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老师:我的作文总是不能得“优”,老得“良”。看看我写的文章的题材,也可以,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层次比较清楚,中心也比较明确,词语丰富,句子也通顺。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不能得“优”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写信请教张老师了。  相似文献   

2.
笑话     
我说了算 老师:“优优,成绩单带回家让家长答字。” 优优:“让爸爸签还是让妈妈签呢?” 老师:“啰唆,你家谁说了算谁签。” 优优:“那我自己签吧,我家我说了算。”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快要退休的老教师,我感到目前职评的有些政策规定对老教师有欠公平。比如,省市规定年终考评一定要“优”的教师才有资格申报高一级职务;上级又规定,每年年终考评获“优”的人数只占总数的10%。我和很多老教师一样,长期挑重担,只是近二三年学校才在课务上有所照顾。但这样一来,尽管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也和“优”无缘了,我因此失去了晋升高一级职务的机会。这合理吗?我个人认为,对老教师更应当历史地、全面地评价,  相似文献   

4.
考试——一个用来检测某段时间内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校园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优生以此为荣,差生为“考”所困,但是,我们都在考试中不断长大。从呱呱坠地到如今成为一名临近毕业的小学生,小考、大考、单元考、期末考等考试一直伴随我的左右。其中,有庆幸也有遗憾,渐渐地,我对考试的理解也日趋深刻。五岁时,考试得“优”的同学有小红花,得“差”的却只有在一旁擦眼泪的份儿。上了小学一年级,我对考试有了特殊的情感,常常为“优”而疯狂,为“差”而叹息。三年级时,全班同学掀起了学习比赛的新高潮,“优”成了同学之间竞争的目标,大家都在考试中为…  相似文献   

5.
以前,我吝啬着笔下的“优”,总是很郑重、很认真地写着、施与着,似乎我是在做着一件神圣的、严肃的判决:只有分值在85分以上才配享有“优”,其他休想与“优”沾边。这样下来,学生一次次作业、一次次作文,能得优者就寥寥。60多名学生,大概只有10%到25%,才可能得到我“赏赐”的“优”,而且每次得优者往往就是那些同学——他们作业整齐,学习态度端正,  相似文献   

6.
“酷”老爸     
我的老爸身材高大,宽阔的额头,方正的脸,一副“酷”模样。告诉你,老爸还有更“酷”的呢老爸是工程师,写作也很在行,在报纸上发表过很多文章。我的习作经他辅导后,次次都得“优”。  相似文献   

7.
不管哪个省份,每年高考总有一批优秀作文,它们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那么,它们凭什么获得高分,靠什么获得满分?它们到底“优”在何处,“秀”在何方?谋篇机巧。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要想成为高考优秀作文,首先必须“优”在谋篇上,“秀”在布局上;必须“优”在机智上,“秀”在巧妙上。也就是说,必须“优”在精心构思上,“秀”在亏他想得出。比如高考优作文《青春从40岁开始》,就别出心裁,相当机智。请品味下列文字:“你只吃鱼,营养能均衡吗?蔬菜中维生素多,你得多吃!”我在心里拍案叫绝,两个专业术语被我妈用得恰到好处。为此,我虽不乐…  相似文献   

8.
我女儿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这天晚上,女儿照旧认真的做作业,我顺手拿了她的作业本翻看。让我欣慰的是,作业本竟然张张都是“优”!看着那用红红的圆珠笔书写的飘逸的“优”字,我不由得联想老  相似文献   

9.
评优课     
评优课对于老师来说极具诱惑力,尤其对我这个刚毕业的新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是一个标准,代表着老师的水平。如果评优课能拿到“优”,无疑是我教学生涯中的开门红。我接的是四年级,刚接班不久,就有同事告诉我,这个班最有个性,下课时震耳欲聋,上课时静若“死水”,尤其是一到了有人看课的时候,同学们就吓得不敢举手。给这个班上课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一个劲地讲,也不管有没有发言的了。眼瞅着评优课就要来了,我还是没有找到撬开大家“金嘴”的好办法。毕竟那个“优”对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把评优课…  相似文献   

