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文娟 《课外阅读》2011,(7):234-23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西省传统体育中学在校中学生的闲暇体育锻炼的锻炼项目、频度、形式、场所、目的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中学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促进更多的学生参加闲暇体育锻炼实践,实现学校从“阶段体育”、“教育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转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几所转型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同卷调查,经数理统计,结果显示:福建省转型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弱,体育人口约占22.84%;体育锻炼项目以散步跑步、球类为主;体育锻炼动机以健身、陪子女(亲人)运动和消遣娱乐为主;锻炼场所以本校体育场馆、住家附近的空地为主;时间和兴趣是影响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教师体育锻炼状况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几年来,在中考体育实施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学校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出现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现象",项目单一,学生枯燥,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了使体育考试工作继续贯彻执行,针对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学生体质出现的问题,围绕健康第一的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优秀品质,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城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10个有代表性城市的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82.51%的中学生喜欢课外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是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球类运动是河南省中学生喜爱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中学生"体育人口"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是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河南省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偏低;缺乏活动时间和场地器材是制约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教理统计等方法,对梅州市学校教职工余暇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梅州市学校教职工时体育的认知较为积极,但存在体育人口低于广东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实际的体育锻炼状况不够理想,锻炼群体年龄呈中间低两头高;中年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客乐观;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且消费观念陈旧、保守等问题.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经济问题和没有场地器材.本文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健身意识形成、健身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本文对洛阳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大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给学校如何组织科学、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永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43-143
学校是进行体育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并达到很好的锻炼目的,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体育能力和体育兴趣,而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兴趣的培养取决于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兴趣具有特别的意义。而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运动能力,在学生的一生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尹利华 《考试周刊》2014,(10):114-11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鹤庆县几所中学的体育锻炼兴趣缺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找出该县中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缺失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引起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体育工作者和社会的重视,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力度,规范学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因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而忽视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课程未充分功能化,家庭保健观念及学生生活方式的不科学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等原因造成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给与政策引导。学校可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呼吁家长转变保健观念及学生改变生活方式,将体育成绩考核与体质测试双向结合,加强校内食堂卫生管理和校外卫生文明干预,增加运动场所和奖励体育等方式改善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从中寻找一些解决方案,目的是促使学校进一步改进体育工作思路,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以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长、项目选择、场所选择、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都很明确,但实际行动并不理想。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科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黎展 《广西教育》2012,(29):8-8
当前,体育课安全问题已成为体育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的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舍弃稍有挑战性的体育活动等。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未能参加足够的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在运动中更加容易受伤。如何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成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进行思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校、社会与家庭关注的头等大事。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央民族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进而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微 《上海教育》2008,(8):23-23
上海体育中考是针对存在的轻视体育的现象而起,然而,这却使部分学校、家长变得紧张。一些学校在体育方面开始对学生加压,增加了训练量;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体育方面立竿见影,请了体育家教。这些做法,无疑和市教委的初衰大相径庭,也有违于教育规律,因为体育锻炼是应该细水长流的,临渴掘井,肯定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针对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这个问题,《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也明确提出: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做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连接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桥梁。大学体育阶段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关键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对象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正确树立。本文在参考教育名家成功教育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就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做法,并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我校2014年体质健康测试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为我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校98级学生的跟踪问卷调查,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因学习任务重而没有锻炼时间,体育设施不足,组织不善以及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的课余体育锻炼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建议,以保证大学高年级体育锻炼的延续和大学体育的完整,实现终身体育中的学校体育向社会化体育过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针对学生学习的特点,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20.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学校缺少具体的体育教育安全制度。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缺少专门的体育安全规章制度,有关体育安全的规章制度仅散见于其他规章制度之中。例如: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仅有“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等一些概括性的陈述。即使在《体育课程标准》中,也只提到一些比较具体的方法,而没有系统的体育教育安全制度。这样就造成体育教师在工作中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来判断、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得体育伤害事故的可预见性、可控制性降低,学生运动中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不利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