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张爱玲以尖锐凌厉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变态心理和扭曲人性所造成的悲剧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文坛最美的收获"——《金锁记》。从女性视角看,主人公曹七巧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不幸又可怜;而她最终"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却是可悲又可恨。她这一生就是一部  相似文献   

2.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她所有作品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篇。其中主人公曹七巧几乎是无法撇开的话题,关于她的疯狂,关于她的变态,关于她的阴险,关于她的丑恶,这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臭名昭著的妻子和母亲原型。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七巧无形中有  相似文献   

3.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她所有作品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篇。其中主人公曹七巧几乎是无法撇开的话题,关于她的"疯狂",关于她的"变态",关于她的阴险,关于她的丑恶,这使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臭名昭著的妻子和母亲原型。"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女主人公曹七巧是直接受宗法封建势力迫害的典型。黄金的枷锁压得她扭曲了人性,是她的人生的三个转折点形成了她的变态性格。  相似文献   

5.
《金锁记》以女主人公曹七巧被"黄金枷锁"套牢的悲剧人生为描写主线,但同时更是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其中姜长安的形象是作者着墨较多的,本文尝试研究长安在母权压抑下的凄凉人生,通过长安人生中的几个主要经历,来展示封建家长制度压抑下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曹七巧是个被黄金枷锁套牢的疯狂女人,在与命运的对抗中,逐渐失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从被食者沦为食人者,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幸福。张爱玲在《金锁记》中细腻描述了七巧的心理转变历程,揭示了现代人性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7.
《金锁记》通过对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而真实地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毒害和精 神的摧残。畸形的婚姻,使七巧的情欲受到压制,在可望而不可及的爱的炼狱中忍受煎熬, 但七巧并没有停止对命运的抗争。金钱成为她精神的主宰,用黄金的枷锁套住了自己的生活, 她的灵魂完全被金钱所异化,在扭曲变态的心理支配下,她亲手毁去了儿女儿媳的幸福,成为一个十足的泯灭人性的疯子。  相似文献   

8.
《金锁记》中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 ,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 ,并成为金钱的牺牲品 ,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和人性的彻底泯灭。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表现曹七巧变态心理和人格异化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被锁。将七巧推向悲剧深渊的正是金钱和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家族制度。第二,锁人。七巧在被“锁”的同时也“锁”住了亲生子女的幸福,她用她那锋利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连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作为一个严肃的女性作家,在表现曹七巧变态心理和人格异化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入手:第一,被锁。将七巧推向悲剧深渊的正是金钱和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家族制度。第二,锁人。七巧在被“锁”的同时也“锁”住了亲生子女的幸福,她用她那锋利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连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相似文献   

11.
《金锁记》历来为人所称道,傅雷曾如此赞誉:“《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的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的最美的收获之一。”①研究《金锁记》及其主角曹七巧的文章可谓层出不穷。以往,评论家们通常以文化与人性为视角,杨义认为《金锁记》是“黄金与情欲的传奇”;②夏志清认为七巧“是把自己锁在黄金的枷锁里的女人,不能给自己快乐,也不能给子女快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于192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下简称《来信》)描绘了一个女人执着而凄美的一生。故事以陌生女人临终的遗信为引子,用追忆的方式诉说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从少女时代的她开始,一生中两次和他相遇,肌肤相亲。她两次选择离开。临终之时,她用信的形式将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告诉了他。电视剧以主人公完全占有“视点权”的女性“霸权”叙事,叠加一种“死到临头”“死也要死个明白”的大义凛然,对自己的生命与爱情进行了一厢情愿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历来被人们看作一个利欲熏心和人性泯灭的“恶”女人,她的乖戾、阴鸷让人不寒而栗.殊不知她只是一个生不逢时的被戕害者,是被封建势力摧残以致灵魂扭曲的可悲者.文章从女性畸形的生存状态、女性自身的心理弱点以及无法挣脱的封建礼教等诸多因素来探析曹七巧疯狂变态的深层原因,以悲悯之心解读中国传统女性的凄怆人生.  相似文献   

14.
《金锁记》中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并成为金钱的牺牲品,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和人民生的彻底泯灭。  相似文献   

15.
临刑联对     
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举子戴名世进京赶考。乘船过江时,船上的人都在议论一位木匠犯法的事。据说那木匠曾为该县衙门制过多副木枷,没有想到自己今天也戴上了枷锁,真是“自作自受”。当时摇船的艄公出联“木匠造枷枷木匠”让戴名世对,戴苦思冥想,无以为对。  相似文献   

16.
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塑造的一个人性扭曲、心理变态的人物形象。其出生的时代、家庭出身、爱情、婚姻和金钱是造成她心理变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历年来,人们对《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人物众说纷纭,但基本上形成了一致的观念:在金钱与性欲的枷锁中,她毁掉了自己也毁掉了别人。这样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人们似乎忽略了张爱玲这个不喜欢“飞扬”,只喜欢在“安稳”中发现永恒的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和感受世界的方式,从而也忽略了在曹七巧的身上所体现的作家对于双重夹缝中人的生存方式的思索。下面我就通过对曹七巧双重处境的细读,来展现张爱玲所体验到的尴尬和孤独。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完成了她对女性的书写。在作品《金锁记》中确立了曹七巧的疯女形象。通过曹七巧对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的反叛,张爱玲强调了女性被男性扭曲的心路历程。通过压抑处境的书写,张爱玲叙述了以曹七巧为代表的女性在宗法父权体制下所承载的性别、经济、人格上的剥削和压制。以曹七巧为代表的女性家长身份在男性家长缺席的情况下得到了确认,张爱玲把处于从属压抑位置上的女性纳入叙述主体。  相似文献   

19.
崔伟伟 《现代语文》2006,(11):65-66
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他以凄美哀婉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陌生女人”悲情而又短暂的一生。这个为爱而活、为爱而死的“陌生女人”也成为作家成功塑造的诸多理想女性形象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就连大作家高尔基在读过此篇之后也不禁坦言道:“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情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①陌生女人的“悲”在于她用尽一生去等待与守护一份无望的爱情,一句“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饱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由于…  相似文献   

20.
张妮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5):26-28,32
《维莱特》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一本自传体心理小说。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本小说是作者压抑情感的一种外化形式。作者创造了一个倍受压抑的女主角露西。她心灵的压抑,不仅来自于她内在的“理智”,还来源于整个社会的外在压迫。在“压抑”的束缚之下,露西悲观绝望,被动地承受着命运安排给她的一切,丧失了行动的权利。她没有勇气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哪怕是自己渴望已久的爱情。“压抑”好比一个牢笼,监禁了露西所有的梦想和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