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藏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藏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1.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实践,针对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原拉萨地区应用西医与祖国特色藏医药治疗胃失和降致胆汁反流性食管炎90例,总有效率达98.89%,提示运用藏西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免疫防御等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合理应用药品,酒精和一些其它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对肝脏造成氧化损伤。近年来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有效的抗氧化物质用于治疗肝脏的氧化损伤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列举了几种中药对肝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人们研究中药对肝氧化损伤的保护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四大数据库中发表柴胡疏肝散治疗BRG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7月。结果:所纳入7个研究中合计有3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受试者,治疗干预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干预予常规西药。两者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结果为柴胡疏肝散治疗BRG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常规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73,95%Cl为(3.68,8.92),P0.000001]。总有效率漏斗图中可见散点分布不对称,由此说明文章存在偏倚,通过方法学评价而知纳入的RCT均属于高偏倚风险级别。结论:柴胡疏肝散在治疗BRG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但所纳入的RCT均属于高偏倚风险级别,RCT质量评价低,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支持推荐柴胡疏肝散用于治疗BRG。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一月来,李老总觉得上腹胀,经医院检查,发现患了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胃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最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病,中医的基本病机是肝胆之疏泄失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引起的,可归属于"食管瘅""反酸""嘈杂"等。临床上西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在短期内有明显的疗效,但容易反复发作。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来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文章收集近五年来几个常用的经方为代表的研究状况,为更好地使用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一些方便。  相似文献   

8.
《学会》2006,(11):64-64
王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在国内首次研究证实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方晓彤,福建省高招办公室计算机管理科科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作为本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同时伴随工作节奏和工作压力的日益提升,胃肠道疾病尤其是酸相关性疾病如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GERD)等成为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自1988年在罗马举行的世界胃肠病大会报道第一个PPI——奥美拉唑的疗效以来,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胃炎病理改变在胃内的分布不同。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炎症弥漫性分布,但以胃窦为重;多灶萎缩性胃炎的萎缩和肠化生呈多灶性分布,多起始于胃角小弯,逐渐波及胃窦,继而胃体;自身免疫性胃炎,萎縮和肠化生主要局限在胃体。本文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要点与护理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发生胃食管反流病的情况,探讨HP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将6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总体疗效,GerdQ评分,HP根除情况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3个月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GerdQ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t=2.243,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χ2=7.2,P0.05);治疗后,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P0.05);停药3月后,观察组有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病,对照组有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根除HP后效果显著,HP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6,(7)
对反时限过流保护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根据反时限过流保护的应用环境,从热量累积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反时限过流保护恢复时间的关键因素为控制电路中的场效应管热量累计不超限,对并在此基础上对场效应管进行热仿真,依据仿真结果确定过流保护恢复时间,在不影响电路的正常功能前提下达到保护电路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如长期饮用烈性酒、过量的辣椒调味品,以及摄入过咸、过酸及过粗糙的食物,反复刺激胃黏膜。更重要的还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可使胃黏膜变性。胃炎的主要表现有上腹饱闷感或疼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烧心腹胀等症状。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对治疗胃炎,尤其是浅表性胃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疗卫生     
《中国科技信息》2007,(3):19-25
咽喉反流摘要: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其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上食管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以上的咽喉部.病理性咽喉反流可表现为慢性咽喉炎、哮喘及不明原因的胸痛.与耳鼻咽喉科相关的症状包括慢性声嘶、咽异物感、频繁清嗓、慢性咳嗽、吞咽  相似文献   

15.
如何组约高质量的首发文献,应该成为医学期刊编辑思考的问题.2006年以来,《临床误诊误治》杂志对汪忠镐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胃食管反流气道综合征(GELTS)研究为主线,尝试了研究型组稿,即深入研究团队跟踪观察,对研究结果进行策划型报道,并通过网站专题、报纸、博客、微博等多种形式发挥媒体的联动效应.随经验积累,在实践中继续拓展了专病研究型组稿思路,对提高期刊影响力,锻炼编辑的组稿策划能力,组约到优质论文,发挥了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胆胃综合征     
胆胃综合征是指胆囊在致病因素下发生病理变化,通过周围管道韧带神经等影响到邻近脏器及组织而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与体征的总称.主要包括:胆结石、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临床表现为右季肋部隐痛、口干、口苦、嗳气、胃腹胀闷痞满、纳差、恶心、厌油腻等.最新研究发现胃炎和消化道溃疡与胆道疾病关系密切,胆汁返流到十二指肠及胃造成黏膜的炎症或溃疡.……  相似文献   

17.
胆胃综合征     
《中国科技信息》2002,(7):73-75
胆胃综合征是指胆囊在致病因素下发生病理变化,通过周围管道韧带神经等影响到邻近脏器及组织而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与体征的总称.主要包括:胆结石、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临床表现为右季肋部隐痛、口干、口苦、嗳气、胃腹胀闷痞满、纳差、恶心、厌油腻等.最新研究发现胃炎和消化道溃疡与胆道疾病关系密切,胆汁返流到十二指肠及胃造成黏膜的炎症或溃疡.  相似文献   

18.
刘明花 《西藏科技》2011,(10):59-60
分析了精神状况、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某些临床疾病对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系由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所致。本病在祖国医学中相当于胃阴不足、津液亏乏所引起的胃脘痛证。一、发病原因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病。发生的原因,从中医观点来说,一是劳倦内伤,饮食不节,外邪侵入,以致损伤脾胃。二是精神因素,如忧思郁怒引起肝气郁结犯胃,造成胃功能不正常。现代医学认为,是由自身免疫反应造成胃粘膜萎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Fc-23、Rpm-5、Rrr-20和Fp-15等4种中药提取物对DNA损伤剂盐酸氮芥诱发的人体白细胞非程序DNA合成(UDS)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8.3—83.3mg/ml Fc-23、3.3—16.0 mg/ml Rpm-5,3.3—10.0 mg/ml Rrr-20和16.7—83.3 mg/ml Fp-15均能明显的降低盐酸氮芥诱发的UDS值,表明这4种中药提取物有抗诱发DNA损伤的作用。4种中药提取物的抗DNA损伤成分是耐热性的,中药提取物本身均无诱发UDS作用。本工作提示了应用传统中药成分用于抗诱发遗传毒害有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