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迪威事件”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的产物。本文根据《史迪威日记》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史迪威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可从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战役、史迪威与陈纳德关于军事战略的分歧、以及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力量的不同态度,看出蒋介石的消极抗战与史迪威的对日作战军事行动处处相抵牾。由于史蒋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史迪威事件”。劳而无功的史迪威不仅成了蒋介石消极抗战路线的牺牲品,而且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2.
1944年10月1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被迫召回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史称“史迪威事件”。对此事件史学界前辈们见树颇多。但笔者认为,“史迪威事件”不单纯是史、蒋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它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蒋家王朝的政治也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这里也并不排除他个人在事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981年以来史迪威与史迪威事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迪威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史上颇具影响的大事。1981年以来,我国学对史迪威事件的研究主要从史迪威与史迪威使华、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及其根源、史迪威事件的结局及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的“史迪威事件”是一起引人注目的重要事件,它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外史学界几十年来热心讨论和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就“史迪威事件”加以深入细致的剖析、公正合理的评判,这无疑将大有裨益于对此一时期中美关系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5.
“史迪威事件”是中国抗日战争后期中美外交关系史中的一个事件,反映了两国外交政策之间的种种矛盾,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调整。宋子文恰在这时期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作为蒋介石的外交代表,周旋于中美之间。本文试就“史迪威事件”的演变及宋子文在这一重大事件中的作用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史学同仁。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美在总体战略上存在着的分歧是导致史迪威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史迪威与蒋介石在军事指挥权和租借物资控制权上的争夺则是史迪威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也是史蒋之争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1944年10月1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蒋介石一再要求下,下令召回美军驻华军代表,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华伦·史迪威将军,史称“史迪威事件”。这是抗日战争中中美关系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探讨剖析这一事件原因,是研究这一时期中美关系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史学界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各种观点。归纳起来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态度,是二人关系僵化的关键。史迪威赞成国共合作,蒋介石把反共作为第一的根本国策,二者逐渐发生矛盾。持这种观点的有:胡秀勤、陈莉《论蒋介石与史迪威的关系》(《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李学文,谢鹏《试析蒋介石要求召回史迪威的根本原因》(《史学月刊》1988年第1期);牛军《从赫尔利  相似文献   

8.
我在撰写《史迪威与中国抗战))(载《历史教学》1985年第10期)一文时,查阅过一些外文资料。其中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史迪威以美国驻中、缅、印军司令部的名义致蒋介石的备忘录,表明他在中国抗战的权限和立场,另一份是解放战争初期史迪威致友人的信(见本期12页),表明他对马歇尔来华调停的怀疑。现摘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太平洋战争不同时期,美国对华政策重点是不同的。开罗会议后,美国对华政策进入调整期,军事目标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位与作用下降了,而政治目标日益受到美国决策者重视,美国对华政策中心从军事目标向政治目标转移。这个调整过程直至“史迪威事件”结束而完成。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及史迪威与赫尔利的更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变化的产物,也是美国对华政策总目标合乎逻辑的发展。但是,有人却认为史迪威“亲共”,赫尔利“反共”,罗斯福不幸以赫尔利取代史迪威,从而造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逆转”,使美国政府作了“错误的选择”,未能抛弃蒋介石,实行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等  相似文献   

11.
1944年10月19日发生的史迪威事件,是中美双方将美蒋矛盾处理为史蒋矛盾的结果。史迪威将军被美国政府抛弃,成为牺牲品的直接原因在于蒋介石的强硬和坚持,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耙自己战后在远东的利益同蒋介石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美国最终不得不向蒋介石妥协。  相似文献   

12.
"史迪威事件"是二战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从最初扶蒋联共、积极抗日到绥蒋反共、消极防御的转变。这种僵化的绥蒋反共对华政策导致了冷战在中国发生,并最终导致台湾问题成为国共内战遗留的历史问题,对当代中美关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探讨"史迪威事件"对错综复杂的当代中美关系发展有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马歇尔使华与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徐山平马歇尔使华距今已有49年。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史学界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一当时对中国政局影响颇大的事件及它所代表的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美关系恶化.或者说中共公开遣责美国并与美国断绝正常交往,是始于马歇尔使华。因此研...  相似文献   

14.
崇拜思考     
“我看见水壶开了,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叫起来;马歇尔也看见壶开了,却悄悄地坐下来,造了一部蒸汽机”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在先欧后亚战略指导下的对华政策充满着矛盾,与蒋介石政策发生了根本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史迪威的离华。文章试图以当时美国对华政策为背景,对其加以分析,从而探讨史迪威事件对于美蒋矛盾以及双方的关系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会勇敢     
一天,美国海军前总司令麦肯锡将军去探望他的军校同学马歇尔将军,马歇尔此时已是陆军总司令。麦肯锡说,“你知道我的海军一直被公认为是全世界最勇敢的部队。我希望你的陆军也一样。”马歇尔当然不甘示弱,表示他的部队也是全世界最勇敢的。麦肯锡就问他有没有办法证实一下。马歇尔随便喊住一个路过的士兵,指着不远处一辆开动的坦克命令道:“你给我过去,用身体拦住那辆坦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医科学生生活事件发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使用自编医科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对4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科学生生活事件总均分为0,58±0.94;男生的生活事件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女生;护理专业与其它专业的“人际因子”、“学习因子和家庭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总应激值居前三位的生活事件依次为“考试失败或不理想”、“专生本的压力”、“家庭经济困难”。结论是医科学生生活事件中“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和“专生本的压力”是最主要的应激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42年3月,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1944年10月19日罗斯福屈从蒋介石的强硬要求,解除史迪威职务,将其召回国。史迪威事件在中美关系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当时中国抗日战争、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斗争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的发端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谓“华北事变”,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其内容应包括“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相似文献   

20.
“互不相客事件、对立事件、独立事件”是概率论中的3个重要概念,通过对它们的讨论得出:对立事件一定是互不相容事件,而互不相容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事件的相容性和独立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对立事件与独立事件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