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受到教育测量研究人员和考试工作者的重视。就内涵看,考试公平性属于效度的研究范畴,它关注的主要是针对所有考生分数解释的效度。以高考为例,分析我国在考试公平性实现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考试公平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二是缺乏有关考试公平性的法规、标准,三是考试各环节存在若干有碍公平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基于我国国情保障考试公平的策略:一是在公平性原则指导下制定法规政策、专业标准,二是督促考试各环节重视公平性原则的落实,三是推进对试题进行公平性分析并妥善处理所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1-2016年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十五年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呈现如下特点:从内容上看,热点主题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尤其是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问题;从时间上看,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一直处于活跃涌现期,只是在不同的阶段,研究的热点有所变化;从类型上看,热点主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平稳型,第二类是突变型;从研究机构上看,虽然有重要的领军机构,但是各个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从学科分类上看,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但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较少。今后应加强:教育政策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考试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欧美等国十分重视对教育考试质量与公平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教育考试标准,这是教育考试公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研究选取了美国心理协会、教育研究会、全美教育测量协会联合制定的标准,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制定的标准,欧洲测试协会制定的两个标准,欧洲国际语言测试协会制定的两个标准,共计6个国际教育考试标准。通过编码研究,发现它们共同呈现出的国际特点为:一是突出基于证据的考试测量决策与操作;二是强调对考试分数的有效解释;三是公平与质量是共识性最高的价值取向;四是考试标准不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征。除了特点以外,研究还总结了国际教育考试标准呈现出的趋势:一是考试质量与公平标准多由测试协会主导制定;二是兼顾测试公平性原则和测试行为准则;三是所有考试利益相关者承担维护的协作责任。教育考试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特点与趋势为制定我国考试质量与公平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从而保障考试的公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考风考纪是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学生素质和道德标准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一.考风考纪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目前高校存在考试作弊现象,但不是主流从作者调研情况看,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当中确实存在各类作弊现象,但绝大多数同学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能自觉抵制,严格遵守考试纪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看来,考试是一种相对公平的检测和选拔方式;但在理论上,“考试公平”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考试如何才能“公平”? 考试的公平性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今天,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考试是“天然公平”的。几乎没有人会否定“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是英雄,是好汉,考场上见”之类的说法。如果因考试成绩不好而被拒绝入学或录用,受试者大多并无怨言。但是,许多西方人并不认为考试是“天然公平”的。一个美国人因某项考试成绩不佳而被拒之于校门、厂  相似文献   

6.
考风考纪是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学生素质和道德标准的重要指标,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一.考风考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高校存在考试作弊现象,但不是主流从作者调研情况看,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当中确实存在各类作弊现象,但绝大多数同学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能自觉抵制,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相似文献   

7.
教育考试的公平性问题关系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国内外时教育考试公平性的研究来看,对教育考试公平性的认识有待深化.教育考试公平性的理论研究是制定教育考试公平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平是一个政治学概念,考试公平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从这一角度探讨考试公平的重要性、基本原则、如何实现考试公平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初步看法,旨在引起各界对考试公平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主招生制度是大学准入制度的核心之一,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哈佛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为美国和中国推行自主招生制度的典型高校,且两者各有千秋。从招生机制看,哈佛追求自由,复旦注重政治;从招生标准看,哈佛强调能力,复旦侧重水平;从招生程序看,哈佛崇尚自治,复旦偏重法治;从招生来源看,哈佛取向开放,复旦看重地域;从招生考试看,哈佛主张多元,复旦倾向统一。借鉴哈佛经验,我国高等教育应当改革统一招生模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完善高考科目设置,融通中学大学壁垒;扩大高校自主权利,切实推行学术自由;完善教育立法建设,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产生的一种需要,是进行任何性质的比赛或考试所追求的基本原则。教育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一种重要体现,围绕考试公平性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职业院校考试公平公正的几个主要问题以及影响考试公平性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31年-2000年间发表在《哈佛教育评论》论文的统计分析,显示出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由"学科本位"到"问题本位"的重心转移。以1960年为界,其之前的教育研究特别注重以教育哲学为基础的"学科本位"的研究,之后的教育研究则越来越体现出"问题本位"的研究趋势,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政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BOOK REVIEWS     

