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55-160
民间故事"刘伶醉酒"在我国多地流传,几乎家喻户晓。魏晋时期,刘伶醉酒的传说开始出现,最初只是传言刘伶"醉死",之后他又被附会为醉酒三年甚至十年;到了清代,又有刘伶拜访杜康以及醉饮"千日酒"等传说。从魏晋至清代,刘伶醉酒的传说是片段式的、文学典故式的,或在近代才定型。刘伶嗜酒之史实是"刘伶醉酒"故事发生的基础与背景。在故事情节结构方面,"刘伶醉酒"故事传承了"玄石醉酒"故事与"赵英醉酒"故事,它们共同构成"千日酒"型故事。在内容方面,"刘伶醉酒"故事还吸收了杜康造酒传说、仪狄造酒传说等内容。另外,整个"千日酒"型故事与中山国人擅长酿酒的传说或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文人与酒便结下难解之缘,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拜倒在酒杯之下,留下诸多轶闻趣事。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以其善饮、豪饮而闻名于世。其酒量之大,举世无双,曾有"刘伶醉酒,千日不醒"的传说,可谓中国  相似文献   

3.
刘伶与酒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局多变并且战乱不断的时期,它的社会背景也十分的混乱和动荡.竹林七贤中刘伶是最酷爱喝酒的名士,他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刘伶留下的诗文虽不多,但他所写的《酒德颂》却当之无愧称得上中国一千年前魏晋时期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4.
同为竹林七贤的阮籍与刘伶都以嗜酒著名,但他们嗜酒的状态与原因其实存在较大差异,阮籍心怀痛苦与无奈,因而无节制地狂饮痛饮;刘伶则特爱杯中物,每次都是酣畅淋漓地饮。阮籍嗜酒实际为醉态蒙蔽世人而保全自己;刘伶则因酒而达到放达脱俗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文人酒趣     
李涛 《教师博览》2008,(4):56-57
自古以来,文人与酒便结下了难解之缘,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拜倒在酒杯之下.留下诸多轶闻趣事。 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以其善饮、豪饮而闻名于世。其酒量之大,举世无双,曾有“刘伶醉酒,千日不醒”的传说,可谓中国古代的“醉星”。他任情放纵。饮酒不节,已经到了病酒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耽饮 《教师博览》2007,(3):32-32
耽饮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过饮,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唯当誓鬼神耳。便可具酒肉。”妇从之。伶跪而誓曰:“天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这个素以礼义之邦著称的国度里,魏晋时代潇洒的名士和大观园中美丽的少女从来都是有着特殊魅力的。妙的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颇有几分名士风度:不拘礼法、笑傲王侯、纵横才情、沉湎诗酒……朋友们说他“步兵白眼向人斜”,“狂于阮步兵”,“鹿东荷锸葬刘伶”——俨然一位乾嘉盛世的“名士”;小说的主人公贾宝玉也与名士相通,颇有点哲学眼光的贾雨村干脆把他和阮籍、嵇康、刘伶等划为同一类型。也许正是基于这些,有人认为:“曹雪芹的反传统思想基本  相似文献   

8.
正多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聚餐宴客,讲究的是雅、趣、乐,很有文化品位和技术含量。不像今人,上了酒桌就只懂糊里糊涂敬酒、乱七八糟夹菜,一阵稀里哗啦风卷残云之后,留下满席粗俗。古时赴宴,入门技术当然是"酒量大"。"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山涛以饮著称,据说山涛一天能喝相当于现在30斤的酒。唐朝的焦遂、李白等人也是一时"宴霸"。杜甫形容李白"斗酒诗百篇"虽有些夸张,但诗仙一次豪饮10斤应该不在话下。有一回唐文宗大宴群臣,王源中二话不说,一口气连饮了两大坛酒竟面不改色,相当于现在的20斤,酒量令人咂  相似文献   

9.
刘伶病酒(犯了酒瘾),渴甚,从妇求酒。妇捐(弃)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养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祈祷)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古代量器,十斗为一斛),五斗解醒(醉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样子)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御肉,隗然已醉矣。  相似文献   

