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经历了古生代—早中生代原型盆地-叠合盆地的复杂构造演化,最终表现为残留盆地。根据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系列组合和岩浆岩发育情况,加里东运动之后右江盆地演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陆内伸展盆地(早期裂谷)演化阶段(D12-D21)、大洋伸展盆地(裂陷洋盆)演化阶段(D2-T1)、洋盆消亡及前陆挠曲盆地演化阶段(T12-T31)、褶皱造山及碰撞后伸展阶段(T31-J1)、NW向陆内挤压造山阶段(J2-K12)和局部伸展阶段(K13-E)。盆地内产出中国重要的卡林型金矿,矿体多赋存于冲断-褶皱带中。这些金矿具有多期成矿特征,大规模成矿主要开始于挤压背景,并持续至造山后伸展阶段,其中集中成...  相似文献   

2.
"盆地意识"一般是指由于地理上的特性,而产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封闭意识。从集体无意识的"原形"的角度,能够对盆地中人生存状态的定义进行有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南海盆地位处特提斯、环太平洋和古亚洲三大构造域交汇部,其西南部代表性万安盆地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但前人对其构造沉降及伸展机制研究比较薄弱,制约了人们对南海扩张和盆地演化的理解。基于构造格局和地层层序等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回剥法模拟万安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并通过McKenzie纯剪切拉伸模型反复调整拉张因子拟合构造沉降史,得到万安盆地的伸展因子与伸展速度,最终通过岩石圈的热传导方程求取基底热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扩张、洋脊跳跃和西南次海盆扩张的共同作用控制万安盆地的沉降、伸展和热异常;万安盆地具有独特的时空演化特征,即沉降作用受断裂带左行和右行活动的影响,整体上具有V型转折特性,而伸展作用以“早东西、后南北”为主要特点;伸展和热异常均受构造活动的影响,呈现出以断裂带为异常轴、向两侧以不同的速率逐渐减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阿拉伊盆地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是一个在古生界强烈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压扭性山间盆地.盆地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厚度较大,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已有的研究表明:盆地发育多套烃源岩,且生储盖匹配较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分析了其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成藏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勘探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古代文学中女性作为理想载体现象的思考□张稔穰楚爱华人类社会由男女两性组成,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人类的文明时代,建立以男权统治为基础的人伦社会的同时,妇女作为支撑人类社会的一根支柱却溃然崩塌。千百年来,女性地位一跌再跌,再也没有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滋养生命,清醒地守望学生的心灵世界,让学生走出枯燥,体验快乐,不断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是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开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和自信心,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刘金平 《职大学报》2013,(1):105-108,124
伴随着一个日渐成型的阶级社会,阶级意识的觉醒与阶级的联合是必然的。农民工阶级走出宿命的关键正在于此,而女性走出宿命的关键也在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权运动的发展。这就是电影《世界》中大溃败宿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性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地道的女性世界。其女性形象丰富 ,主要分为家庭中的太太和家庭中的小姐两大类。家庭中的小姐又分为 :旧式小姐、从封建家庭里走出来的女性、受过新式教育仍落入旧苑的女性、真正追求独立的都市女性。各类女性形象均体现了女人的特质与天性、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和反抗、女人自食其力的艰辛、女人在婚恋生活中的遭际等等。其女性形象几乎都面临着生存与婚姻不幸的困窘与危机 ,她们骨子里仍然是男性的依附。  相似文献   

9.
保山的宜人气候,是大自然对保山人的厚爱和恩赐,是保山得天独厚的宝贵人居条件;充分发挥保山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全省的最佳人居盆地示范区,是促进保山气候资源升值的有效途径,并为保山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和综合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共有的经济现象。抛开社会制度和差别,同样是市场经济,西方国家针对“有效需求不足”所采取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本结合我国国情,就如何走出“有效需求不足”困境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期寻找从深层次上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辽河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三凹三凸”的构造格局.依据 1 2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 47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了东部凹陷 1 2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东部凹陷地温梯度变化于 10~ 50℃/km之间,岩石热导率变化于 0.819~ 2.914W /m·K之间,平均 1.667W/m·K,热流值变化于 45.7~ 70.0×10-3W/m2 之间,平均为56.1(±6.98)×10-3W/m2.热流分布的格局是古潜山带和斜坡带高于洼陷区.  相似文献   

