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江  张晨瑜 《新闻传播》2023,(11):77-79
当今中国已经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向世界全面、真实、客观地介绍自己。为向全世界宣传、介绍、推广中国在医学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人卫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医学出版“走出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笔者在编辑出版和版权贸易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医学出版“走出去”也有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围绕图书版权输出这一“走出去”的最主要形式,在分析科技出版“走出去”的现实意义和面临的困难后,结合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工作实践、取得成绩和不断探索,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丰富科技出版“走出去”的方式方法,拓展科技出版“走出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平同志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来有学者提出能不能让大学民主走在前面。我们应该让学校更民主一些,更自由一些”  相似文献   

4.
让中国出版业真正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越来越被出版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新闻出版界和社会有关方面对“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内涵认识模糊,存在误区,对实施途径把握不准,对政府的主导作用认识不清,对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不足,造成社会呼声很高而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认识和做法。随着政府有关部门先后推出“赠送版权”、“资助翻译费”等计划,“中国出版走出去”才逐渐拨云见日,露出真正的面孔。对“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认识误区多年来,一些政府主管部门、相当数量的出版社尤其是出版社领导在实施“…  相似文献   

5.
万秀贤 《青年记者》2012,(21):34-35
当下,全国新闻界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此,新闻同仁积极拥护,身体力行,收获很多.但笔者也不时听到一些私下议论:“文风”不就是古人所谓的“风骨”嘛,老调重弹有何新意?是否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6.
认真梳理各级各类媒体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挟面,往往是换汤不挟药“走转改”,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改”什么?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些媒体缺乏研究,仓促上阵,导致报道缺乏新意.一些媒体片面追求“走转改”报道的量,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内容是换汤不换药,报道乏善可陈,这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括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晚年曾引征一位德国报纸编辑的话,说明自己看问题的出发点,即“我们要把自己放在稍微高一点的历史观点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但不能因此忽视对其精神实质和理论内涵的的挖掘与把握。在理论上认识更高一些、思考更深一些,视角更宽一些,“走转改”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也会更有效一些、更具体一些、更实在一些。  相似文献   

8.
李玲 《大观周刊》2013,(8):23-23,31
文章介绍了祁东方言中介词“走”、“拿”、“帮”的用法并探究其来源。通过利用语法化的“叠加性”特点得出:“走”、“拿”、“帮”是在非典型连动式的句法语艾框架中虚化的;与普通话中相对应的介词相比,虚化程度较低,还残留着一些词汇义,在特定情况下能恢复用作动词。  相似文献   

9.
杨驰原  张征 《出版参考》2007,(8X):16-17
在本刊举办的第六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评审会上,做为评委,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巡视员谢爱伟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项活动对促进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意义,同时也谈到了总署对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一些思路。讲话虽然很简短,但很有新意,由于是在评审会前的即兴发言,我们感到,有些想法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于是我们与她特约了这次专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何霞 《大观周刊》2012,(49):217-217
一堂成功的汉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高中汉语文教学太多走在“汉语文味”的边缘,那么其缺失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产生这种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汉语文教学中的“汉语文味”走在归家的路上?面对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越是碰到重大主题报道,按常规,各媒体都要推出气势磅礴的大制作大篇幅报道,与之相匹配的往往也是一些司空见惯“大话题”、“大感慨”。走流水账的形式居多,有特色和创新的不多。为避免雷同和类似,温州网在国庆60周年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中,一方面围绕中心全面铺开精心策划和推出了多个国庆主题活动和主题报道,另一方面“不走寻常路”,  相似文献   

