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七大“罪”     
标题妙用引号——反入正出褒扬之意。首句中的“罪”和“魂不归”,中间各处“你该死”中的“死”,“第七大‘罪’”后面的三个“误”,也要加上引号。“第二大‘罪’”后面的“屈原之死,已告诫世人,敛才收性方可立身于世”,应改为“屈原之死,已告诫你——‘敛才收性方可立身于世’”——事关意之正反,不可不慎!“第六大‘罪’”应作为“第一大‘罪’”——根源在“朝堂”。“但是……”一段开启文义新层面——“多少人仰慕你”“多少人崇拜你”“多少人效仿你”——用“魂归”之意,照应开头补上引号的“魂不归”。  相似文献   

2.
金履祥“安有去之七百岁而言情、状物如此之详 ,若身亲见之者 ?”姚际恒“周公去公刘之世已远 ,岂能代写其人民风俗至于如是之详且悉耶 ?”崔述“且玩此诗醇古朴茂 ,与成、康时诗皆不类” ,方玉润“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 ,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周公生长世胄 ,位居冢宰 ,岂暇为此 ?”等种种否定或怀疑《七月》为周公作之理由 ,均似是而非 ;至于近代以来之“奴隶 (农奴 )作”及“小奴隶主作”等说 ,更近乎凭虚。《七月》为周公作 ,当无所疑  相似文献   

3.
杨克祺 《中国德育》2004,(9):16-17,30
2002年,我报了三个课题,其中一个就是省级的“十五”重点课题——“中国入世与国学教育”。为什么要选择“国学教育”?还在前面冠以“中国人世”的帽子呢?  相似文献   

4.
盛开的青莲     
你从遥远的中亚碎叶城走来,大笔一挥,锦绣了诗坛的半个河山。从此,历史定格了一朵盛开不败的青莲,千秋万代,星空中都闪耀着你的名字——李白。“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当年,声名未振的你凭一首《蜀道难》令诗坛前辈贺知章叹为观止,“谪仙人”之号从此流传。胸怀治国  相似文献   

5.
孔子以“用世”闻名。有一次,颜渊、季路陪着他的时候,孔子直抒自己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更为典型的一件事情是——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  相似文献   

6.
<正>板块一词语归类学习,语境解读词义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为什么而读书?生:中华之崛起。师:这里的“之”相当于“的”,就是“中华的崛起”。看这个“崛”字,山字旁,本来的意思是“山从平地上高出来、凸起来”。这里是说“中华之崛起”,中国怎么样才叫“崛起”?  相似文献   

7.
(一)《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句中的“不期修古”,课本注释为:“期,希求。修,远。修古,远古。”“法常可”,注释为:“效法可常行之道。常可,指旧制度。”此注首先令人生疑的是语意晦涩、逻辑欠通:“修古”一词,释之为“远古”,而“远古”何指?如单指上文的“上古之世”,则有乖原意;如兼指上文的“中古之世”与“近古之世”,则称名不当。再者,释“修”为“远”,而“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商君书·开塞》)中的“修今”一词则无法讲解。“常可”一词,释之为“可常行之道”也不确切,难道“可常行之道”还不值得效  相似文献   

8.
老子思想的旨归是“有道之世”,“有道之世”的具体内涵是“全性”。在老子的视域中,身性不二,故“全身”才能“全性”。在这一层面上,“全身”是老子思想的基点。由“全己身”而“全他人之身”,“全己性”而“全他人之性”,最终“有道之世”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家心中,龙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是器宇轩昂的——书画作品中的龙盘云而上,身形矫健,吐纳日月精华;也许是凊朗俊秀的——《西游记》中的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一袭白衫,可谓公子世无双;也许是威严冷峻的——欧洲神话中的龙,立于古堡之巅,目光炯炯,不怒自威……那么,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相似文献   

10.
试评隋炀帝     
号称“甲兵强盛”的隋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如何全面地评价“亡国之君”隋炀帝?要弄清这些问题,须要从隋炀帝一生、特别是他即位以后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谈起。一、营建东都、广筑宫室  相似文献   

11.
租借世界     
世界是谁的?能够是谁的?世界本身告诉我,我们的“感觉”常常只是一种冲动的,“感情”而并非一种理智的“感悟”——因为,事实上,世界不是一只可以任人随心所欲地在眉来眼去间抛来抛去的绣球,更不是一种可以被“你们”或“我们”占有的“东西”。是的,世界,特别是“物”的世  相似文献   

12.
梁波 《现代语文》2009,(10):138-140
《墓中回忆录》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教父”夏多布里昂用近半生写就的作品,除了公认的作为“恢弘史诗”的主题——描绘了一幅18至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情画,更是浪漫主义先驱的典型自我情感与个人本位的极度体现——“以我之目光观世,则万物皆着我之情绪、我之色彩”。因而,《墓中回忆录》不是具有史料价值的一般传记,而倾向是一部主题为“我的生命之我见”的散文集。  相似文献   

13.
梁渡 《现代语文》2009,(8):138-140
《墓中回忆录》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教父”夏多布里昂用近半生写就的作品,除了公认的作为“恢弘史诗”的主题——描绘了一幅18至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情画,更是浪漫主义先驱的典型自我情感与个人本位的极度体现——“以我之目光观世,则万物皆着我之情绪、我之色彩”。因而,《墓中回忆录》不是具有史料价值的一般传记,而倾向是一部主题为“我的生命之我见”的散文集。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对《五蠹》一文的翻译,有几处值得商榷。①、“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参考书将这句中的“今”理解为“今天”,导致了时间概念上的自相矛盾。“今天”自然是指韩非所处的战国时期,而战国时期的人何以能“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呢?又何以能为早已谢世的鲧禹所笑呢?其实,作者采用的是假言推理的方法,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可译为:“如果在夏朝还有去研究架木为巢和钻  相似文献   

15.
讨论形势政策课,首先要回答一个基础性的问题——这门课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章新俊同学说要“补不了解形势政策之钙”;曾永亮同学强调提高洞察力和理解力,找准发展目标;黄桂兴同学提出培养战略思维和眼光;李智源同学则归结为通识课……我非常赞同。前不久,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撰写的《世  相似文献   

16.
<正> 庄子的人生观主旨就是求“无用之用”,或以“无用为大用”。这在《庄子》一书中多有表现,如内篇《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人间世》:“……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到一株大商丘树,“仰而视  相似文献   

17.
(一)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①,乃先设验②。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③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18.
近墨者黑     
中国有一句名言,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劝世良言今天听起来依旧在理,不容置疑。为什么“近墨者黑”呢?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环境在起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首先造就了人,虽然  相似文献   

19.
你好,孔子     
<正>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子路在鲁国都城的外门过夜。早晨开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早晨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相似文献   

20.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