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滨滨 《文教资料》2009,(17):17-19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写作视角,通过书写女性来探究人性。本文解读了其代表作《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由人变成魔、由被害变为害人的过程,分析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对人性的阐释.以及从中得到的时人生、人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杨敏 《时代教育》2007,(7Z):136-136,138
说到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她用凌厉的笔触充分挖掘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心理变态给人造成的悲剧,“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在张爱玲此类悲剧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被夏志清教授誉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一部叙事文学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金锁记》这出深刻的悲剧就在于它成功刻画了一个象征人性沦落历史的疯子——曹七巧。  相似文献   

3.
曹七巧由贪财的兄嫂作主嫁给了一个有钱的残废人,由此她便被金钱锁住了一生的爱与情俗,心理逐渐变态,人性也随之扭曲,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施虐者,并亲手扼杀了一双儿女的幸福。《金锁记》通过七巧这个艺术形象来揭示正是金钱,情俗的力量,使人性扭曲这样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为经典的中篇小说。以拉康的主体欲望理论为基础,能够深入地探究《金锁记》中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理发展历程,揭示其作为欲望主体的确立过程,在初始欲望对象匮乏的状态下如何在欲望驱动力的作用下不断寻找、追逐欲望对象的替代物,由受害者步步沦陷为加害者。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被誉为是继祥林嫂、繁漪之后的一位不朽的女性艺术典型。本文试图从压抑与反叛的统一体;清醒的痛苦主义者;物欲与情欲的双重束缚者;受虐、自虐、施虐的角色转换;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体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呈现出的多维多向性。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艺术家或是作家的手中、笔下,丑的事物、畸形的东西愈来愈丰富,也愈来愈具备审美的意味。丑代表人生的负面形象,是美好事物的否定性因素,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创伤和扭曲。张爱玲代表作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变态丑陋,让人过日不忘,一是她身上存在韵悲剧性因素而给读者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再者还因为她对身边人的折磨而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7.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篇重要的代表作品,也是我们品评不尽的作品。早在1944年4月,傅雷就说“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1]夏志清也将《金锁记》定位于“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为了金钱而嫁入豪门,被金钱锁住了情欲,并用这枷锁劈杀了自己的至亲骨肉,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七巧有一个心魔对黄金和情性的双重渴望.七巧一生都游离在黄金欲与情性欲的边缘,处于黄金欲与情性欲的矛盾斗争中.在黄金欲与情性欲的矛盾斗争中巧被逼"疯"了."疯"了的七巧把悲剧延续到了儿女的身上,酿成了更凄惨的悲剧.七巧的心魔、七巧自身的性格矛盾是造成这一悲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着力刻划了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形象——曹七巧。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七巧的可怜可恨。本文力求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还原七巧心理变态的深层原因:情感的缺失、婚姻的不幸、欲望的压抑、生存的恐惧等。人都是需要宣泄的,七巧只能以另类的方式排遣自己的愤懑,实际就不是常态,让人不得不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怒其不仁。人格的缺陷、环境的逼迫、爱情的破灭最终导致人性的裂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苍凉与震撼。  相似文献   

10.
《金锁记》作为一部描写女性命运的作品,它成功描写了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和心理变态的过程。她的变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家族。曹七巧原是乡下开麻油店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她的哥嫂贪图荣华富贵想攀高枝,把她嫁到上海富室姜家,丈夫是个病人膏肓,完全瘫在床上的男人,七巧没有正常人的生活,为了继承丈夫可观的家产,她埋葬了正常人的情欲,守着活寡。  相似文献   

11.
徐敏 《陕西教育》2009,(6):75-75,53
为了展现张爱玲独特的视角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本文具体分析了《金锁记》中一个因失落爱而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人性的女性——曹七巧。  相似文献   

12.
《金锁记》中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并成为金钱的牺牲品,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和人民生的彻底泯灭。  相似文献   

13.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初次阅读,体会不深,多次重读,忍不住拍案叫绝,再三回味,确如名家所言。我认为,和张爱玲其他的章比起来,《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的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它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塑造了曹七巧这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崛起于40年代的上海,其人其文风靡一时。然而,50年代初之后,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她一度销声匿迹.80年代以后,她的作品再度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之风蔚为壮观。以《金锁记》为代表,张爱玲揭示了在以往文学作品中不曾被正面披露的士性意识深处最为隐蔽的潜意识欲望,她留给我们后人的是宝贵的文学经验与无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与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曹七巧与司猗纹是残酷无情的、是令人们憎恶的“恶母”形象。同时,她们又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这两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形象折射出了作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历来被人们看作一个利欲熏心和人性泯灭的“恶”女人,她的乖戾、阴鸷让人不寒而栗.殊不知她只是一个生不逢时的被戕害者,是被封建势力摧残以致灵魂扭曲的可悲者.文章从女性畸形的生存状态、女性自身的心理弱点以及无法挣脱的封建礼教等诸多因素来探析曹七巧疯狂变态的深层原因,以悲悯之心解读中国传统女性的凄怆人生.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艺术魅力在于她鲜明的性格特征,病态的精神世界和女性性别的悲剧。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情欲与钱欲的不可调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对情爱的渴念的激烈冲突,最终在“金的枷锁”下,情欲与钱欲一起耗尽人的生命。《金锁记》中鲜活的“七巧”形象,源于人性自我的深度审视。  相似文献   

18.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从来就是被当作了欲望的化身而被人们不停地言说着。通过分析形成她的悲剧的原因,揭示她悲剧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当时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正张爱玲的《传奇》1944年在上海初版,收录了张爱玲在1943~1944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共十篇,三年后即出增订版,足可见当时张爱玲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写到"《传奇》里的人物都是道地的中国人,有时候简  相似文献   

20.
"欲望号街车"在许多文学评论中被理解为一部女性悲剧的作品,而实际上这部戏剧在围绕女主人公悲惨遭遇和结局的叙述过程中,也反映了男性那种表面上看似强势实则失败的悲剧生活和结局。不同出身、性格各异的人物却有着相似的不幸,这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消极态度反映、也是他狭隘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