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阅读是对话,阅读教学是一种多层次的对话。现代阅读教学的精髓就是对话。就小学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较多的是组织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或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相互对话,而在高年级,则还可以组织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对话,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和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展开积极平等的对话,打造丰富而生成性的精彩语文课堂。基于此,本文认为立足文本、深入文本、品味文本、拓展文本,让学生体味语言内涵、感悟作品思想,进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才能有效对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启迪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对话理论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文本为平台,教师组织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和同学、教师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对话交流。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对话和交流是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与学生,学  相似文献   

4.
教材选编的文本都是典范之作,文质兼美,情感真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讨论、联系生活等途径,感悟、体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从而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对话理论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以教材文本为平台,教师组织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和同学、教师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对话交流。其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对话和交流是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与作者、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材编写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种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6.
樊玉杰 《甘肃教育》2011,(15):67-67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同时也是阅读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多重对话相互作用,能形成"对话场",而营造对话空间,能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学生与文本对话,生成个性化感悟文本并非空中楼阁,而是生活的缩影。阅读文本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读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中感悟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通过读这种形式,去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调动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把文本与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感悟。为此,阅读教学要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读文悟文。  相似文献   

8.
吴榴玉 《文教资料》2008,(22):136-138
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再现文本的情景,体验文本的生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构建多元平台,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享受生活化语文给学生带来的欢乐.  相似文献   

9.
方煦 《学子》2014,(12):7-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在教学中怎样实施对话?让我们共同走进课堂教学,共同感悟对话的实施策略。一、对话应走向文本对话的课堂要求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切实做到深度把握文章的精髓,让自己、文章作者以及文中人物共呼吸,同命运!只有教师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  相似文献   

10.
郝敏 《考试周刊》2013,(10):35-35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新型课堂以对话为轴,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中,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在对话中激发情感,在对话中感悟品质,在对话中提升价值,这样就可以构建一种对话型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生活,让学生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一、在对话中激发情感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  相似文献   

11.
反思感悟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生活经验、生活环境总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了隔膜,严重阻碍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为了消除“距离”,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走进生活,教师应尽可能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意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张晖萍 《考试周刊》2012,(51):53-54
引言: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倡导探究性的、自主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批注式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课堂写真:《爱如茉莉》第三段教学片段师:课文的第三段,作者着重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细细体会,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读文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对话.因此,我认为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生活的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起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三个单元是"月是故乡明".在这个板块中,除了让学生去感受家园之思,还应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主动积极地去体味作者的情感思想,从而引起共鸣.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研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大致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只有理解文本,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思想,从三维目标角度去引导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学生只有充分与文本对话,理解作者的用意,才能不断地增强认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将对作者、文本、文本中人物事件的认知通过共享,形成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对话文本,以唤醒、生成、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并对文本生成新的意义,构建新的语文图式。  相似文献   

17.
加强英语对话训练,关注学生英语听说技能、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英语课堂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围绕课时教学目标,结合实践活动再构文本,增强对话的熟悉感,提升对话的贴切性、针对性,彰显对话的实用性,体现对话的生成性,使对话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需求,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教学形态被提了出来。但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不丰富,知识面也不宽,对很多文本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等比较疏远,很多时候我们只使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而多媒体技术因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时空容量大等特点,如果恰当地运用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一座桥梁,促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深入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20.
“对话”阅读教学指的就是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在彼此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自由发展与自主学习的教学。在开展高中语文“对话”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在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设立学生对话的平台,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相应的桥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促进阅读教学的全面开展。通过开展优质、高效的对话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灵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