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中出现"江""河"二字甚多,这两个字可以按照本义专指"长江""黄河",也可泛指其他河流。其泛指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古诗文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地名,了解这方面的常识,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是很有帮助的。1.名山大川。名山,古人"五岳"之说,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这些山至今还享有盛名。大河,最著名的就是黄河和长江,上古时,"河"、"江"不是泛指的名词,而是专有名词,专门指黄河、长江。《愚公移山》中的"河阳"之"河"就指黄河。2.行政区域。古代有"九州"的说法,这是上古时期我国的行政区划。据《尚书·禹贡》记载,它们是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愚公移山》就提到"翼州"、"豫南"(豫州南部)、"雍南"(雍州南部)等地名。  相似文献   

3.
《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中出现“江”“河”二字甚多,这两个字可以按照本义专指“长江”“黄河”,也可泛指其他河流.其泛指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 "河流和湖泊"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的要求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节教材知识内容由"众多的湖泊"、"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三部分组成.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第一和第二长河,由于它们流域面积广、流程长、知识点多,在中国分区地理中很难完全论述,为了让学生对这两条著名河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节第二、第三两部分对它们进行专题性介绍.  相似文献   

5.
知识天地     
长江和黄河一南一北,发源于同一个高原,很象一对“同胞兄弟”。其实,它们的年龄相差甚远。 黄河是我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它的年龄至今有五十至六十万年了,长江比它更古老。怎么知道河流的年龄大小呢?原来,河流在开始形  相似文献   

6.
小溪     
长江、黄河气势磅礴,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歌颂赞美过它们。的确,站在波涛汹涌的长江、黄河的堤岸上,不会不引起你无数美好的遐想和发自内心的声声赞叹。但我更爱那隐姓埋名,活泼奔流的小溪。它虽没有长江、黄河的壮阔,也没有大海的神奇,更比不上西子湖的秀丽,但它有独特的风格,内在的美。在那崇山峻岭中,在那幽谷荒滩里,你都可以见到小溪欢腾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有一种流派叫"学院派",也称为"学院主义",源自十七世纪西方美术界的一种流派,其观点保守、陈腐,以"古典、传统的维护者"而自居。后来便泛指那些囿于  相似文献   

8.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江""河"在文中专指长江、黄河;今天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2.词义缩小。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相似文献   

9.
提起长江黄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河同长江都是以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享誉全球。近些年来,长江沿岸旅游发展得很快,并且带动了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江不仅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景点,而且也成了国内的发达地区。相比之下,黄河沿岸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旅游上都远远地落在了长江的后面。虽然曾有一首歌这样唱到:不到黄河心不甘。但是了解黄河的人却不多。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在中华民族摇篮里成长和受过黄河魂传统文化直接熏陶的中外游客把游黄河列为一大心愿。那么,作为沿黄河的第一大城市兰州,是不是可以把发展旅游业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0.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皆自《诗经》以来中国古代、近代文学之精品,其中“江”“河”出现甚多,专指“长江”“黄河”者有之,泛指一般河流者有之,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特指某河者有之,现将其表现归类如下:一、凡文籍中所言及的事件有比较明确的地理位置或“江、河”...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号称两大血脉的长江和黄河,近几年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通过对全国高考题的分析,考查的内容有基础知识,也有一些是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试题.可见,"长江和黄河"一节在中国地理知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正>第二单元"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吟诵着李白的诗句,思绪与黄河波涛共鸣。千百年来,黄河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让我们带着一份崇敬,写一写你心中的黄河。第一次听说黄河,是在家中。冬日,大雪纷飞。一家人围着火炉,说着下雪结冰。说着说着,爷爷就说了一句:"长江一年四季都不结冰,但黄河冬天里结冰。有一年,结的冰啊,能走坦克。"一下子,我就被"黄河"之冰"镇"住了。在隆冬季节,"黄河",就这样一头钻进了我的脑海,深深地烙在我的心  相似文献   

13.
李白笔下的黄河、长江是两个巨大的艺术意象符号。黄河意象在整体上始终给人以雄浑、奔放、壮阔之美,充满了生命的动感;长江意象则主要体现为空远、清秀、幽静之美。这是长江、黄河所处的南北自然环境在诗人心理和情感上和谐折射的结果,更是南北文化对诗人才情和气质影响熏陶所致。  相似文献   

14.
"沟通"在我的眼中是一个美妙的词,充满了魅力!最早,"沟通"是指将两条河流的水连合起来,后来泛指使两方能通连.河流因有河道得以沟通,中西方的文化因人们的交流而得到沟通.  相似文献   

15.
从"第十名"现象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第十名"现象,是泛指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上的部分同学(如在班上10~20名左右的部分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成绩出色.相反,那些当年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反而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业绩平平(其实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就显现出不如以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早在更新世初期 ,就有人类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活。最先他们生活在以昆仑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在距今 30 0— 2 0 0万年前 ,他们沿着黄河和长江逐渐向其中下游地区递迁和拓展 ,从公元前六千年开始至公元前二三千年的尧舜禹时代 ,城池和居民聚落及祭坛建筑遍及黄河、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区 ,形成了以长江为轴心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为轴心的北方 (即中原 )文化的两大文化区。大量史实证明 :我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文明史。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17.
我省许多小学毕业生都有的数学练习册《想一想,练一练》70面上的第5题,是“黄河比长江短955公里,长江比黄河的1(1/5)倍少14公里。求长江、黄河各长多少公里?(用解方程)”我以为这道题  相似文献   

18.
江淮分水岭地理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分水岭,顾名思义,就是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分水岭。但在具体使用中,江淮分水岭具体指代的区域常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地理学视角对江淮分水岭概念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江淮分水岭概念有自然地理学意义上及人文地理学意义上的双重含义。自然地理学上的江淮分水岭即是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分水岭,西北起始于黄河、长江、黄河三河交界处,经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江淮丘陵,向东以长江北侧岗地为界延伸至东海之滨。人文地理学意义上的江淮分水岭是指在安徽省相关政府文件中提出的"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二者在实际指代的区域上具有本质区别。针对一些文献中把"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简称为江淮分水岭区的现象,本文认为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须要明确的是"江淮分水岭"与"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区"本质上是不同的概念,在某些场合必须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叫什么?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对祖国的名称又有不同的称呼: 1、中华"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字。2、华夏古时候,黄河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3、中夏扰言中原地区, 后泛指全中国。4、诸夏原指周代王室  相似文献   

20.
我的家就住在美丽的黄河岸边,黄河边上有很多漂亮的石子,我特别喜欢。听说,那天爸爸带我去博物馆看到的“黄河奇石”就是在黄河边上发现的。每次到黄河边,我都能找到一些让我惊喜的宝贝———那些奇怪、漂亮的石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的那些宝贝总会莫名其妙地失踪。后来,我才发现是妈妈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把它们扔掉了。妈妈总爱把我捡来的好东西悄悄地扔掉,还说“太脏了,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的”。我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理解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