10.
刘伶以嗜酒著名,其唯一创作《酒德颂》也以歌颂酒的品格为宗旨,实际上刘伶一生的主要行迹与《酒德颂》的主旨很好地诠释了酒在那个时代的特殊品格。  相似文献   

11.
刘伶的名作《酒德颂》真实地袒露了其内心世界,是他的一封自白书。本文从《酒德颂》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发的情感两方面来还原刘伶以酒为务、遗落世事、睥睨礼法之士的狂狷性格,并以《酒德颂》为窗口探究魏晋之际酒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吴中四才子”中的祝枝山与唐伯虎交情甚厚,时常相聚。一次,祝枝山与唐伯虎对饮。祝枝山带着醉意,口出一上联:贾岛醉来非假倒唐伯虎素以文思敏捷著称,听后,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不假思索地答道:刘伶饮尽不留零真乃一副绝佳“人名”联。上联中的贾岛,系唐代号称“诗囚”的苦吟诗人,下联中的刘伶,乃晋代享有“酒仙”之誉的著名雅士。人名对人名,十分准确,非常工整。上下联巧妙运用了异字同音(“贾岛”与“假倒”;“刘伶”与“留零”),生动地表现了祝枝山与唐伯虎喝酒时的形态,活灵活现,极富情趣。在皖南事变中负伤被俘的叶挺,1942年在敌人…  相似文献   

13.
谈酒     
任辉 《湖南教育》2015,(3):58-59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几千年,如要海选一件普世之物,酒一定会脱颖而出。古今中外,现代蒙昧,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喜之厌之,共识如一。酒是感情酿造出的琼浆。饮入的是酒,抒发的却是各样情致。温酒斩华雄,关云长何等英雄;景阳冈借酒打虎,武都头何等勇武;还击战前以酒选副帅,许将军何等爽直;青梅煮酒论英雄,曹孟德何等心胸;赤身裸体痛饮家中,刘伶何等洒脱……这些酒,飘散的是豪情。离席三里,即可闻见飘来的滚滚英雄气。  相似文献   

14.
刘伶借饮酒表现生活中狂放不羁的个性,白居易借饮酒表现政治上与世无争的态度;刘伶多写醉酒后忘怀尘俗,白居易多写醉酒后飘然欲仙。好饮,对刘伶来说,断送了前程;对白居易来说,保住了官位。  相似文献   

15.
<正>刘伶,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据《晋书·刘伶传》记载,他字伯伦,沛国人。曹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他嗜酒佯狂,任性放浪。"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扛着铁锹)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因此民间有刘伶饮杜康酒一醉三年  相似文献   

16.
刘伶(221-300年),字伯伦,沛国(今江苏沛县)人.他个儿不高,大约只有一米六左右,相貌丑陋,而且好酒贪杯,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酒徒狂士.其实,这位以好酒贪杯而名传千古得魏晋名士,不仅博学多才,文章写得也不错.他的《酒德赋》,曾经是人们竞相传阅的名篇. 醉里乾坤是耶非 在我国民间,关于刘伶饮酒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杜康酿酒刘伶醉,不醉三年不要钱"的传说.从宋代至今的近千年岁月里,在广为流传的民间说唱文学里,"刘伶"和"醉刘伶"一直是美酒和醉酒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刘伶简论     
学术界对刘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言行的考察。本文则从刘伶的言行入手,探讨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玄学意境,探讨《酒德颂》的文本思想内容及其对颂体文的传统写作规范的突破,刘伶从特异的言行到对《酒德颂》的创作,是对玄学意境和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反抗、蔑视和讽刺世俗礼法及其代言人的行为,但这只是其实践和追求过程中造成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竹林七贤"中,善于操琴的嵇康与嗜酒如命的刘伶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或以"琴"或以"酒"为载体,通过自己一种"特立独行"的行为来表达对司马氏政治重压的无声反抗,体现了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与解放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9.
传说东晋杜康开了一个酒店。以饮酒闻名天下的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后边笑边走进酒店,谁料,刚三杯下肚,刘伶就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家去,真的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告诉他  相似文献   

20.
传说东晋杜康开了一个酒店。以饮酒闻名天下的刘伶从这里路过,看见酒店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横批:不醉三年不要钱。刘伶看后边笑边走进酒店,谁料,刚三杯下肚,刘伶就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了,他跌跌撞撞地回家去,真的一醉三年。三年后,杜康到刘伶家要酒钱。家人告诉他说,刘伶巳死。刘伶的妻子听到杜康来讨酒钱,哭嚷着要状告杜康。从此,杜康酒之名也被传扬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