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司法改革的大力推进,引发了学者对基层法官司法的关注。与社会基层关系最为密切,并在司法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的基层法官的角色在法律人、社会人、行政人之间游荡,这也是是转型时期中国法官所特有的现象。基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运用了独特的司法策略,来确保审判之"公正",乡土社会特有的规则、司法者的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和使审判获得合法性的司法目的是司法情理化的重要因素。以法治优先为原则,寻求法治与情理的合和之境是基层法官应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差距较大,人们的文化水平高低有别,尤其是法官在面对农村案件当事人时,怎样引导他们正确参与诉讼是值得认真思考之事。司法能动是中国大法治环境下积极倡导的司法理念,这一理念契合了农村基层人民法官处理农村案件时积极引导案件当事人参与诉讼的现状。语言是法律诉讼的媒介,基层法官与当事人沟通的同时,还要掌握语言的深浅,避免不与法律相违背的语言缺陷。农村案件当事人需要法官给予更为直白的诉讼指导,由于司法语言承载着司法公正,司法语言运用成为司法实践中很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司法裁判与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裁判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官,依法定程序对诉讼案件进行审理后,做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结论性判定的活动。司法裁判受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背景的影响,与此同时情感因素也是法官在断案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法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因素,只有这样法官才能做出具有说服力的并且值得信赖的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案件中司法审判的机会主义行为是指法官为追求期望的司法结果而恣意裁判,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确定和忽略个案正义的行为,包括机械地遵循指导性案例、同一法官对同类案件可能不同判决以及裁判过程中的模板化。除知识产权存在无形性、法律状态和保护范围不确定性等独特性之外,交易专用性资产和理论解释的分歧也会推动机会主义司法行为的发生。机会主义司法纵容了机会主义诉讼,损害法律权威性,必须通过制度的完善加以抑制。可以通过采取建立同类案件判决评价机制、判决公开化、培养法官司法人格、确保司法独立等措施,规制机会主义知识产权司法行为,实现法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在司法方面,具有历史的特色。中国传统社会对复仇司法量刑与法律制度、情理道德、司法者个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社会对复仇案件司法,反映着历史的博弈过程,因此对于复仇案件的处理反映着法律、道德的相互作用。复仇司法所反映的是道德与法律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复仇原因和司法裁断结果具有道德特色,同时复仇案件的处理反映着法律、道德之间的交互性,也就是中华司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人的法官分化为“法律世界中的法官“、“权力结构中的法官“、“社会文化中的法官“三种角色.不同角色的主导性、司法是否独立、法律精神与文化观念的吻合程度是影响法官角色冲突的重要因素.对法官司法不公现象应作理性透视.从体制入手,为司法建立和谐的规范环境是实现法官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8.
民事裁判博弈是指利用博弈理论来分析民事裁判过程.它需要假定参与者是理性的,主要讨论的是双方当事人和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如何通过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水平.民事裁判完全具备博弈分析的条件,对民事裁判进行博弈分析是完全可行的.运用博弈理论进行裁判不仅可以减少矛盾冲突,提高法律的实效性,也有利于查清事实真相,抑制当事人诉讼欺诈.民事裁判博弈具有信息不对称、动态互动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法律解释的视角,作为法律方法论意义上的狭义法律论证,以司法为中心视角,研究法官裁判中的法律论证问题.司法论证是指原告、被告以及法官等各当事人根据司法程序规则企图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对抗性活动,是一种博弈.从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看,司法论证博弈的推理行动产品是由基础逻辑所决定的应用逻辑,研究的是在行动产品过程中所把握的逻辑法则,用"模式"来刻画.司法论证博弈模式的推理方式是"证立",此"证立"具有"可废止性".  相似文献   

