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宁扬 《今日中学生》2022,(Z3):6-8+79
<正>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被塑造得最为丰富、最为成功、最受读者欢迎的人物形象。正如著名文学史家林庚先生所言:"正是在这样一种(童话的)气氛中,孙悟空才得以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充分自由地发展他传奇性的英雄性格与特征,并且将他性格形象的精神内涵推向了最完美的高度。"纵观《西游记》,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称号各不相同。其中,以石猴、孙行者和斗战胜佛的称号最为典型,分别暗示了他的猴性、人性和佛性。  相似文献   

2.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整个故事中最具光彩的艺术形象,数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孙悟空集神性、兽性、人性于一身,在他神、兽、人三性合一的形象架构中,人性与神性的结合形成了他强烈的好名意识和勇于反抗的本质性格;人性与兽性的结合形成了他诙谐、乐观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全书的灵魂。他法力无边,最令人羡慕的是他的七十二般变化,随心所欲,无所不能。自《西游记》诞生至今,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也经历了极为丰富的变化。他机智诙谐,妙语连珠;性格散漫,无拘无束;没有等级观念,见了玉帝、佛祖也不是毕恭毕敬。他忠诚、明辨是非、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他还是个急脾气,做事毛躁、  相似文献   

4.
孙悟空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最独具特色的形象,是著名的神话角色之一。他的性格鲜明,勇敢善良,活泼机智,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孙悟空形象具有多重性,这种多重性体现在他身上的各个方面:孙悟空与生俱来的反叛精神使他成为了一个勇敢无畏的反叛者;对自由的渴望使得他成为无所拘束的自由者;孙悟空是法力高深的能力者,高深的法力成为了他护送师父西天取经的重要保障;孙悟空嫉恶如仇,同情生活贫苦的百姓,降妖除魔是他的神圣使命,打败了无数妖魔鬼怪,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树立了孙悟空除恶扬善的光辉的正义者形象。孙悟空的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他的形象丰满,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姚远 《职业技术》2009,(10):79-79
孙悟空与贾宝玉艺术形象至少在两个方面是存在可比性的:与石头息息相关的身世和具有叛逆性的性格。其中,身世与性格的现象层面体现了孙悟空与贾宝玉的相似性;而其深层的意蕴又体现出二者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6.
孙悟空最为人称道、自己也最看重的成功,不是西天取经,而是大闹天宫。很多人为他的大闹天宫拍手叫好,认为是英雄所为。但揭开大闹天宫背后的故事,却发现并非那么回事。性格决定命运,孙悟空是那种总是充满危机意识的人,这在最初成就了他,但在最终也害苦了他。当年,孙悟空只因发现水帘洞,以此寸功,才成为美猴  相似文献   

