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实行“金字塔”型职能化管理,仍拥有一定管理惯性优势,但在知识服务碎片化与用户需求个性化背景下,读者和馆员间交互滞后、图书馆活力不足等劣势日渐突显,亟需创新管理模式。“人单合一”是海尔集团应对企业活力不足,创造性提出的“用户需求与员工价值合而为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文章深入研究了“人单合一”的内涵与本质、实施条件、运行模式等,并以某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为例,探讨图书馆借鉴“人单合一”的现实需求与现有条件,进而提出图书馆“人单合一”模式构建的三个关键节点:创新组织结构,构建平台型组织;激活馆员内驱力,实行双轨制发展;深挖读者需求,倡导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2.
过去对艺术的理解,可以划分为客观精神说和主观精神说。然而,这两种对艺术的理解都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前提之下的。主客二分在现代世界可能会带来虚无主义和本质主义,最终消解艺术的真正价值。在文章中,论证了艺术的美本体在意象,这是一种克服主客二分的艺术本体论,强调回归主体和客体相融的境界,这不是一个被概念分割之后的世界,而是审美的世界,是纯粹的人与原初融合、人与天地融合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进行了创新,这一内容被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从江县有一个神秘的苗族聚落,叫"岜沙"(当地音读"bia sε")。当地人说,"岜沙"是苗语音译,意思是"草木繁多的地方",但是,在黔东南苗语中并没有"bia"这个发音。从意思判断,"岜沙"应该源自苗语"bi sai"。"bi"指"山坡","sai"意"荫茂",按修饰语后置于中心词的苗语语序翻译,就是"草木茂盛的山坡"。至于"bi sai"为什么会变成"bia sai",这主要是因为苗族在传播稻作文化的过程中曾与古越族结成苗越族群的缘故。"bia"是古越语,"sai"是苗语,两者结合起来才形成"bia sai"这个苗越混合语。笔者认为,"bia sai"是苗越两族共同传播稻作文化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7,(2):88-91
"神圣之树"作为北美印第安人生命与希望的象征,是他们寻求智慧和心灵成长的源泉。它不仅为土著人提供了团结、安全、自由与复兴的途径,而且也为其子孙后代带来宝贵的教育意义与人生启迪,他们的生活准则、部族信仰都建立在该树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之上。通过"神圣之树"的教诲,土著人获得来自"四方"的愿景、梦想、经验与引导等品质,使他们能够与自然界万物和谐相处,繁衍生息。"神圣之树"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是我们了解北美印第安人文化不可多得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只有这样才是“真教”和“实学”。文章通过三个课例前后教学设计的对比,阐述如何在“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改进教学方式,做到“真”学习。主张设计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发现真问题;营造开放空间,让学生经历真探究;“在劳力上劳心”,让学生积累真经验,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的"教学合一"的思想正是如今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贯彻好"教学合一"的思想,教会学生如何探究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应该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是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但改革开放前它曾经被背离。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人是目的”觉醒和全面重树的三十年。“以人为本”的确立是“人是目的”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全面重树的标志,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根本、意义最深刻的变化,它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方向、道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江苏教育研究》2006,(2):F0002-F0002,F0003
百里秦淮源头的东庐山下,风光旖旎的中山湖畔,座落着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然而正是这座当年曾面临被撒并困境的学校,经过几年的苦练内功,大胆地走教学改革之路,如今发展成为江苏省示范初中。  相似文献   

11.
“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了具有学派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天、地、人”合一中构建了“生命?实践”的教学理论。在教学理论方面就教学价值、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重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2.
当代寻根作家在物我不分、心物同一的神话思维的影响下,形成了“物我合一”的自然观.寻根小说中出现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物化”,是神话思维在文学创作中复活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人树》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主题。怀特通过一位普通丛林人斯坦的心路历程深刻地表现了自己对澳大利亚自我的深层思考,对旧的宗教的问难质疑和对新的信仰的寻求期盼。章从作家的家庭背景、过去的经历以及澳大利亚屈辱的历史等方面分析了作家对旧的宗教产生怀疑的根源。作家最终顿悟了:在被上帝从母国伊甸园驱逐到蛮荒的丛林里,澳大利亚人不仅要靠自己的双手建造一个新的家园,还必须靠自己的心灵去重塑一个新的上帝、新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作为通用概念已然流行,但人们尚未认真审视其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进而也就忽视了教育能否、为何、如何信息化等关键问题。因此,通过认真审视“教育”与“信息化”的名词关联,才能发现教育不可信息化,而教育工具信息化还情有可原。教育工具信息化的实施还需从“道”“人”“关系”“发展”等四个合而不同的层面体悟其中的道术合一、知行合一、天人合一、新故合一。唯有如此,才能在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丰富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实践进程中认识教育形态的变化,发现无论信息化多么“强大”,都无法改变教育的本质,信息化永远是人的“在手之物”。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是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怀特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为澳大利亚文学走向世界,为世界所瞩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怀特的作品把人的内心世界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是一种"心理叙述的艺术".他通过"多层次、立体式"的描述来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世界,而这种"精神本质"的外在表象,即作品的主人公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其"心路历程"的目标,却不尽相同.但综观怀特作品,大多数主人公都与自然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其中以<人树>最为典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在作品的背景、人物刻画、主题、结构及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体现,而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出大自然对怀特本人及作品的影响及怀特对自然所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是贯穿始终的主题,而体现这一主题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博大精深。从考察人的方法论原则、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解放的历史过程以及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的内涵从过去的生物生态、污染生态上升到现今的人的生态、系统生态,上升到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高度,上升到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穿针引线、合纵连横的高度,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生态振兴转折点的到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十七大报告分别只有12处和2处),报告将生态的内涵从过去的生物生态、污染生态上升到现今的人的生态、系统生态,上升到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高度,上升到  相似文献   

18.
“两税合一”不仅结束了内外资企业长期以来在所得税上不公平的局面,实现“两法合并”并降低了税率;同时,“两税舍一”还堵塞了原税法中的漏洞,完善了所得税法。这次税法改革中,“两税合一”对行业的影响尤为引人注目。许多专家和媒体根据“两税合一”的具体内容与行业现状,纷纷预测“两税合一”对具体行业产生的潜在影响。本文试图利用这些资料对“两税舍一”如何影响我国行业发展作一个梳理与归纳。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杂志种植“思维树”,是当前市场竞争中一种比较好的策略,它能使编辑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思维交合起来,拓宽思路、理清程序、掌握方法、形成特色,有效地促进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一步提高杂志的发展地位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作为人的实践活动方式的内化,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人的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传统本体论思维方式是一种先验的思维方式,它从外在的力量出发去理解人的发展,因此,就无法真正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从实践的基础上把握人的发展,把人的发展置于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统一中去考察.当今生态思维方式又将人的发展放在整体视角下考察,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