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燕吉 《视听界》2012,(4):95-97
2011年9月25日,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欧阳夏丹、郎永淳亮相《新闻联播》,两位主播在播报新闻时语速明显比以前的主播有所加快,“心气儿”、“咱们邪”、“吃面儿”等口语化、亲民化播报也屡屡出现。两人快语速的口语化播报,使整档节目的信息量增大,更贴近生活。这预示着说新闻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播报方式正在被央视认可。  相似文献   

2.
靳增武  刘阳 《今传媒》2008,(6):10-11
在人们的印象中,电说台的主播尤其是新闻节目的主播一般都是俊男靓女,他们在播报新闻时往往都是正襟危坐,发音吐字字正腔圆.最近这些年,以凤凰卫视为代表的一些华语电视台出现了"说"新闻的播报方式,国内不少电视台也大打民生新闻牌,播报方式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中央电视台高度重视,十四位台领导多次深入地方带头走基层,李瑞英、康辉、郎永淳等知名主持人多次深入基层一线投入报道,台总部、各地记者站近200多路、600多人次的精干力量深入全国各地调研采访、开展报道.  相似文献   

4.
“新闻立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办好新闻节目是各级广播电视台立台强台的基础和根本。如何办好早间新闻节目,早间新闻主播如何将节目把握好、呈现好、传递好,这一切都对早间新闻主播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冉亚敏 《传媒》2021,(15):79-81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恢复阶段,先于其他行业复苏的是电商直播行业.本文通过央视主播朱广权与淘宝主播李佳琦合作开展的跨界公益营销"谢谢你为湖北下单"为案例,结合此后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与电商直播平台联合展开的几次公益营销,探析主流媒体与电商直播平台利用"头部"平台的引领,通过场域的共振实现多方共赢,并借助受众的狂欢心理完成主流价值观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新闻主播"在当下是个流行词,随着传播多样化的到来,"新闻主播"也从单一的新闻播报员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而每个"新闻主播"因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个性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个性,而把这种个性贯穿到工作当中就产生了新闻主播的个性化。而这也日益成为新闻媒介传播的一种必然。个性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不是凌驾于受众至上。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同时更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给与很大的自由度。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更好条件,才能实现新闻主播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7.
于涛 《声屏世界》2014,(10):50-51
<正>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早已有"本台评论""编后话"等评论模式,这些评论一般由节目编辑负责撰写,由新闻主播进行播报。随着引入评论员元素,时政类电视新闻节目开始体现出更加鲜明的"本台立场",彰显观点导向。2011年1月1日,大连广播电视台全新改版的《大连新闻》推出了评论员连线环节"编辑快评",并实现日常化播出。截至2013年1月1日,"编辑快评"已播发新闻评论400余  相似文献   

8.
李倩 《东南传播》2020,(1):27-29
人工智能技术简化了新闻制作流程,提高了传播效率,降低了节目制作成本,但"AI合成主播"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技术的提升,在技术和情感之间,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还应顾及整个新闻传播领域的人文价值理念,探索人与技术更为平衡的相处模式,从而形成新闻主持人主播+"AI合成主播"辅助播报,二者互为补充,促成新闻主持行业的良性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闻主播不同于新闻播音员。广播电视连线报道催生了新闻主播的产生,并对新闻主播的职业角色、岗位意识、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闻主播在广播连线报道中的多重角色要求,以期能为新闻主播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颖 《中国广播》2013,(6):89-92
本文从主播手中的新闻预案、主播眼中的新闻现场、主播耳中的新闻声音、主播心中的新闻对象、主播口中的新闻话语等五个方面,对重大新闻报道中主持人的直播策略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国内广播电视媒体过去采用播音员制,播音员只是照稿宣读,不存在即兴发挥的空间,不会也不可能在播音时加入自己的意见。现在,新闻主播越来越流行,许多台的主播和播音员在工作方式和形态上有很大区别,主播有参与节目编辑更改部分文字的权利,还有的主播类似主持人。主播的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和即兴性,以更加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的方式传播新闻。这是快节奏时代对新闻时效性、大众性的要求,但也给新闻节目更多“画蛇添足”的机会。国内新闻主播的非客观性随处可见,比如,在对甘肃某地一“乞丐村”的报道中,主播竟然在播报此新闻后加上一句“在乞…  相似文献   