10.
法律沟通在审判中、在当事人之间以及在立法、司法中是普遍存在的,具体表现在法官、检察官、诉讼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契约和非契约当事人之间的沟通,立法、司法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法律沟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化矛盾,促进和谐;满足需要,实现目的;提高效率,维护权威。法律沟通的障碍:一是法律的抽象性难以理解;二是情理法的不一致性令人费解;三是法官自由裁量案件结果的不统一会影响法律沟通;四是案件的不能有效执行阻碍法律沟通。法律沟通的技巧包括:法律沟通的主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法律沟通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和富于幽默感,沟通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等等。  相似文献   

11.
犯罪明知是嫌疑人的内心状态,是难以用证据证明的.在司法实践中,对明知的认定大都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予以推定.明知的推定有助于解决案件证明环节上的困难,有助于实现刑事司法的目的,对推动刑事司法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法话语权,是司法话语权主体所拥有对法院司法审判过程的言说行为权,是司法话语权主体对法院审理、判决案件的司法过程所享有的表达其利益、主张与要求的话语资格。司法话语权主体,则是享有司法话语权的个人或集体。司法话语权主体行使司法话语权所形成的各种司法话语汇集的博弈场所,就是"司法话语场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日益紧密,涉外纠纷也日益增多.在涉外民商事案件的解决过程中,国际司法协助的作用不可忽视,域外送达机制是司法协助中重要的方面.我国的域外送达机制在制度上存在很多缺陷,实践操作中送达周期长,效率低下,阻碍了涉外案件的圆满解决,本文借鉴了欧美国家域外送达机制方面的先进制度,提出我国在这方面应予以完善的地方,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规范意义下我国司法解释的类型可以界分为解释、规定、规则、批复、决定五种.关于实践中司法解释存在的脱离个案进行规范抽象解释的现象,不少学者将其概括地描述为司法解释的"立法化"趋势.通过对不同类型司法解释的分析可知,规定、规则和批复型司法解释仍属于最高司法权力行使的应有之义;而决定、解释型司法解释则具有明显的准立法性样态,...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不同时代的语言有不同的习惯和规范。只有树立语言使用的标准意识和规范意识,才能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在阐述这种思想的同时,结合自己在长期的现代汉语和多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所碰到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实践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很多有争议的案件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其中有些舆论或多或少地对司法判决造成了干预,影响了司法独立,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司法本身不够公正,具体表现在审判程序有瑕疵;量刑不妥、违反先例;司法不够独立;审理不公开透明;司法系统缺少问责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国家,女性主义的运动以及理论的发展不断地唤起女性沉睡的意识,女性逐渐将目光转向家庭暴力领域,加上法医学的进步,受虐妇女综合症成为女性权益在法律方面的“护花使者”。此理论对中国有一定借鉴价值,我们可以在宏观层面上对一些以男性价值观为主导的立法加以重新审视。而在具体层面上,该理论可以为中国刑事法律中增加规定“因长期受暴而被迫伤害,杀害施暴人的犯罪是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各地法院面对此类案件与酌定情节从轻判判断中,出现裁判不一的情况,最高法院可通过各种途径发布指导性案例,解决此类案件裁判相差悬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涉法信访”是当下中国信访问题中不容回避的问题之一,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与司法相关的事项向非司法部门反映以求解决的活动,其本质是利用人治的力量去解决法治之事情。文章从对两个问题的追问上去探究“涉法信访”产生的原因,认为“涉法信访”之所以存在,其一是当前司法部门的能力不足,其二是非司法部门权力过分强大所致。  相似文献   

19.
法学教育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一门实践理性的学科,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在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寻求平衡,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强调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当强调对"问题意识"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正存在"问题意识"缺失的难题。其缺失的影响原因有:"问题意识"缺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教育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教师职业道德的隐性下降。因此,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解决理论问题为中心,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强化实践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刑法学界对"意见"是否属于司法解释表现形式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主要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认识观点。否定性观点认为,"意见"不是司法解释,而是司法解释性文件,不能在裁判文书中直接援引。而肯定性观点则与此相反,认为从规定的内容看,系对审理受贿案件如何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属于司法解释的内容。应当说,肯定"意见"属于司法解释的观点更有其合理性与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