10.
上小学的时候.每当老师把作业本发下来时。我心中总是忐忑——老师给我写了什么呢?打开作业本。当看到“优”“继续努力”的红字在眼前跳动时.心中就无比激动。为了有同样的下一次激动。我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总是希望“优”伴随着我。  相似文献   

11.
下课了,我仍在讲台前批改作业,突然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老……老……老师,能给我……打个‘优’吗?”我扭头一看,是张帅拿着作业本怯生生地站在我旁边。“你怎么现在才交?”我生气地说。“老师,我想……把字写得更好……得……得‘优’。”他低着头说道。  相似文献   

12.
“优、良、差”,“甲、乙、丙”是教师给学生的定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对“优”字惜之如金。学生得“优”少,得“良、差多,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争“优”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赊个“优”给学生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教育效果。促使我这样做,是由一件偶然的事情引起的。我班有一名学生,各方面都不错,就是作文一直不好。我采取了各种方法指导他——让他抄例文、背名篇,针对他的作文反复指导。我绞尽脑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他的作文却仍不见起色。看着他满本子的“良…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赞美教师的作文。收上来一看,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视角的切入、还是遣词造句都令人耳目一新。我不禁“龙心大悦”,第二天自然广点“英雄谱”,学生也都喜笑颜开。做教师的情感其实都是那么朴素,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痛苦着学生的痛苦。学生何尝不是如此,教师的一笑一颦可以使他手舞足蹈、信心倍增,也可以使他泪眼婆娑,失望无助。下午,我余兴未了,就信手拿了两本想找点感觉,谁知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张宇同学本子上的“良”字变成了“优”字。“优”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但用笔稚嫩,且掩饰不了擦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创特色学校”的口号逐渐流行起来。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理念指引下,很多学校瞄准了素质教育的“软肋”,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学校才是有特色的学校?孙孔懿先生在《学校特色论》的论述相当精辟,这“就是在办学主体努力追求之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它方面,也特别优于其它学校的独特品质。既可以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可以表现为人多我少,人有我无”。这一段议论,告知了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什么样的学校,都可以办出特色,能否成功,那就要看“办学主体努力追求”之用功程度了。  相似文献   

16.
高效阅读     
还记得上大学时,老师的教诲:大凡历史上的名人,无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生而优”。例如皇亲贵胄、肥马轻裘者,但这种“优”,存在着极不稳定的因素,首先是不能长久维持,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其次是这种“优”逐渐为人所不耻,正如贝多芬曾嘲笑一位伯爵,“你之所以成为伯爵,只是因为偶然的血统,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是靠我自己的奋斗。”  相似文献   

17.
一、细化等级,激励学生不断前进“跳一跳,摘苹果。”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教学中,“苹果”也有大小之分,给一种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停地向上跳,从小苹果直至摘到大苹果呢?举个例子,学生经常得良,想得优,良和优之间有差矩,我就给他们设个良+和优-,这样学生只要多跳几次就可得优了。结合实验需要,我把评价体系分为“优+、优、优-、良+、良、良-、达标、待达标”八个等级。当制定好各个等级所要达到的标准后,在学生平时练习时就要求认真学习,反复练习,从追求达标开始一直到优,实现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水平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也得了“优”丰台区六里桥小学赵铃声一节“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课已接近尾声,看到同学们在评价中那么认真,讨论得那么热烈,我心里非常高兴。我来到第三组,小组长对我说:“赵老师,请您先评价一下我们组的王盈盈同学吧!”王盈盈是班里的中队干部,又是数学...  相似文献   

19.
从2013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学术研讨会对特色栏目建设的政策出发,解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和要求。具体而言,“人无我有”就是强调学报的个性,“人有我优”则强调学报的质量,二者的关系互为依托,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20.
一个学校的学科专业要在众多相同学科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就必须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策略,走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