7.
性格变奏曲     
十六个春秋,我一路跑来。 第一曲“孙悟空”之性格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勇敢也不乏鲁莽的人,这一点儿正好与我儿时的性格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性格变奏曲     
十六个春秋,我一路跑来。 第一曲“孙悟空”之性格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是一个机智勇敢也不乏鲁莽的人,这一点儿正好与我儿时的性格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主要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不畏自然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性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孙悟空上学     
一天,齐天大圣孙悟空正在街上四处闲逛着。突然,身后传来一声怒吼:"孙悟空,哪里走!"孙悟空急忙转身一看,原来,葫芦娃、蓝猫、皮卡丘正怒视着他,看样子准备向他挑战呢!孙悟空上下打量了一下他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主流社会对她作品的种族主义误读,汤亭亭在她的第三本小说《孙行者:他的伪书》里塑造了一位反传统,反战,反种族歧视的华裔嬉皮士形象,用以挑战和颠覆丑陋的华人刻板形象。通过分析主人翁阿新是中国猴王,华人垮掉派和美国诗人瓦尔特·惠特曼三者精神的综合体,来表明华裔作家汤亭亭用她的作品向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主义宣战,指出不能仅以种族特征去界定一个人,人是可以跨越文化之间的界限的,因此种族主义的存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成功意识”是人类的共性,成才-成事-成业-成名-成功是每个进取者的人生愿望;幻想获取超凡能力而出人头地则是底层百姓的成功意识。这就是贯穿于由民间传说累积而成的《西游记》的题旨线索。孙悟空形象的成长史正契合这一意识:学成“七十二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是卓异绝伦的“成才”;大闹天宫、龙宫、地府,以及取经路上的降妖伏魔均是凭借超凡能力的“成事”;获封“弼马瘟”、“齐天大圣”是与超凡能力相应的封官进爵范畴的“成业”:而取经后“斗战胜佛”名号的取得则是最高境界的“成名”,即终结性成功。这一解读既可以正确品读孙悟空其人,领悟《西游记》之旨,亦可圆通解释孙悟空接受“弼马瘟”、“齐天大圣”封敕与“大闹天宫”之间并无抵牾的相容关系.又可避免“阶级解读”、“宗教解读”、“心学解读”等种种偏颇与误解.还可正确解释《西游记》之所以为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等各种阶层都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人为孙悟空身上有着充分的妖性,但这并不会贬低它,反而更能突出地使他表现超越自我完成人格升华成为英雄.他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具有鲜明的爱憎,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而他最终皈依佛门,则成为一个深层次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孙悟空形象具有独特思想内涵:孙悟空是一个并非“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自然人,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确证主体存在的伟大,自然人必须变成社会人,必须在社会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点,必须获得他人的尊重与社会的承认,在这方面,孙悟空作了不懈的努力;同时,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内蕴也带来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神魔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在神化和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同时,作者在处理孙悟空这一形象时,摒弃了"西游"故事中宣扬佛教、弘扬佛法的宗教思想,突出了孙悟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罗摩衍那》成书之前我国已经有猿猴能言、慧辨、善变的志怪文学,到《罗摩衍那》定型成书的汉魏时期,猿猴志怪说法已经臻于大全。唐代已经大量创作猿猴变人的志怪小说,但多数是"盗女"及祸害性内容。却也有积极性的开拓,由此飞跃而升华,成为孙悟空的正面而丰富多彩的形象渊源。而帮助玄奘出国境的"候者"正是孙悟空的原型历史人物。猿猴志怪文学的主要艺术方法是借助谐音,达到指鹿为马的违反事理而谐趣怪异的艺术效果。孙悟空形象与整个《西游记》正是继承了这个方法。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土生土长的形象。哈奴曼影响"八证"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王莉 《培训与研究》2008,25(11):8-10
本文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比较了《西游记》中五十七、五十八回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虽然一中一西、一古一今,风格大相径庭,但在反映和描写人性的本质上却异曲同工。真假猴王之战实际上是孙悟空心理上代表原始欲望的本我和代表理智节制的自我之间的较量:而《秘密的共同命运者》中船长懦弱逃避的心理也化身为另一个人李格特。在代表人格道德的超我和现实原则的影响及指导下,最终自我战胜了本我,真猴王消灭了假猴王,船长也将李格特放逐于荒岛。  相似文献   

18.
神魔小说继承了神话、志怪小说的特点,采取虚实相生的手法,将人性、神性、动物性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等艺术形象。与悟空、八戒相比,沙僧缺少恰当的动物原型,因而显得暗淡无光。  相似文献   

19.
动画具有明显的时代艺术特征。比较《大闹天宫》和《大圣归来》两部国产动画电影,并结合史料文献分析,不难发现,契合时代语境进行动画创作,才有铸造优秀作品的可能,其关键之处在于动画创作者的时代眼光。创作者若想身处时代高度,理性辨析时代语境,必须具备优秀的综合素养。中国动画,迫切需要从业者素质全面升华。  相似文献   

20.
将《西游记》中的“妖怪”疏理成四类,与《西游记》杂剧比较,剖析牛魔王、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及镇元子等前后关系变化。深入论述镇元子、太上老君和悟空之间的恩怨纠葛,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关爱与考验,以及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意义。从“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土地庙大泛滥。研究齐天大圣为什么变做土地庙。作者认为《土地宝卷》对《西游记》成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