12.
香苗 《出版参考》2006,(3S):4-4
《出版参考》:中国出版“走出去”是近年来总署一直推行的发展战略,请您谈谈出版“走出去”对中国出版界的意义如何? 张福海:“走出去”战略是中央的既定方针,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的文化,增强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中国出版业的结构调整,培育外向型和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企业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在检查小孩的作业时,不断发现一些错别字。当向他指出时,孩子还满有理地说:“电视上就是这样写的。”我细细一想,确有其事。例如:电视广告、节目预告等都有错别字发生。我和一些教师谈起此事,他们也有同感。如将“音乐舞蹈”写成“音乐舞(足刀)”;行人要走横道线的“道”字,写成“(辶刀)”字;球场休息的“场”字,写成“?”等等。电视在我国已走向普及,家庭对电视的接触日益增多,而小孩又十分敏感,模仿力强,  相似文献   

14.
四、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一)对“走出去”的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够,影响了“走出去”的效果.首先,对境外受众与我们在政治文化上的差异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走出去”过程中还没有充分考虑到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因此常常把“走出去”等同于对外宣传,把“我想让你知道的”等同于“你想知道的”,导致部分出版物“自说自话”,缺乏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目前, “走出去”主要还是依靠国家推动、政府投资,很多企业积极性不是很高,内在动力不足.对“走出去”效果的科学评估也显欠缺,据了解,目前不管是管理部门还是企业或是研究机构,都还未建立起对新闻出版“走出去”效果进行专业评估的信息反馈系统,对境外受众接受程度缺少准确清晰的研判.  相似文献   

15.
司红 《新闻世界》2012,(6):14-15
自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黄山日报社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体采编人员踊跃参与,推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同时为推动“走转改”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黄山日报社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走转改”活动的内涵,并建立长效制度促使“走转改”活动不断深化、持之以恒。本文主要通过介绍黄山日报社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一些做法,就如何深入推进“走转改”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对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一活动,相信很多人对前两者都有一定的体验和感触,甚至越来越清楚“走基层”是基础,“转作风”是根本,但对最为关键并落到实处的“改文风”,无论是领悟与操作,或许还存在着很多的模糊、含混及无从着手之处。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6,(4)
评“新闻走穴”■文/丁夫“走穴”这词儿出现在报刊上、流行语上,约摸始于八十年代。先有歌星“走穴”,影视明星“走穴”,后来,一些为明星们捧场的新闻记者,看得眼热,也“走”了起来。“新闻走穴”,发源于北京,现已流播全国大中城市,颇有点汉代《城中谣》所歌的...  相似文献   

18.
有则寓言,读来嬉笑之余很是令人深思:一个年轻人从婚介所的正门走进去,发现了两扇门,“年轻的”“年老的”,他选择了“年轻的”那扇门走了进去;不久,又发现了两扇门“美貌的”“平庸的”,他选择了“美貌的”那扇门走了进去;他继续向前走,又发现了好多个这样的门,“富有的”、“  相似文献   

19.
“看见绿灯赶快走,遇着红灯绕着走,没有灯摸着走。”初听到这几句话颇感新鲜,尤其欣赏那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走”的精神。联系到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重重阻力、困难,提倡一番亦不无道理。事实上报纸确是赞扬过一阵子的。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感到这几句话从局部地区走向全国,似乎成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经验以后,就有问题了。首先是“遇着红灯绕着走”那句。“红灯”是禁止前进的信号,不见得都是错的。对确实是“合法不合理”的某些规章制度,你可以绕着走,而对许多正确的政策法令,则必须令行禁止,怎能“绕着走”?更有人进一步论证,即使是“恶法”、(不完善、急需修改的法)也必须遵守,只能通过正常的立法程序来修改废除,否  相似文献   

20.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近来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开辟专栏,刊发记者走基层采写的报道,这较之于往日的版面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仔细品味这些变化,读者对“记者走基层”的内涵会有更多的感受.此次记者走基层活动是从8月9日中宣部等5部门联合召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动员会全面开始的.会后,“走基层”成为各地传媒的重要工作,从中央媒体到各地方媒体都作出动员部暑,以此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解决采编队伍,尤其是年轻编辑记者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而报纸版面上新设的栏目及相关鲜活报道,就是具体的行动与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