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尼/阿卡人①有自己的语言,而无自己的传统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父子连名谱系文化。这种文化在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该文通过对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宗族分支、血亲认同等材料综合比较分析,阐释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中的"人鬼共居"时期的"神谱"、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部落首领的"人谱"和平民百姓家族谱系中的宗族分支等,揭示了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宗族血缘认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从汉文化影响哈尼文化的特点来看,汉文化对哈尼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汉文化影响哈尼文化存在着多条途径,在不同地区是不平衡的,随着哈尼族地区的发展,汉文化的影响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3.
红河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先民适应山地生活所创造并仍一直在发挥作用的活形态文化遗产,它包括梯田及建基于其上的哈尼文化。经济诉求的愿景让"沉默"已久的红河哈尼梯田走上了申遗之路,当地政府也因此展开了对梯田的保护与开发。然而,在梯田保护与开发中,文化持有者的诉求被忽视了。还文化持有者以一定的话语权,倾听他们的声音,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河哈尼梯田。  相似文献   

4.
哈尼梯田的保护原则是动态保护与多方参与,保护途径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和实施生态补偿。我们的研究从PPT模式入手,探索如何应用PPT模式,将哈尼梯田遗产地生态保护与当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腊姑同株哈尼梯田总面积达5000多亩,位于黄连山自然保护区边缘,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重点保护片区之一。开展基于PPT模式的乡村生态旅游,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首选战略。通过实施PPT战略,有利于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民族文化村开发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哈尼文化的丰富内容,并结合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阐明了如何开发和建设民族文化村,以及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梯田、水利灌溉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论哈尼梯田水产所有权制度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哈尼人视梯田里的水生动植物(水稻除外)为无产权归属的野生资源。但是,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观点来思考,哈尼梯田传统捕捞习俗是阻碍哈尼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文化习俗之一,哈尼人应当批判地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树立产权明晰的所有制观念。哈尼梯田水产捕捞习俗的弊端,破坏了正常的生态和食物链,阻碍了哈尼人规模化梯田渔业的发展,引发治安问题和火灾。单行条例和村规民约是哈尼梯田水产权属法的主要有效渊源。  相似文献   

7.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6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生态价值将日益得到重视。遗产地开发旅游,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处理好这一对关系、如何成功地营造一个以自助旅游模式为主的原生态世界文化遗产地,将会对云南哈尼梯田旅游发展的前景产生根本性影响。在分析越南沙巴作为自助旅游目的地的成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元阳红河哈尼梯田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所面临的遗产地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问题,从国际自助旅游目的地成长建设的视角出发,借鉴沙巴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之处,从旅游产品丰富和完善、旅游地基础设施配套、体验式旅游氛围营造、遗产地保护与开发协调等方面着手,对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的开发建设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如何提高人们文化消费能力是重中之重。就目前而言,哈尼梯田地区文化消费能力相对低下,文化旅游开发不足,特别是其重点开发项目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基于针对环哈尼梯田圈(主要是元阳县地区及其下辖区域)文化消费现状的实地调研,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将会有助于哈尼梯田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农业文化遗产都是长期演化累积的结果。人类经济演化史的基本逻辑就是,人的理性选择必然会创造或发明一系列有关产权结构的制度安排,用以支持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古老的哈尼梯田得以保留至今,是因为其背后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作为支撑。同样,在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要想确保古老的哈尼梯田文化遗产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只有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问题,依据制度变迁、制度供给的基本原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哈尼梯田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球化、新媒体技术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模式转变的视阈,民族地区的在地性文化成为特色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红河哈尼梯田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当下,哈尼梯田文化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角度来看,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无疑契合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有利于促进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墨江是哈尼族的重要集聚区,分布着9个支系。9个支系的哈尼人在墨江的山涧林地中生生息息,繁衍至今。文章通过确切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了墨江的哈尼人分布,哈尼各支系的人口数量。这对于明确哈尼人的族源,促进哈尼族的整体发展,研究哈尼族的社会变迁,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在对自然和各种客观事物的态度上,表现出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勤劳简朴的性格;在对民族内部关系的态度上,表现出热情友好、均衡和睦、荣辱与共的性格;在对本民族的自我评价上,表现出自尊自重、自强不息、依恋不舍的性格。在对其他民族关系的态度上,表现出善良淳朴、真诚直率、礼貌谦让以及内向排外、沉闷忧郁、敏感多疑的复杂的性格。这些性格特征是在哈尼族艰难跋涉的迁徙过程和艰苦卓绝的梯田农业创造过程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的古老民族之一,目前学界对其历史发展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哈尼阿培聪坡坡》作为哈尼族较具代表性的迁徙史诗,详细记录了哈尼族迁徙历程中所经历与停留的地名及其不断迁徙的原因。在哈尼族族源的"南迁说"及其自北向南的迁徙的基础上,将《哈尼阿培聪坡坡》所描述的哈尼族迁徙作为西南族群大迁徙的个案,放置于"藏彝走廊"这一区域来探讨其中所出现的迁居地名及迁徙路线,并结合云南民族迁徙文化及人类学相关研究成果,对其迁徙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实现对哈尼族迁徙历史文化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语法化是各种语言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语言现象,哈尼语也如此。哈尼语语法化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语法化中产生的词缀,这种词缀既有前缀又有后缀;二是词的语法化。文章描写和分析哈尼语的语法化现象,并归纳和总结哈尼语语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中,生与死可谓是人生之大事,不论哪个民族,对于生命来到与离去这个世界都非常重视。文章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终结时刻,在哈尼族中会有怎样的仪式,而在这些仪式中,舞蹈起到什么作用,舞蹈时人们的意识将会对神灵有着怎样的联系与祈愿。  相似文献   

16.
示证范畴是表达信息来源的语法范畴。景哈哈尼语示证范畴主要通过语气助词和语法化的示证标记来表达。根据Aikhenvald关于示证范畴的划分,文章将景哈哈尼语的示证范畴分为亲知、拟测、报道三类。亲知示证用语气助词表示,拟测示证和报道示证用语法化的示证标记或语气助词及示证标记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景哈哈尼语各示证范畴的运用范围及其与体范畴的关联情况。  相似文献   

17.
“摩批”属于神职人员,是哈尼族社会中各种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者,同时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传播者之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摩批,就要接受摩批知识的教育。摩批教育属于民间教育,它不同于学校教育,有着独特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8.
“衔接”是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话语(篇章/语篇)分析的理论要素之一。它主要以英语、俄语、德语和汉语等语料为依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强势语言或国语的篇章分析研究中,并将其视为谋篇机制。但是该理论应用于少数民族语言或弱势语言分析的还不多。鉴于此,本文试图应用这一理论模式,选择《哈尼族亡灵经》为研究对象,对这一口头文献的衔接手段作一些初步的分析,以示《哈尼族亡灵经》的谋篇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丧葬文化,从民族丧葬习俗中可以探视出其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这既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其成员的日常行为方式。哈尼族丧葬习俗具有重视祭送死者亡灵回归祖先故地、凶死与善终的严格区分、浓厚的迷信色彩、普遍盛行"哭丧"、重杀牲祭灵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传统医药文化是哈尼族优秀文化“梯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哈尼族“梯田文化”最具产业化发展前景的要素。论文根据哈尼族传统医药的特色、现状及红河州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所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对红河实施哈尼族医药产业化开发切合实际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