The articles in this issue represent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how whiteness as a social construct embodie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ehavior, and collective enterprise in the context of schooling. The author's goal in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notion of whiteness and when possible to comment on the articles of this special issue devoted to the topic. The examination of "whiteness" a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 is a relatively new phenomeno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fact that "whiteness" has gone unexamined for so long is a function of the power of paradigmatic thinking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he predominant viewpoi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has been that people of color lack man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being white, thus the focus of scholarship has been on documenting these differences or examining interventions designed to remedy these so-called deficiencies. The articles of this special issue represent an intellectual challenge to this mode of thought.  相似文献   

13.
Towards More Effective Evaluation Studies of Educational Med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blem of the usefulness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ctivities is one which has been of concern for some time. Recently, evaluations of educational media have been criticized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identifies several alternative models for the design of evaluation studies and describes a study based upon aspects of these alternative models. Some issues and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review are discussed, and the paper concludes by referring again to the issue of the usefulness of educational media 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4.
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考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领域主要体现在对中小学考试的要求上。如何看待本次课程改革在考试上的诸多新规定与新要求,这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考试具有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它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且还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还不能拒斥和削弱考试的功用,更不具备取消考试的条件,相反应当想方设法改进、完善它,促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多样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种种原因,就地灌注桩的损坏率较高,不得不依赖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测工作。用动力响应测定方法来代替传统的静载试桩,具有轻便、快速、经济等优点,所以发展很快。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如何在江门市应用“敲击法”的原理,经过近七百根桩的实测,提出无损检测普查桩基质量的方法和判别标准,以及初步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作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一项活动,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引发了一系列被称做"高考现象"的社会现象。"高考现象"的出现表明高考已不仅仅是教育界的事情,而且已经变成整个社会的事情。"高考现象"出现的背后有种种原因,但学历社会的现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将"高考现象"放入学历社会的背景下考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2007年度基础教育领域的课题申报材料为分析对象,分析最近两年我国基础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意向。在选题与申报方面,研究者开始关注到教学与课程的关系,关注到教学改革、课程推进与教师成长的密切关系;高考与高中改革相关联的课题意向较少;学校层面的整体性、结构性的变革需要加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的理论品性提升问题也有待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高考制度在我国长期被视为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尺度,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考本身虽然具有相对的公平性,但究其本质,它毕竟只是一种普通的人才选拔制度,在日趋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它并不具有保障社会公平的责任和能力。目前我国高考改革领域出现的众多问题和阻碍,正是由于高考被赋予了太多它本身不该也不能承担的社会责任所致。因此,让高考回归"教育本性",才是目前高考改革的理性目标。  相似文献   

19.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 decisive anti-foundationalist turn has emerged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With such a shift, both the possibility and the desirability to conceive of educational processes and practices in terms of mastery and predictability has been challenged. In this paper, by locating my work on such an anti-foundationalist horizon and by stag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Dewey and Heidegger, I wish to frame the issue in terms of what is behind and what is beyond the detached and self-assured subject that is supposed to found the kind of managerial frameworks that dominate educational practice worldwide. Specifically, it is my contention that for both Heidegger and Dewey, we are, on the one hand, vulnerable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delivered to an uncanny and uncertain condition; even knowledge is dependent upon a wider, non-discursive context. On the other hand, such an uncanniness and dependency, rather than flowing in some nihilistic defeat of educational purposes, puts radical responsibility on the side of the subject. For both Dewey and Heidegger, being a subject means being-with-others while transcending and advancing one’s boundaries. The notion of education that will emerg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ewey and Heidegger is a type of both subtraction and overstepping, a type of event that we cannot manage, and yet requires our attention, our educational effort in dealing with it, in loading it upon ourselves, thus reconsidering our existence.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框架已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要在观念水平上提升,做到正面引导公开化、教育服务一体化;要在教育水平上提升,做到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资源基地化;要在管理水平上提升,做到网络管理法制化、管理服务人性化、管理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