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是一种个体的主观感受,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有重要影响。作为特殊群体的听觉障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是实现其社会有效融合的途径之一,从培养积极情感体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安全感、强化自我效能高、重视感恩教育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提升听觉障碍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考察大学生语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大学生群体语言能力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即普通话和英语能力越强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越强;语言能力不仅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还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语言能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因个体异质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要素,但“伊斯特林悖论”的提出引发了诸多莫衷一是的争论。教育作为提升收入的主要途径,其经济价值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8)数据分析发现,文化消费在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类别文化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而家庭收入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文化消费对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但低收入群体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比高收入群体更加显著。因此,新时代教育应注重提升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强化教育“致幸福”实践路径;加强文化消费教育,提高全社会消费素养;构建差异化的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不同经济群体消费需求,避免“伊斯特林悖论”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大学生情绪智力、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对300名来自巴基斯坦不同大学的学生进行情绪智力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沃里克爱丁堡心理健康量表的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情绪智力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显著指标;自我情绪的清晰度和调节能力以及在个体层面上对他人情绪的理解能力,是解释和描述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情绪智力的理解能力,建设能够提高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积极基础项目,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系统观视角出发,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个体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的自助策略与外界支持策略。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促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整体认识,并对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男生,城镇学生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农村生源学生,而且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朱佳隽 《成人教育》2012,(4):106-107
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获得幸福感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议题,帮助大学生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实现个体生命价值,提升生活质量、获得生活满足感和幸福感,最终促进其自身健康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总体特征,探讨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的同时,获得对幸福感的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静 《林区教学》2012,(5):35-36
探讨了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初中生心理韧性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以621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初中女生的人际协助和积极认知优于初中男生;独生子女心理韧性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心理韧性优于乡镇学生;是否留守学生其心理韧性无显著差异;高心理韧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心理韧性学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韧性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预测值分别为37.1%、14.2%、10.6%。要针对不同初中生群体开展有效的引导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整体性评估。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低将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来研究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找出影响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建议。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范生整体自述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免费师范生、男师范生、独生子女的自述幸福感均低于对照组;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的幸福感各维度排序除“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两个维度外基本上趋于一致;幸福感各维度在人口学统计指标上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影响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给着手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网络交往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58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探讨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网络人际关系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交往依赖是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因素。网络人际关系得分越高,个体精力越旺盛;网络社交自我知觉得分越高,个体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越低,感觉越紧张;网络交往依赖得分越高,个体精力越差,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越弱。网络交往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从网络交往的关系层面、认知层面等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12.
以18 049名14~35岁人群为调查样本,分析自我增强价值观对主观社会阶层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但这一关系受自我增强价值观的负向调节:在高主观社会阶层群体中,持有高自我增强价值观的个体其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体验到更少的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以及更多的消极情绪;该调节作用的中介因素是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研究结果表明,高社会阶层幸福感更高,但是如果个体自我增强价值观过强,可能使其忽视内在心理需要的满足,最终导致即使在内卷中“胜出”也并不幸福。鉴于价值观之间的竞争关系,要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抑制过于重视功利化的自我增强价值观,缓解内卷,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对于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管理部门执政能力、切实关注新市民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研究拓宽了主观幸福感的关注群体,对促进我国主观幸福感本土化研究具有理论价值。文章从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出发,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今后研究应考虑测量工具可靠化、研究模式深入化、研究方法纵向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心理问卷探讨了学生干部经历对大学生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有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在坚韧性人格、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坚韧性人格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的实施成为提升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的新机遇。江西省智慧作业作为信息技术助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的典型案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于2021年11月江西省11个市78个县(区)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是否使用智慧作业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是否使用智慧作业对影响学生主观幸福感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慧作业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感产生积极作用。因而提出加强智慧作业推广力度,落实智慧作业常态应用,精准定位学生学情,重点优化作业设计,共建共享名师微课,创新实施翻转课堂等建议,为充分利用智慧作业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广州地区6所高校1 745名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当前研究生群体的精神信仰状况,并探讨其与自测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前研究生精神信仰状况良好,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民族主义、生命崇拜、家庭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家族崇拜、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信仰;(2)精神信仰对其自测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政治信仰、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可以促进个体健康,而神灵崇拜、金钱崇拜和家族崇拜则侵蚀个体健康;(3)精神信仰对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宗教信仰、民族主义和生命崇拜可以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而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则侵蚀个体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丁珂 《职业技术》2010,(6):58-60
目的:探讨高三学生不同群体间的自我概念和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关系,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作参考。方法:用自我描述问卷Ⅱ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164名高三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高三学生自我概念的城乡差异显著,文理科学生在学业自我概念上差异显著,应届生和复读生在非学业自我概念上差异显著;科别、是否复读和家庭所在地对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影响。②高三学生的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概念、数学自我概念、情绪稳定性和诚实可信赖能显著正向预测总体情感指数;与父母关系、情绪稳定性、数学自我概念能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结论:高三不同群体的学生在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存在着显著差异,自我概念和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前者能显著预测后者。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水平做出的整体评价,也是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标准之一。研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大学生幸福感的现状,从环境和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分析造成大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结合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帮助大学生提升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关注农村青少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和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贵州农村1274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对象的追踪研究,考察了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和半年后主观幸福感的累积效应及其作用模式。结果表明:(1)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少年拥有较低数量的积极资源,面临着中等程度的压力风险。(2)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当前主观幸福感的各项指标均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其中,累积资源主要以非线性的正加速模式发挥作用;累积风险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3)积极资源和压力风险对农村青少年半年后主观幸福感仍然具有显著累积效应,并且均以线性模式发挥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提升农村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干预实践中要重视多因素的累积作用,既要关注和缓解个体所面临的多种压力风险,又要注重其多领域积极发展资源的建构。此外,对于当前幸福感,结果显示构建积极资源的作用要比减少压力风险的作用更为迅速,表明有效提升农村青少年幸福感的关键是及时构建积极的资源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分析,本文考察了遗传素质、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生活事件、控制感等外部客观因素和内在主观因素对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