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以教育的必修课程。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比较重视语、数、外、理、化教育,而轻视思想政治课教育,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相当一些学校领导和师生中都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从根本上入手,优化政治课堂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刘士宏 《大学时代》2006,(9):109-110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转化功能无论我们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但是重视语、数、外、理、化教育,轻视思想政治课,“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相当一些学校领导和师生中还没有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特点、任务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举例是贯彻这一原则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薛宇仁 《农村教育》2007,(12):36-37
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中学思想政治课设置的内容是以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涉及哲学、  相似文献   

5.
禄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新课标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活动和体验为主。这样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带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深刻变革,多媒体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政治课教学容量和效果,对政治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的应用必须克服运用目的不明确、课件设计喧宾夺主、课堂容量过大、课件内容的选择不够恰当等问题,转变教学观念、遵循辅助教学的原则,加强指导,实现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教育是整个中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突出更深层次的要求。然而,就目前校内外环境来看,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使学校政治课教育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课程性质而言,“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摘自《课程标准》)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过多强调政治课教学的理论性,而忽视了它“育人”的主体功能。笔者认为,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所谓“社会性认知偏差”是指学生的认识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内容不相符,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形成了当前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处境的尴尬,这是不能回避的。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但是,由于不少教师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使思想政治课的“主导渠道”和“重要的作用”难以在课堂中体现,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主动参与不够。我们必  相似文献   

11.
王泽润 《山东教育》2000,(17):39-40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教育的诸多途径中,思想政治教学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和不可低估的优势。思想政治课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一)从素质教育的内涵看。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的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而道德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也突出体现了情感性。 (二)从教育过程看。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其中的情,就是道德情感,也就是思想感情,它是人同某种道德…  相似文献   

12.
“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新时代中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重要途径,是坚定新时代中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法宝,是培养新时代中学生责任担当的重要举措。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在遵循政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高效育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努力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发挥课堂“四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四史”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高中“四史”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对广大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著等现象。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中职生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者,综合素质不高。  相似文献   

14.
韩中英 《天中学刊》2002,17(4):119-120
思想政治课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外在客观因素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巨大冲击。这一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困惑多。在当前转型时期的社会状态下,各种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各个领域存在大量的失范和混乱。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的大多是“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15.
钱胥 《教学月刊》2006,(6):14-15
《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时事政策教育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对中学生进行的时事政策教育内容是党和政府最近制定实施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来源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每日新闻和各大报纸刊登的重要消息。然而,不少中学生平时忙于应付各科学习,陷于“上课—做作业—考试”循环往复中,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更不会对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学习时政,亦多为应付中考,临时抱佛脚。所以,在思想政治课中及时补充时事政策内容的教学,养成学生关心时事的好…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起着导向作用。思想政治和时事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担负着重要的德育任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德育的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教育功能、道德教育功能,个性心理品质功能及品德践行能力培养功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品质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戍长。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中专思想政治课与美育和谐结合,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事政治是独立于思想政治教材之外又与教材紧密联系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思想政治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教育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它同时规定“初中时事政策教育每周一课时”。因此,加强时事政治研究性学习既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政治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拓展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一、要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时事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新奇性的特…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对人的素养培育的教育活动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青年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学生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是我们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建设的需要。然而,德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和各种讲座等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20.
吴水木 《职教论坛》2002,(16):25-25
素质教育是关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问题。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整个教育战线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任务,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更显得尤其重要。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最重要的素质。”这就明确了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道德素质的培养,是职业学校政治课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结合专业特点,强化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掌握一定的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