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它们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和由此引起的各国经济实力地位的变化。这是列宁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一个最重要的表现。战后迄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1945—1975年是从美国独霸到以美国为主体的美、日、欧三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时期。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居于压倒优势的地位。但从50年代开始,日本和西欧国家迅速崛起。特别是日本,增长更为迅速。在1953—1973年期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达9.8%,比美国的3.5%要快两倍左右,比联邦德国和法国则快一倍左右。到60年代后期,日本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危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在同时期,世界经济则持续低迷,经济近期复苏无望,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中国输出通货紧缩为由,运用各种手段制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笔者认为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旦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将会带来众多负面效应,对我国经济必将造成较大危害。  相似文献   

3.
欧盟成立以后,先后建成了经济货币联盟,统一了各成员国的货币,推进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实施,成功实现了欧盟东扩,使欧洲联盟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大。随着欧盟实力的提高特剐是欧元的诞生,欧盟整体增强了对美、日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一套区域性集团的发展模式,参与世界经济决策的自主性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由于欧盟成员国对世界政治的传统影响,以及欧盟作为整体的政治潜能的逐步发挥和对世界热点问题的开始介入。欧盟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也越采越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现在,日本已成为一个经济超级强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曾经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美国债台高筑,而在四十年前还填不满国民肚皮的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债权国呢?日美教育家对日美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但基础教育不扎实;日本的高等教育水平较差,但基础教育普及彻底,教育质量较高,工学教育发达,企业内教育普及。”本文先对日美研究生教育的现状、趋势、质量进行比较,然后谈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当今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实力的分析,得出结论:当代世界格局以美、欧盟、日本为主体,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各个区域集团实力的强弱及力量的变化决定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岸信介内阁时期的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勾画出这一时期日本外交政策的大致框架:一方面在坚持日美基轴为原则的前提下,调整对美一边倒的追随外交路线,积极寻求日美对等关系;另一方面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经济外交,充当“亚洲的一员”,利用经济实力提高政治形象。笔者还对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岸内阁推行的外交是“亲美反华、经济扩张”的外交。  相似文献   

7.
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看日美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冷战的产物,是日美结成战略同盟关系的重要依据。日美安保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确立,60年代调整,到90年代中期再度确认的历程,说明日美关系的核心是战略国盟关系。今天日美继续在亚太地区谋求主导权,图谋控制亚太事务。从日美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可以看到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日美关系由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演变成今天的平等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实际由美国单独占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大环境的变化,美国以其自身利益为核心对日经济政策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最初的遏制逐渐转变为扶植,并最终演变为竞争。通过剖析美国对日经济政策的变化,以求对1945-1991年间的美日经济关系变化规律加以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9.
“故乡美,故乡美,美就美在故乡水……”这一首清新朴实、脍炙人口的江南小曲,如今已成为运河环绕的龙城常州风情的真实写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新元素的龙城常州,位于长江中下游,这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以它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遥居全国前列的经济实力,正不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并最终成为世界通用的国际货币,是中国经济实力从区域到全球范围不断强大的必然结果。在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加大参与国际贸易结算、资本项目投资和作为国家财富储备数量的重要前提,是中国经济实力继续快速发展最强有力的引擎。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全球极其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G20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从9月2日开始,G20各国领导人陆续抵达杭州。9月4日晚,一场华美绝伦的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不仅呈现了中国古典之美,也让嘉宾体验到了现代科技的魅力。G20峰会,不仅是大国政治的峰会,更是科技实力的峰会!  相似文献   

12.
X义复仇主义情绪蔓延,成为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土壤。战胜国之间同样矛盾重重,意大利和日本不满已得利益,伺机重新瓜分世界;美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发展。同时并存的还有两种不同制度之间的矛盾。②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垄断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逐步演变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西西矛盾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李建浩西西矛盾是资本主义间的内部矛盾,现一价段表现为美、日、欧等西方大国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美、日、欧三方争夺经济主导。权和政治发言权的斗争。第一,西西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美、日、欧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劳务输出作为一种经济手段日益被世界各国广泛利用。无论是美、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南斯拉夫、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扩大国际劳务输出,以达到各自的经济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日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日美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总的特征是矛盾增多,磨擦加剧,争执日益公开化,盟友关系弱化,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化等众多领域。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企图摆脱美国的支配,由经济大国转变为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未来的日美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矛盾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磨擦时有加剧,但双方将会尽力控制在不至于引起根本关系发生破裂的限度之内,协调与合作将是日美关系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6.
美国贸易逆差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马克思货币理论研究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则不难发现,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其经济实力的衰退,而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则使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化了.在美国经济实力不断衰退的情况下,改变其贸易逆差地位的根本办法是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新东方政策时期是德美关系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新东方政策的成功扩大了西德的行动自由。同时,到60年代末,西德经济实力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相反,进入70年代后,关国经济持续衰退,在国际上的实力地位相对下降。德关关系进入了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时期,西德不再被迫毫无批判地采取美国人的任何立场。决定和影响这一时期德关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是以下三种因素:国际形势、国家利益和实力对比。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在美、日、欧三边关系中,一直是美日、美欧较强,而日欧的联系较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池田政府采取了对欧接近政策。这既是局部调整对美政策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环境。池田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英国放弃对日援用关贸总协定第35条;同时,日本还加入了发源于欧洲的经合组织,资本主义世界日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9.
日美贸易谈判经历了由想说“不”而不敢说“不”,到敢于说“不”的发展过程。今年年初,日美贸易谈判破裂是日本敢于说“不”的实际行动,是日本对战后形成的美日主从关系发起的重大挑战,反映了日美关系的新变化,将会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产生深远影响。敢于说“不”不仅是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的政治表现,也是国际局势的变化使影响和决定各国地位和作用的诸种因素相应变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综合实力评估的研究王宇张凤莲江丕权一、问题的提出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发展,高等教育将迎接更艰巨的挑战。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与条件。为此,国家教委提出了“211工程”,其主要目的是集中有限的财力重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