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君权和相权之间始终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当封建社会由弱到强时,君权需要相权的辅佐,相权颇大;当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君权加强,相权萎缩。弄清楚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和相权之间始终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当封建社会由弱到强时,皇权需要相权的辅佐,相权颇大;当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皇权加强,相权萎缩。相权萎缩,使封建社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内在机制丧失,封建社会不可避免走上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3.
明代专制主义皇权高度强化,其主要标志是宦官擅政.而王振则足宦官擅政的第一人。本文试从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和王振擅政的联系来分析明代宦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王振擅政对明代政治的影响.一、宦官擅政是明代强化专制主义皇权之所必然中国封建社会如从秦汉算起,到明初已延续了近一千六百年。在封建社会里,历代封建帝王都注意加强专制主义以维护统治。明朝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就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趋向。明朝建立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明初统治者吸取历代统治经验,一方面严禁外戚、大臣专权,尤其是明太祖诛胡惟庸,罢丞相制后,进一步堵绝了大臣专权的道路,从形式上解决了自封建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使其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程度高于历代皇朝。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对汉唐  相似文献   

4.
李玉 《教学月刊》2016,(4):61-64
在某一节课上,教师在讲完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内容后指出:宰相一定程度上能制约君权,而内阁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事实上,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合作、协调是主要的,而且相权对君权的制约是很脆弱的。说阁权不能制约君权也不符合史实。只有把相权、阁权与君权的关系放在官僚制度的大背景下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统治阶级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始终是封建专制主义政体中牵动全局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相职(职权、职位)演变的历史,在认清它的演变过程、规律和原因的基础上,必然会加强对封建专制主义发展趋势的了解,同时,也将进一步揭示封建专制制度固有矛盾的深刻性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对我们从根本上认识封建专制主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的丞相制度在中国政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尽管这一制度横跨将近两千年,且在各个朝代的称谓、职权、人员组成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比较不同时期的丞相制度以及相权与皇权的相互关系,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同一的东西,结合公共选择学派的知识,能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窥探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一丝规律。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的丞相制度在中国政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尽管这一制度横跨将近两千年,且在各个朝代的称谓、职权、人员组成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比较不同时期的丞相制度以及相权与皇权的相互关系,还是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同一的东西,结合公共选择学派的知识,能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窥探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一丝规律。  相似文献   

8.
公元1386年正月,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原红巾军重要领袖朱元璋在南京即皇帝位,国号明,中国封建社会又一个王朝——明朝建立。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这一时期,一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另一方面,随着地主阶级的日趋没落,阶级矛盾尖锐,不断爆发人民群众的武装反抗斗争。统治阶级内部也充满了矛盾与斗争,文武之间的矛盾,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之间的矛盾,使明初的统治极不稳定。明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国家制度。明朝的法律制度也明显地反映这种政治、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皇权无限扩大,相权消失使中国封建社会自我调节机制消失,导致封建社会必然“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0.
唐周嬗代是中国中古历史由贵族中心走向寒族中心、由武人政治走向文治的重要事件,对唐代社会影响深远。裴炎作为拥唐势力和关陇贵族残余的代表人物,与对武则天的斗争恰是社会转型时期相权与皇权、贵族与寒族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裴炎被杀成为唐周嬗代的转折点,从而进一步稳固了武则天执政的大局。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和发展于西汉,进一步完善于隋唐,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空前强化,并走向衰落。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总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根本对立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中国历代的农民,在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下,过着极端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的生活。所以,农民反封建的斗争也活跃于整个封建社会,从秦朝的陈胜、吴广起,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的  相似文献   

13.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广泛而深刻地描绘了东汉末期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不仅表现在赤裸裸的战争形式里,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毫不例外地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一切生活的形式都注入了政治斗争的内容,特别  相似文献   

14.
西汉前期,栗太子刘荣被废一事,对西汉的政局有很大影响,对西汉王朝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在宗法制的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往往反映在皇室贵族亲属之间的矛盾之中,栗太子刘荣被废便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太尉”一职,在西汉时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其职能、称谓等在西汉曲折起伏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面貌,并反映了在统治环境的变化下,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统一的微妙关系。文章对“太尉”在西汉的发展流变试做一个梳理,根据现有材料就此略呈疏浅之见。  相似文献   

16.
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尽管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的不同和斗争策略上的分歧,以及分赃不均和争权夺利,他们内部也经常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斗争,有时甚至激化成武装冲突。对统治阶级内部的这种矛盾和斗争,认真做阶级分析,区别对待,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向历史作借鉴的。但是,近十多年来在我国历史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监察制度在封建国家政权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监察官吏的违法行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相对稳定,打击贪污渎职,以防范封建政治的腐败,而且在制约君权和相权,调整地主阶级内部矛盾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在世界中世纪史上,我国发展成熟的监察制度为他国所少见。  相似文献   

18.
“军机处”是清代的特殊政治机构,是直接秉承皇帝意旨经办一切重大政务的中枢,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发展到最高阶段——绝对君权的形成、并完全排斥“相权”的产物。军机处是中央的主要政府机关之一,实际上是皇帝内廷的办公厅或机要室,最便于君权的无限发挥。故自雍正时期设立以来,沿用不废,清季几次改制均未触动,直到辛亥武昌起义的前夕“皇族内阁”出现时才被裁撤。  相似文献   

19.
朱栋  崔万斌 《职业技术》2006,(14):226-226
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时代至清王朝覆亡历时两千年有余,期间分裂与统一,战乱与繁荣凝铸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发展史。中国封建发展史同时也是中国农民斗争的历史。可以说,历代封建王朝的更替,莫不同封建农民起义或斗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统治,诸如,秦末陈  相似文献   

20.
西汉的内朝制度不仅是西汉政治的一大特色,而且对后世许多朝代的政治制度也有过深远的影响。政治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权力的分配秩序,西汉内朝政治的实质就是分割以宰相为首的政府官僚集团的权力,藉以巩固和加强皇权,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冲突的结果。它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皇帝制度和宰相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