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川耇 《考试周刊》2013,(76):61-6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持的一种自觉,并伴有强烈的困惑及想要去探究的内心状态。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究问题,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古人讲究做“学问”.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如何改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的现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白兆德  安全  王大斌 《数学教学研究》2010,29(10):66-67,F0004
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意义。当前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现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对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研究,了解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特点,考察不同区域、不同年级与性别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水平差异性,并分析成因.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国际数学竞赛冠以“奥林匹克”之名,意在激励广大青少年在数学学习与数学竞赛中发扬“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奥林匹克体育竞技精神,攀登数学科学高峰,最早举办的是匈牙利,最先用“数学奥林匹克”命名的中学生数学竞赛是苏联,1959年,罗马尼亚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由此拉开了中学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数学教育发展的前提,也是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转化为面向全体、加强双基、注重能力、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认识能力相结合,优化数学思维教学,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并掌握定量的方法,并能以定量的眼光去审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估测能力和应用意识。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做数学”活动,通过丰富“做数学”形式、经历“做数学”活动、积累“做数学”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度量意识,促进量感提升,最终建构量感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一定会应用于实践中,甚至不一定有应用的意识。本文将对导致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差的历史、自身及教师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出“喧闹”的课堂,有助于唤醒(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9.
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学应用意识,是指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带有实际意义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尤其是用来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强调学数学的目的是就是用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本文对此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袁祥 《考试周刊》2012,(45):67-67
由于农村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不强,因而常常出现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如今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新课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一定的要求。我们可以从数学课堂生活化,在生活中去揭示数学知识并发现数学问题.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践数学问题等方面,来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蒯龙 《考试周刊》2008,(49):58-58
强化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导方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培养中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应用于社会。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素质以及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对社会的作用等谈谈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3.
“应用意识”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表现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鼓励小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表达现实世界,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文章先简述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关系,然后对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种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以期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其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新课标大纲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材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通过对问题的研讨、学习,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数学建模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难点,强化数学建模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也能树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比较全面的认识数学及其与社会、技术、科学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 问题的提出,一位学生在其数学笔记的扉页上工工整整地写着:如果有来世,再不学数学!据说,这位同学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对中学生而言,“学数学”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做数学题.所谓“再不学数学”大致就是再不想解数学题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数学家谈数学学习的问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具体实践阶段,如何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帮助中学生寻求一种途径,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就成为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数学家的亲身经历和对数学的感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为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卫一些启示:学数学需要刻苦勤奋的精神,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有所创新;中学生的创新应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而不应该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研究课题,取得了多少成果。  相似文献   

17.
汤浩 《中学理科》2005,(9):20-20,75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求解,验证,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目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把“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下简称《标准》)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的应用意识既是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也是社会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增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数学及其应用曾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传统科学之一:以实用性和问题解决为特征的中国古代数学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达千余年之久。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师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失落。近年来,随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课程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