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翠花 《成长》2020,(4):113-113
生态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保持语文学习的本味,组织学生在自然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探索文本的奥秘,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语文教师应该达成聚焦“用课文教语言,用语言学课文”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创刊号《阅读教学现状及改革建议》一文中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就是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语言,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许多语文课缺少"语文味",原因就在于文本被遮蔽了:或被忽略,或被随意演绎,或被无端推翻,或干脆"销声匿迹".一种文本就是一种文化.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教师没有文本就无以施教,学生离了文本就无从学习.只有直面文本,直面文本语言,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人文性,才能让语文的人文之光照亮学生的青春.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别的学科主要是学习文本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文本内容,更要学习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即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调动语言的千军万马”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因此,语言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重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但前提和核心在于感悟,没有对语言材料真切、大量的感受,积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别的学科主要是学习文本内容,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文本内容,更要学习文本内容的表现形式,即要学习作者是如何“调动语言的千军万马”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因此,语言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重在感受、领悟、积累、运用。但前提和核心在于感悟,没有对语言材料真切、大量的感受,积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恪守语文姓“语”不动摇.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体,忽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要以语言学习为载体.让文本语言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陈莉 《考试周刊》2009,(7):100-1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是连接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桥梁。对于聋人来说通过数学阅渎,做好与标准文本数学语言的交流,更是规范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学习数学语言,提高数学语言理解力和表达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细读文本,教材中除教材本身语言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特殊语言”——文题、插图、课后练习等,它们推开了学生语言训练的另一扇窗。从这里,学生也可以领略到教材语言的美妙神奇、作者的匠心独运等语言学习的迷人“风景”。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这些“特殊语言”,落实语言训练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中出现了一些背离语文本体的现象:文本被图解、语文被泛化、文本被架空、语言被虚化等。本文就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提出了四条对策:紧扣文本直面语言,反复触摸,培养语感;抓意蕴深刻处,咀嚼语言,加深感悟;寻找学生情感触发点,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内化语言,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接受美学视域下,阐述了语言艺术化的两个维度:语言“空白”和语言“陌生化”,解析了它们在翻译中的意义。认为两个维度都能产生召唤性,让读者参与审美过程。通过翻译过程对语言“空白”的分析发现,译语文本会不可避免地对原文“空白”处进行填充,但我们仍须努力避免这种现象。而语言“陌生化”意识要贯穿在具有艺术向度的语言翻译之中,是因为并不是任何语言的陌生化,即采取“异化”能产生召唤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植根于语言环境,聚焦语用,直面文本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不断归类整合、拓展延伸、积极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积淀语言文化,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散文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内容与作者的情感,更要从语言形式入手,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语言这“外”与“内”的关系,把握这一篇文本的学习价值,并获得阅读“这一类”文本的方法,在过程中改进学习策略,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有的教师习惯对文章进行肢解,给学生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语文教学一问一答的对话模式仍顽固地占据着课堂。如何进行改革?教师要在文章的整体性把握与局部语言的揣摩品读中寻找结合点,把自己理解的东西有效地进行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文本的学习中有时间和机会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积累语言,沉淀文化,形成语文能力。为了让教师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变成学生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在解渎文本后找到教学的切人点,找到文眼,并根据“点”和“眼”来设计中心问题,牵动全文的学习,让学生圈点批注,学习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我们批评过去的应试教育有很多问题,知识一大堆,文本不着边’,这是一种遮蔽。而我们现在有另一种形态的遮蔽,我们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说难听点。就是各种各样的‘表演’。恰好这种‘表演’使学生不能直面文本。……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生命。把人的内在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提升起来.就是善于直面自我、直面自己的生命。”只有直面文本.直面语言.才能直面人的心灵.直面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课改以来,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实施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从“阅读本位”向“习作本位”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阅读教学必须要从传统理念的“教课文”向“教学语文”过渡,从“品味语言”向“运用语言”深入,破解文本语言构成的密码,构建学生语言表达的图式。 一、在比照辨析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文本语言是经过作者精心甄别遴选之后选用的,学生在朗读品味过程中接触的是文本现成语言,很难洞察作者遴选语言的过程,也就难以真正感受语言的表达魅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语词以供学生进行比照辨析,从而提升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汉字王国中的“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新增的一篇文本,入选“存在的家园”板块.由于文本本身内容不难,教学时没有在阅读与理解上花太多的工夫,而是注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语文知识、研究语言问题、形成语言意识,从而在汉字王国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7.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需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学习目标,对经典的文本进行切分与组装、理解与运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语言学理论,从“语篇”“语境”“语用”三个角度具体谈一谈“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言建构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基础,有效的语言学习则是有序的逻辑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实行“语言”与“思维”训练一体化,引导学生巧用语言知识点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可以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依托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通过“语言”,体悟文本逻辑艺术之美,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熊伟 《福建教育》2009,(12):29-30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既要关注语言内容——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又要关注语言形式——课文是怎么写的。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追求的目标。如何做到“言”“意”兼得,不少专家已有过精辟的论述。笔者认为巧用图解品味文本,也不失为一种让学生“言”“意”兼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高中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能力所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建构阅读、写作、学习活动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经典文本,设计具体的学习情境和任务,挖掘文本背后的深意。以李密的《陈情表》为例,从文本探究、情境创设、任务设计三个角度,探讨建构和运用语言,实现经典文本对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涵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