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本的解读,阐释了小说"小"的哲学意蕴,探求张爱玲在人类苍凉背后所作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单立勋 《现代语文》2009,(11):68-70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对《红楼梦》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在内心纠结成一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红楼梦情结,这种情结影响张爱玲的生活、创作和研究。本文通过解析张爱玲红楼梦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在其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更进一步挖掘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熟悉和痴迷,使她将其中种种与个人经验有关的印象内化并整饰,从而表现在自己的小说中。从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俗与雅以及二者的融合探索张爱玲小说中的《红楼梦》印象。进而了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历程和风格,以及她的身世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无一例外地透出一股苍凉意境,仿佛她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浸透了没落意识,她整个人都是凉的。因此,透过她的小说我们往往会阅读到人性深处生命的苦难。笔者通过张爱玲小说创作中没落意识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探讨没落意识对其小说创作及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一位广受读欢迎的、不可多得的重要作家。她的小说是她悲观精神的俘虏,浸透着荒凉之感。张爱玲的小说赋予故事、人物、意象以一种大的时间跨度;张爱玲的小说使历史与现实处于不断的叠映对照之中;张爱玲的小说时空关系往往倒错……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探讨创作主体将其悲剧生命意识与小说结构和技巧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苍凉的悲剧意味,"苍凉"是张爱玲描绘人生的基调,也是她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其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高峰期是从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在这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张爱玲都显示出了她的创作才能,她的作品主要分为散文和小说两类,她的散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张爱玲,她的小说则展现了她的创作天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视为一类人,市侩、拜金、虚荣,其实张爱玲是一个纯真、轻利、清雅的女子,本文拟从将张爱玲与她笔下的女子一一对比得出一个真实的张爱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不但是文学与文化界研究的重点对象,也是大众传媒、影视界热炒的作家。人们对张爱玲其人和作品的评价不同.看法各异,但把张爱玲看成是一个追求时尚、倾慕现代生活的作家,甚至给她贴上流行时尚标签的做法非常普遍。本文对张爱玲的创作思想和小说文本进行了分析,说对现代文明和金钱社会采取了彻底的否定态度,她的作品反映了她文化精神的中国传统内核,其创作主题不是在倾慕现代,而是在呼唤传统。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以她独具魅力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纵观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戏剧化的倾向:矛盾冲突集中化;景物描写意指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对白独白的大量运用和人物心理的动作化。这些戏剧化的特征拓展了张爱玲小说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前的张爱玲是一位“走红一时”的风云人物。当她的小说在上海报刊上一露面,就立即引起了文艺界和读者们的注意。当年的张爱玲以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了作家的宝座,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 在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虽然也写过散文、电影剧本和诗歌,但真正的成就还是她的小说创作。张爱玲由于对写作题材的熟悉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从他的第一篇小说创作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践生活,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人在企业实践生活中会选择人生价值取向,追求和创造人生价值.那么,你的价值目标发展取向是什么?你怎样用社会价值观来衡量人生是否有意义?在企业实践生活中又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存在生命意义追寻空虚化、生命价值理想多元化、生命情感淡漠化、生命责任“实用”化的现象。因此,对德育工作者来说,培育大学生生命尊严意识、使之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和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命教育中的尊重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自杀和他杀现象在校园频频上演,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极其严重,透过素质教育现状和新近出现的生命教育的分析,强调加强尊重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必要性,阐述实施尊重生命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偏执的欲望注定了今天精神空虚、灵魂堕败的时代悲哀。伴随成人教育功利化和中小学教育、大学生教育生命化的异相同步,站在不同生命主体的差异意涵点,眷注成人生命教育问题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旨在尊重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从生命主体、生命层次、生命阶段维度中,积极建构成人教育发展的生命结构,找寻成人教育的生命内涵,触及成人生命意蕴,真正使成人"成人"。  相似文献   

16.
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是生命教育的两大问题.人生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珍惜身体、诗化生活和升华生命.在考虑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关切生命教育的意义本质及符合生命教育本质的活泼形式,反对"放养"式、"饲养"式和"圈养"式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命若琴弦》中两个盲人主人公的命运遭际,认为小说的文本意义在于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人类生存困境的永恒性,强调“注重过程”是消解生存困境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宗教社会是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类型,其道德生活具有高度的整体性、较强的单一性和偏执型以及高度的稳定性等特点.作为宗教社会生活秩序的宗教信仰、宗教戒律、宗教仪式对于宗教社会道德生活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教信仰是宗教道德向生活渗透的自觉的精神力量;宗教戒律是宗教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中介;宗教仪式则是强化人们宗教信仰的日常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9.
向诤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5(3):117-118,121
《采薇》体现了鲁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古代忠臣形象的全新价值判断.通过对历史人物伯夷与叔齐的“故事新编”,鲁迅对“骨气”、“忠诚”的定义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鲁迅用自己的怀疑、否定的眼光剥落了伯夷、叔齐神圣的外衣,还原了他们精神的无价值.鲁迅在这篇作品中直指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又一实质:善于转化矛盾,以求自保;避重趋轻,苟且偷生.  相似文献   

20.
韩小庆 《新高考》2009,(4):55-56
As the star of such martial arts films as Hero,Unleashed,Lethal Weapon 4 and Romeo Must Die,Jet Li has had many cinematic close brushes with death.But it was an off-screen 1 of almost losing his children during an island vacation th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