调度区域由点状逐渐扩展为线状和面状。三大沿海地区及长江中游各省份协调度增长幅度较大,而黄河中游、大西南、大西北和东北地区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钢铁产业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提出了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根据创新管理前沿理论——产业创新系统及其相关理论,分析了钢铁产业创新的特点,提出三项管理措施,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问题,最主要的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管理薄弱及产业创新系统不健全等问题;提升我国钢铁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珏要途径是用产业创新系统思想来指导钢铁产业发展;积极推进自主创新是发展钢铁产业的良策;钢铁产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为工艺创新;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问题可通过积极有效的产业创新政策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