12.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俊英 《职大学报》2003,(1):102-103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从古至今"妻子"的称谓情况做了简要地分析,阐明了它们各自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心理以及后来的使用演变情况等.不仅可以使我们看到社会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还可以看到千百年来女性地位的沉浮升降.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中国有了真正的女性写作.九十年代的多数女作家开始在女性的天地里建构着女性文学谱系,她们的建构最终导致了男性在她们作品中的严重缺席--被拒绝或者被抛弃.在对男性世界抛弃的同时,女性作家也一直在寻找和建立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世界,在不断对父权神话进行解构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寻找母亲,企图构建一个温情的女性联盟.事实上,要使人类在未来世纪创造出更美丽的家园,只有抛弃任何不合理的一方压倒另一方的观念,男女两性携手共进才是最好的选择--不是男性联盟,也不是女性联盟,而是男女两性联盟.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发育多条具有走滑特征的断层。本文从实际资料出 发,描述了海安凹陷富安断层、北凌断层的典型走滑断层特征,并对走滑断层对油气聚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本身自晚元古代,就有塔里木、华北、扬子三个稳定的古板块(陆核),之后一直巍然挺立的事实;分析了周边西伯利亚、印度和太平洋等三个板块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古板块的俯冲或挤压作用,得出中国沉积盆地形成、演化和分布的特征,正是中国古板块不断冲挤,加积和再加积地壳物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是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扩展生长的前缘地区。在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推挤过程中,走廊内形成盆山相间的地貌,自东向西为武威-张掖-酒泉-玉门盆地,呈一字形排列,是研究新生盆地构造演化的理想地区。基于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晚新生代构造环境、现今盆地与断裂带的几何构造布展、GPS和历史地震资料,建立区域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地质模型,以期动态刻画近5 Ma河西走廊系列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探讨地壳的横向不均匀性对该区域构造变形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如下。1)在近5 Ma的区域压扭构造作用下,河西走廊多个力学性质较强的次级块体依次形成左行排列的系列盆地且被NNW-NW向的断裂带和隆起分割。2)与研究区域内的其他地区相比,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和阿拉善地块的交界处及祁连山地区整体抬升速度较快,且北祁连山抬升速度大于南祁连山。3)祁连山北缘榆木山断裂段呈现微弱东西引张,抬升速度比两端慢,地表垂直抬升速率呈现“缺口”形态。4)与河西走廊相邻的塔里木和阿拉善地块的上地壳相对于不断隆升的青藏高原下沉,且挤压盆地中地壳,使得盆地之间出现隆起。数值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河西走廊系列盆地的演化过程,解释了现今祁连山地区河流网络分布现象,也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生长过程中潜在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由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性知识的掌握的不同步,导致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产生情感困惑和性困惑,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性心理活动是学生(主要分析女性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但社会、家庭及传统的婚育观、教育观中的负面影响却不利于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这需要学校、教师探索积极地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帮助正处于花季的少年走出青春期情感困惑的泥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傣族服饰是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其独特的款式,尤其是女性的短衫和筒裙,从当地的动植物和建筑中模仿的花纹以及和当地雨林气候相得益彰的服饰颜色,既是傣族人民智慧的产物,而且蕴含着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暗含着傣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美学理念。傣族服饰以其特有的样式和亮丽的颜色为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一笔。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在屈指可数的可为女子选择的职业中,教师是最为契合女性身心发展特征的职业。走出校门后。以从事教师职业为生存前提的女性群体在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有着自身发展的独特轨迹。这种独特性在浙江的女性教师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一群体的形成、实践、思想状况、历史意义四个方面,可以展现出浙江女性教师群体的独特风貌。并从还原的历史现象中挖掘这一群体的存在与发展对浙江教育、女性、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