12.
从"汶川地震"直播开始,国内新闻直播节目对主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其中,新闻主播的"信息集成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对"一专多能"的新发展,将主播置于广播电视采编播工种交叉重叠的位置上,主播成了真正的"主"播。本文从"信息集成能力"的阐述入手,提出信息集成能力的构成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节目,中央、省市,各个台都在做,要如何才能打破观众在对新闻节目上的视觉疲劳和央视的新闻垄断,就需要包括主播在内的栏目人员努力探索、孜孜以求了。《海峡新干线》作为一档全国卫视首家以台湾新闻为主,贯穿闽港澳四地资讯的新闻节目,不仅要求新闻内容要快捷、可看,而且对主播的要求也很高。  相似文献   

1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在2019年7月29日推出了《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以其独特的竖屏模式,以及生动活泼的“说新闻”方式,在抖音中赢得了很多忠实受众。《主播说联播》将以往严肃认真的新闻,用新闻主播更加接地气的方式“说”出来,无疑是增加了可看性和趣味性,也提高了新闻主播的知名度。笔者浏览、分析了抖音中《主播说联播》的大量视频,将新闻主播的形象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建构策略,为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新闻主播形象建构方面的创新,提供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25日《新闻联播》再次“变脸”,两位“70后”主播郎永淳和欧阳夏丹的清新上岗,又一次把“新闻播报采用何种方式最佳”的争论推向新的高潮.笔者认为,新闻播报方式的变革是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一部分,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在争论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声调,对此应当加以辨析.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思考媒体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应担负的使命,应落实到新闻播报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路径问题上,本文将重点谈谈新闻播报队伍建设如何在传承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主播.一个非常惹眼职业:纵观华语电视界,近十多年,从被朱镕基总理点名的吴小莉起.港台新闻主播异军突起.风头几乎赶上甚至超过了央视主播。环视华语当红的新闻主播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主播们都不是播音主持科班出身。  相似文献   

17.
现代广播电视传媒的发展对新闻主播有了更高的要求:采编播合一。新闻主播通过深入一线采访,亲自对稿件内容经过采编筛选,融入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态度,这样会增加新闻主播播报新闻时的准确度,增强受众对新闻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8.
媒体大脑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并催生出具有首创价值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从最初的虚拟主持人到今天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为新闻播报领域进行科技赋能,实现了新闻播报的信息有效传播与互动性接收的双效推进。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播报创新,要通过以MGC促进传受关系的智能进化,以智媒融合提升新闻深度生产,以智慧传播推动媒体深度报道,从而实现智媒的深度融合与生长。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     
《视听界》2011,(6):7-7
《新闻联播》主播面相遵循“三庭五眼”《新闻联播》主播人选不断在变,但脸型都遵循“三庭五眼”的比例。按照脸型和年代,“国脸们”可以划分为三代:第一代脸型偏圆,以赵忠祥、李娟为代表;第二代国宇脸,以张宏民、邢质斌为代表:第三代尖下巴.以郎永淳、欧阳夏丹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只有新闻联播改变主持人.不会出现主持人改变新闻联播”  相似文献   

20.
马万祺 《新闻传播》2023,(16):131-133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AI新闻写作、AI主持人等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和新闻从业者的职能提出挑战。本文结合电视新闻主播经验,分析了AI技术在当前新闻播报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同时探讨了播报AI新闻的传播限制与弊端,并提出传统新闻主播为AI新闻补充的话语功能。力求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塑广电媒体新闻业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传统新闻主播挑战AI技术的软实力,增强传统新闻主播讲好中国故事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